天天看点

大决战:东野用600门炮打锦州,攻城为何还用云梯?并非神剧操作

大决战:东野用600门炮打锦州,攻城为何还用云梯?并非神剧操作

电视剧《大决战》中,东野(东北野战军)炮纵动用了600门大口径重炮打锦州范汉杰部,为攻城部队提供炮火准备,这在解放战争中是极为罕见的。

大决战:东野用600门炮打锦州,攻城为何还用云梯?并非神剧操作

图|剧版《大决战》使用了影版《大决战》中,锦州战役的炮火准备画面

但是,锦州攻坚战中有一个细节,东野攻城部队居然架起了古老的云梯。众所周知,辽沈战役大决战已经是现代化战争了,云梯出现在钢铁洪流中未免过于扎眼。

大决战:东野用600门炮打锦州,攻城为何还用云梯?并非神剧操作

图|影版《大决战》锦州战役中的云梯

不仅仅是电视剧《大决战》,就是以道具考究著称的影版《大决战》,也出现了打锦州架云梯的名场面。就有网友指责,什么年代了,攻城还要架云梯?

大决战:东野用600门炮打锦州,攻城为何还用云梯?并非神剧操作

图|济南战役要图

网友指责的还真不是地方,解放战争中攻城架云梯,这还真不是神剧操作,两版《大决战》都真实还原了惨烈的锦州攻坚战。想要搞明白这个问题,就需要搞明白云梯的来龙去脉。

大决战:东野用600门炮打锦州,攻城为何还用云梯?并非神剧操作

图|云梯车

云梯是冷兵器时代攀登城墙的辅助装备,历史上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云梯,是由春秋时期鲁国工匠公输盘鲁班改良而成。此后千年,云梯越造越完备,衍生出了飞梯、竹飞梯、蹑头飞梯等。

大决战:东野用600门炮打锦州,攻城为何还用云梯?并非神剧操作

图|影视剧中云梯实战画面

特别是宋代云梯,创造性地采用了折叠式结构,中间以转轴连接,云梯底部的设计更为巧妙:四面有屏蔽的车型,用生牛皮加固外面。到了明朝,随着热兵器的广泛应用,笨重的云梯退出了历史舞台。这并不代表轻便的云梯,也失去了实战价值。

大决战:东野用600门炮打锦州,攻城为何还用云梯?并非神剧操作

图|宋代云梯

相反,轻便的云梯在炮火掩护下,能够以最快的人速度爬上城墙,减少人员伤亡。再者,解放战争时期,大城市还保留有古城墙,云梯还是有用的。早在锦州战役之前,华野(华东野战军)在济南战役中也大量使用了云梯。

大决战:东野用600门炮打锦州,攻城为何还用云梯?并非神剧操作

图|济南战役老兵姚治家

济南战役老兵姚治家的经历,非常具有参考性。众所周知,王耀武10万大军为固守济南,特意设置了五道防线。以外城为例,王耀武修筑了铁丝网、地雷区、交通壕、护城河、碉堡群等,形成了总面积达600余平方公里的永备性防御体系。

大决战:东野用600门炮打锦州,攻城为何还用云梯?并非神剧操作

图|济南明城墙

王耀武依仗的还是济南厚实高大的明城墙,这是一块理想的防御阵地。济南明城墙始建于洪武初年。历代多有修缮,可谓是固若金汤,具体数据如下:

周长6160米;

高10.7米;

阔16.7米;

垛口3350个;

城楼4座;

箭楼3座;

城墙下部青方条石垒砌,地面上约2.5米;

上部城墙使用的青砖,10-15公斤/块;

大决战:东野用600门炮打锦州,攻城为何还用云梯?并非神剧操作

图|《大决战》中的济南战役

姚治家回忆道,济南战役开打前,特意练了一个月的兵,主要内容就是爬城墙。大家想象一下,济南城墙近11米,根本不可能用手去爬,古老的云梯就派上了用场。

大决战:东野用600门炮打锦州,攻城为何还用云梯?并非神剧操作

图|《大决战》中攻城部队肩扛梯子腿

1948年9月23日,我军全线发起对济南内城的总攻击。攻城部队冒着枪林弹雨,驾起云梯爬城墙,梯子腿打断了不要紧,战士们就用肩膀扛着梯子腿。姚治家无不动情的回忆道:“

这个时候伤亡太大了,护城河的水都是红的。

大决战:东野用600门炮打锦州,攻城为何还用云梯?并非神剧操作

图|剧版《大决战》高度还原济南战役

济南战役的意义重大,这是我军第一次攻克敌10万重兵据守大城市的攻坚战,为后来解放大城市提供了实战经验。明白了云梯在锦州战役中的重要作用,就不难理解锦州战役中为何会出现云梯。时至今日,云梯依旧广泛应用在消防和抢险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