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5年一对吉林兄妹访朝得知,已牺牲48年的父亲,在朝鲜家喻户晓

在异国家喻户晓的英雄

1985年,已经50岁的

张金泉

收到朝鲜领导人邀请,带着妹妹来到朝鲜的纪念馆时,才发现

他们的父亲竟然是这个异国家喻户晓的英雄。

而对于他们兄妹俩来说,

父亲张蔚华只是存在于母亲所说故事里的人物,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便服毒自杀了。

1985年一对吉林兄妹访朝得知,已牺牲48年的父亲,在朝鲜家喻户晓

他们很想知道父亲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选择,但是不忍心再唤醒母亲的伤心事,于是并未多问。

而当兄妹俩来到朝鲜后,

这里的人民纷纷以最高的热情和敬意迎接了他们

,就连朝鲜领导人金日成都一再拉着他们的手,说起他们的父亲便热泪盈眶。

这对家住吉林的兄妹,不由地对父亲产生了深深的好奇。

1985年一对吉林兄妹访朝得知,已牺牲48年的父亲,在朝鲜家喻户晓

当年他们的父亲究竟都做什么?

他又为何会选择服毒自尽呢?

事情还要从那段战火纷飞的年代说起。

少年兄弟情

在日寇将侵略的战火烧向中国大地之前,他们率先将枪口对准了朝鲜。

即使有过激烈的抗争,但是

并不发达的朝鲜还是输给了日本,并在1910年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开始了漫长而黑暗的被殖民生涯。

不过朝鲜还有很多有志青年不愿就这样认输,积极在外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这其中就包括

金日成的父亲金亨稷

1920年,遭到日寇追捕的金亨稷,带着年仅8岁、还叫金成柱的儿子金日成来到中国吉林抚松县,一边养精蓄锐,一边继续寻求反抗的机会。

1985年一对吉林兄妹访朝得知,已牺牲48年的父亲,在朝鲜家喻户晓

金亨稷很了解中国文化,会说汉语,还擅长医术,但是因为日寇的追捕,他在抚松县的生活并不好过。当地很多人害怕会遭到日寇的打击报复,不敢收留他们父子俩,金亨稷只能带着儿子在各地辗转求生。

就在父子俩疲惫不堪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当时一个名叫

张万程

的中国富商患上了伤寒,病情急剧恶化,当地医生都对此束手无策。正在流浪的金亨稷知道后,听说这位中国富商是个善人,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前去给张万程诊治病情。

在金亨稷的诊治下,张万程的病情终于有了起色,很快转危为安。这让张万程对金亨稷十分感激,了解了金亨稷的故事后,主动出面游说,让金亨稷得以带着家人在抚松县定居下来。

张万程在办完此事后,他与金亨稷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家人经常带着自家人来往。就在这样的情况下,

都还是孩童的金日成与张蔚华也相互认识了。

金日成比张蔚华年长一岁,一直以兄长的身份对张蔚华关怀备至。张蔚华也对这个兄长怀着几分尊敬与崇拜之情,两人经常凑在一起学习玩闹,交流对外界世事的看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

张蔚华渐渐意识到,这位兄长志存高远,有勇有谋,值得他追随,又得知金日正准备投身革命事业,张蔚华也下定决心追随他。

后来年仅32岁的金亨稷因为过往遭受的迫害,久病成疾,在金日成14岁的时候便撒手人寰。临终前,金亨稷十分不舍地将儿子叫来跟前,一再地叮嘱他,一定要带领朝鲜人民赢得独立,并将他的两支手枪交给妻子,要妻子在儿子长大后再给他。

1985年一对吉林兄妹访朝得知,已牺牲48年的父亲,在朝鲜家喻户晓

仅过了一年,金日成便离开抚松县,去到吉林,与其他朝鲜爱国人士一起成立了一个

“朝鲜共产主义青年同盟”

,由此开始了自己的革命事业。

而另一边张万程本想安排儿子去沈阳读书,但张蔚华对此事并不上心,总是想着已经去了吉林的金日成。等他也长到15岁,跟当年离开抚松时的金日成一样大时,张蔚华趁夜离家出走,去了吉林,随身只带了一把从父亲那里偷来的枪。

张蔚华在风雪中足足走了两个月,这才在吉林找到了金日成。

看到他,金日成大吃一惊,回过神来却十分感动,开始带着张蔚华一起在当地从事地下工作。

只是好景不长,金日成在一年后离开了吉林,开始参加东北武装斗争,有一段时间与张蔚华失去了联络。在这期间,张蔚华的家人不断地恳求他回家,他也觉得自己留在这里什么也做不成,只得先回了家。

毁家纾难,援助革命

在1929年,东北武装斗争失败后,金日成遭到逮捕,被关押了整整一年才重获自由。

事后,金日成并未就此认输,又偷偷跑回吉林,继续组织抗日武装。但是吉林到处都是敌人的哨兵,四处搜捕共产党人,形势十分严峻。

在革命战友的掩护下,金日成终于坐上了离开吉林的火车,但是不幸的是车上全是敌人,他随时都有可能再次被捕。

就在金日成在火车上坐立不安时,他面前突然出现了一个衣着光鲜的年轻人。对方看了他一眼,二话不说立刻把他带去了自己的包厢,隐藏起来。直到这时,金日成才认出,

这个一看就很有钱的年轻人原来就是张蔚华。

1985年一对吉林兄妹访朝得知,已牺牲48年的父亲,在朝鲜家喻户晓

此时,张蔚华已经在父亲的指点下,开始管理家业,听说金日成离开监狱的消息后,非常高兴,这才赶来协助他。在张蔚华的掩护下,金日成成功脱离了险情,后来又获得了张万程的帮助,顺利抵达了革命区。

在金日成的介绍下,

张蔚华也在193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开设了

“兄弟书局”

“兄弟照相馆”

作为掩护,开始从事地下工作,想方设法为抗联队伍获取情报,提供武器和药品。

只是金日成听说张蔚华已经成家立业,不忍心再将他拖入更深的浑水,之后很久都没有再联系张蔚华。

1985年一对吉林兄妹访朝得知,已牺牲48年的父亲,在朝鲜家喻户晓

直到1937年7月,金日成在吉林山区与日寇关东军打游击战。

由于物资紧缺,战士们快要坚持不住了,

金日成见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便派人进城找到了张蔚华。

此时的张蔚华作为抚松县大富豪的儿子,放弃了养尊处优的安逸生活,将整个身心都献给了抗日救国事业,并为此毁家纾难,想尽办法援助革命。

两位少年好友在城外隐秘的角落重逢,看着模样大变的彼此,都有说不完的话。张蔚华听说金日成的队伍陷入了物资紧缺的危机,毫不犹豫地答应去帮他们解决这个难题。

不到10天的时间,张蔚华便筹集到了一大批物资

,他亲自将这批物资送到山里,还交给了金日成多达3000元的资金,使得战士们得以在寒冬腊月穿上足以御寒的棉衣,继续鼓足勇气与敌人做斗争。

1985年一对吉林兄妹访朝得知,已牺牲48年的父亲,在朝鲜家喻户晓

但是与此同时,日寇一直在追踪金日成的动向。

曾经与张蔚华、金日成做过革命战友的

郑学海

已经叛变,成为了伪军宪兵队的鹰犬。郑学海曾代表日寇对张蔚华进行诱降,却遭到了张蔚华毫不犹豫的拒绝,于是郑学海就叫宪兵队将张蔚华关进了监狱。

在狱中,敌人对张蔚华进行了严刑逼供,试图从他这里得到金日成司令部的位置,进而对抚松一带的地下组织一网打尽。

但是张蔚华始终咬紧牙关,什么都没有透露。

张万程在知道儿子被捕后,心急如焚,想尽办法将他保释。谁知,这竟是敌人阴谋,特务们对张家进行了严密监控,意图以此获得线索和情报。

张蔚华敌人不会就这么轻易放过自己,为了保护金日成以及其他革命战友们,他思前想后,最终做出了决定。

献身革命

另一边,金日成始终联系不上张蔚华,有些坐立难安。

他多次派人秘密打听消息,最后收获的却是一封来自张蔚华的绝笔信。

原来,张蔚华在做出决定后,便写下了这封信,

告诉金日成一定要尽快将他的司令部转移别的地方。

1985年一对吉林兄妹访朝得知,已牺牲48年的父亲,在朝鲜家喻户晓

然后,张蔚华从自己经营的照相馆中拿来一瓶显影剂,对妻子说:

“不能与金日成将军一起抗日到底,真是叫人遗憾。我愿意用我的自己的死,换取同志们的安全。”

说完,他便服下了显影剂,自杀身亡,年仅25岁。

他的死讯让金日成悲痛不已,他发誓一定不会让张蔚华枉死。

等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朝鲜也获得了解放,在外多年的金日成踏上了返回家乡的路,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曾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生命的好兄弟张蔚华,

在回到朝鲜后,还多次向同胞提起张蔚华这位勇敢的革命战士。

朝鲜人民也渐渐了解了张蔚华的事迹,对他生出了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

这也让张蔚华与黄继光等烈士一起,成为了朝鲜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在1959年,朝鲜的中央委员

朴永存

即将带领考察团前往中国东北,金日成特意叮嘱他一定要找到张蔚华的家人,代表他送去问候。朴永存没有辜负金日成的信任,在吉林抚松县政府的帮助下,成功找到了张蔚华的家人。

1985年一对吉林兄妹访朝得知,已牺牲48年的父亲,在朝鲜家喻户晓

由于战争原因,当地政府对张蔚华的事迹并不了解,但从朴永存那里得知了他的故事后,当地政府感动不已,不仅帮忙找到了张蔚华的家人,还在事后一直关照他们一家。

张蔚华的父亲早在5年前便病逝了,张蔚华的妻子独自养育着张金泉和张金禄两个孩子,一家人早就不复当年的富裕,生活简朴但至少衣食无忧。

张蔚华的妻子在收到金日成的问候时,又想起了那日服毒自尽的丈夫,情不自禁泪流满面。为了表示感谢,

她拿出了一张张蔚华与金日成胞弟的合影,拜托朴永存转交给金日成,作为回礼。

1985年一对吉林兄妹访朝得知,已牺牲48年的父亲,在朝鲜家喻户晓

图:张蔚华(左)与金日成胞弟金哲柱合影

这张照片,后来就被保存在了平壤的民族解放战争博物馆中,金日成也与张家人保持了多年的联系。

等到1984年,金日成来到中国进行访问,还提出希望能请张蔚华的家人来朝鲜做客。

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已经50岁的张金泉在国家的帮助下,带着妹妹张金禄来到了朝鲜。在朝鲜受到了超乎想象的热情欢迎之后,

这对兄妹俩才意识到他们那位早就在48年前去世的父亲,究竟有多受到朝鲜人民尊重。

在见到这对兄妹时,

金日成主动与他们握手,还在本该使用本国语言迎接客人的场合,破天荒的使用汉语说:

“欢迎你们!”

后来,金日成以自己的名义,在张蔚华的墓前立起了一块纪念碑,上书:

“张蔚华烈士的革命业绩是朝中两国人民的友谊的光辉的典范。烈士的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业绩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1985年一对吉林兄妹访朝得知,已牺牲48年的父亲,在朝鲜家喻户晓

张蔚华同志作为抗联英雄,主动放弃优渥的生活,用短暂的一生进行革命斗争,那份舍生忘死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