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34年一盐贩救下3000红军,新中国成立后6次派人寻他,结果如何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就在红军

走投无路

的时候,

一个人拯救了他们。

1934年一盐贩救下3000红军,新中国成立后6次派人寻他,结果如何

就是因为“他”的出现,才让红军顺利地走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可是就在红军走后,那个帮助红军的人却被抓了起来。建国后程子华曾经派人找了他六次,最后找到了吗?当时帮助红军的那个人又是谁呢?

当初帮助红军的人叫陈廷贤,他的一生虽然没有当成共产党,但是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光荣而伟大的。

陈廷贤出生于1912年12月,是山西晋城人。陈廷贤出生的第二年,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时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陈廷贤家的生活也非常的糟糕。后来陈廷贤的父母相继去世,而他的两个姐姐更是

因为没有饭吃,活活被饿死了

,当时的陈廷贤只有十一岁。

1934年一盐贩救下3000红军,新中国成立后6次派人寻他,结果如何

十一岁在我们这个年代,还是上小学的年纪,可是当时的陈廷贤不仅没有学上,还要自己外出打工养活自己。

虽然父母去世了,但是他的祖母还在,这就让举目无亲的陈廷贤,有了可以依靠的家人,这让他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从小就听话懂事的陈廷贤,看着祖母的年纪越来越大,于是决定

担起生活的重任

陈廷贤刚出去打工的时候,非常的困难,因为他的

年龄太小

,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用他。这个时候陈廷贤,就只能去做搬搬货物、打打下手。

后来陈廷贤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卖盐。当时山西运城附近盛产食盐,所以他们那里会雇佣很多年轻人来挖盐。当陈廷贤听到这个消息后,觉得这个工作很适合他。

于是陈廷贤就叫上村里的几个小伙伴,一起去了运城附近当挖盐工。

1934年一盐贩救下3000红军,新中国成立后6次派人寻他,结果如何

挖盐工听着简单,可是它却是个力气活,当时年龄还小的陈廷贤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所以他

一天也挖不了几十斤盐

,相对应的,他

挣到的佣金也没有多少

后来陈廷贤发现,他们这样累死累活的也挣不了多少钱,但是

那些盐贩子却什么也不用干,就能赚到一大笔钱

。于是陈廷贤开始转换思路,他想自己要不要也去贩卖私盐。

贩卖私盐虽然钱来得快,但是却

要承担着很大的风险

。而且盐在当时属于重要的战略物资,所以经营权一直握在官府手中。如果贩卖私盐不小心被官府抓到,那么很有可能会被抓进大牢。

虽然贩卖私盐很危险,但是陈廷贤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他决定铤而走险试一试。

陈廷贤虽然打算要干,但是他却不是盲干,在

贩卖私盐之前,陈廷贤就已经摸清了所有的路

等各个地方都摸清后,陈廷贤就过上了贩卖私盐的生活。每天天一亮,陈廷贤就挑着担子,开始了他一天的卖盐生活。他经常穿梭于各个村庄之间。这个工作虽然很累,但是赚到钱多,慢慢的陈廷贤家里的生活也变得好了起来。

1934年一盐贩救下3000红军,新中国成立后6次派人寻他,结果如何

1934年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起了全面围剿,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

陈廷贤一开始也认为,共产党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坏蛋,但是随着和红军的接触越来越多,陈廷贤发现共产党和他想象中的有些不同。

有一天陈廷贤正躺在地上休息,这个时候一个穿着军装的人,慢慢的走到了陈廷贤的身边,他缓缓的问道:“老乡,请问你这里有没有吃的啊?”陈廷贤看了他一眼说:“我这里没有吃的,只有盐。”

后来那个男人,走到了不远处的一个小房子旁边。他先是敲了敲门,但是不知道房子里有没有人。

过了一会儿,那个男人抬头望了望那棵结满了果实的树,然后他向屋子的方向鞠了一躬。鞠完躬后,那个男人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小布包。他从里面

拿出了两张银票,放在了屋子门口,然后他摘了两个果子就离开了。

1934年一盐贩救下3000红军,新中国成立后6次派人寻他,结果如何

当陈廷贤看完这一切后,陷入了沉思,

他从来没有看见过,摘别人的果子会给钱的

。后来陈廷贤还回想起,那个男子穿的衣服好像不是国民党的,

难道那是共产党红军

……

中央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第25军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命令,来到了卢氏县附近,他们想在附近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以此同时,蒋介石亲自到了武昌,他先命令手下的一万多名士兵,

死死地守住了朱阳关和五里川这个两个重要关口,因为这里是红军的必经之地。

另外

蒋介石还派了很多部队,在红军后面追击,他想采用前后包抄的形式,打红军一个措手不及。

当蒋介石部署的时候,红军第25军的程子华召开了紧急会议。他们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

不管怎样都不能中了敌人的圈套,他们就算是自己死,也要让部队的其他人突出重围。

当红军的战士知道现在的形势后,纷纷表示自己愿意和领导一起走下去,他们

哪怕是牺牲自己,也要打出一条血路。

1934年一盐贩救下3000红军,新中国成立后6次派人寻他,结果如何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他们开始

想办法绕过设了埋伏的朱阳关和五里川

,可是他们人生地不熟,实在不知道该如何绕过去,所以这时候他们需要一个对当地十分熟悉的人。

有人提出可以找当地的老百姓求助,因为他们毕竟在这里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对于地形应该是很熟悉,但是这个想法很快就

被否定了。

因为这个村子的老百姓,在国民党当政的这段日子里,

深受国民党思想的影响

。他们现在

都认为共产党是土匪,而且无恶不作

,这就

让老百姓都非常的害怕他们

这就形成了只要一有红军出现,村子里就没有人的景象。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找谁帮忙呢?突然有一个人想起了卖盐的陈廷贤。

其实之前陈廷贤就已经和红军有过接触,他在和红军接触过程中,已经

慢慢地不害怕他们

了。后来还有几位红军战士在他这里买过盐,从此陈廷贤对红军战士的印象彻底改变了。

1934年一盐贩救下3000红军,新中国成立后6次派人寻他,结果如何

陈廷贤态度转变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

红军待人非常的和善,而且从来都不仗势欺人

。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

他们买盐都是给钱的,而这样的军队他是第一次看见

后来陈廷贤和红军的接触越来越多,他们之间也渐渐地熟悉了起来。

这一天,陈廷贤看见了几个熟悉的红军战士,就以为他们还是来买盐的。这个时候一位红军战士笑着说:“老陈啊,我们这次不是来买盐的,我们的领导想见见你,所以让我们来请你过去一趟。”

陈廷贤听到红军战士这么说后,也不好怠慢,于是他就连忙收拾东西和红军战士走了。

当陈廷贤见到了他们口中的领导——程子华的时候,他发现

这个领导穿的衣服,竟然和普通战士穿得一模一样,而且在和他交流的时候,也没有摆架子,而是特别的和蔼。

1934年一盐贩救下3000红军,新中国成立后6次派人寻他,结果如何

如果没有人告诉他这是红军领导,陈廷贤就一定会认为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

等程子华开始说话的时候,陈廷贤就发现他带有江西口音,他们在通过交流后才发现,两人竟然是老乡。等两人熟悉以后,程子华就直接开门见山地说:“老陈啊,我们这次请你来是有要事相商,我们想

请你帮我找到一条,能避开朱阳关和五里川的一条路。

陈廷贤听后直接拍着胸脯说:“

这件事交给我,你们放心

,我虽然没有别的本事,但是要说到对这里的熟悉程度,我认第二,就没有人敢认第一。”

程子华听到陈廷贤答应后非常的开心,他直接激动地握住了陈廷贤的双手说:“老陈呀,我代表所有的红军战士们谢谢你!”

陈廷贤之所以答应帮助红军,是因为他觉得红军并不是他之前所认识的那样。现在的红军在他的印象里,是一个

严于律己、赏罚分明,他们是一心为民的军队

,于是他渐渐地对红军有了好感。

1934年一盐贩救下3000红军,新中国成立后6次派人寻他,结果如何

所以当陈廷贤知道红军遇到困难的时候,二话不说就直接答应给他们带路。但是陈廷贤现在却有些担心,因为那条小路的地形和地势都比较危险,而且很少有人往那里走。

当时红军被敌人的前后夹击,

小路是最安全的一条道路

,所以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跟着陈廷贤走那条小路。

1934年12月5日是红军出发的日子,

这一天天还没亮,红军就早早地等在小路上了,

等陈廷贤到的时候,他看见了一眼望不到头的红军队伍,红军的所有人都静静的站在那里,没有发出一点声音,这让陈廷贤觉得红军是一个纪律非常严明的队伍。

为了打消敌人的疑心,程子华决定派一小部分人,按照原定的计划向朱阳关和五里川的方向前进,同时还让他们路上留下一些标语和标签,给敌人造成一种假象。

红军的大部队就跟着陈廷贤继续往小路前进,这条小路非常狭窄,而且道路两边全是陡峭的岩壁,

如果他们不小心被敌军发现,那就会很难撤离。

1934年一盐贩救下3000红军,新中国成立后6次派人寻他,结果如何

于是他们决定先派侦察兵去前面探路,如果发现敌人的行踪就立刻通知大部队,这样就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员的伤亡,也能更好的躲避敌人的攻击和围剿。

到了晚上,

陈廷贤去县城里帮红军打探消息

,当他知道城里没有国民党军队的时候,立刻返回军队,同时跟程子华报告了一下城里的情况。

当程子华知道卢城没有国军的时候,当即决定攻占卢城。可是就在红军即将到达卢城的时候,他们隐隐地听到了阵阵马蹄声,于是陈廷贤打算再去县城打探一番。

陈廷贤在通过打探发现,原来是蒋介石的增援部队来到了卢城,所以红军只好放弃了攻占卢城的计划。他们还是按照原定计划,继续向西前进。

第二天,红军顺利地打败敌军,拿下了铁锁关,成功到达陕南地区。红军在陈廷贤的带领下,

成功地绕过了戒备森严的卢氏县和朱阳关。

红军之所以能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不费一兵一卒,成功穿过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其实和陈廷贤的带领有着很大的关系。

1934年一盐贩救下3000红军,新中国成立后6次派人寻他,结果如何

后来红军平安的越过云家山,进入了陕西境内,这下红军终于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这个时候程子华高兴地对陈廷贤说:“老陈啊,感谢的话我就不多说了,这次我们能成功地突围,你功不可没啊!我们说什么也不能让你白走这一趟,

这些钱你拿着,也算是我们的一片心意。”

程子华说完就直接把一包大洋,塞到了陈廷贤的手中,这个时候陈廷贤看着手里的大洋 慢慢地沉下了脸,他略显不悦地说道:

“程军长,你这可就是有点看不起我了,我陈廷贤虽然算不上是什么大富大贵,但是我也不缺这点儿钱,我愿意给你们带路,那是因为我很

佩服你们的所做作为。

陈廷贤说完后,就直接把大洋还给了程子华。程子华见陈廷贤的态度很坚决,所以只好收回了钱。

1934年一盐贩救下3000红军,新中国成立后6次派人寻他,结果如何

但是让普通老百姓为了他们冒险,根本不符合红军的做事标准,所以他们根据这个问题仔细地商讨了一下,最后决定让程子华和政委写下了一个纸条。

这个纸条就代表着陈廷贤从这个时候开始,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

当陈廷贤收到纸条的时候非常的激动,那些钱财对于他来说不算什么重要的东西,但是这个

纸条所代表的荣誉,却是让陈廷贤非常看重的。

于是陈廷贤郑重地把纸条贴身藏好,然后和程子华他们道别后,就转身钻入了密林。

当陈廷贤回到家中,迟迟平复不了自己激动的心情。他把程子华给的那张纸条,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

藏起来了。

因为当时毕竟是特殊时期,如果那个纸条不小心被有心人看见,那么他和他家人都会受到牵连。

几天后,

陈廷贤帮红军带路的事情,不知道怎么就走漏了消息,而陈廷贤也被官兵抓走了。

1934年一盐贩救下3000红军,新中国成立后6次派人寻他,结果如何

但是非常幸运的是,当时官府只是听到了一点风声,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证据,而陈廷贤在严刑拷打之下也什么都没说,所以官府在关押了陈廷贤几天后,就把他无罪释放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廷贤家的房子不幸被炸弹击中,而

那张代表着荣誉的纸条,也在这场大火中被烧成了灰烬

。纸条烧毁后,就再也没有人知道他红军的身份了。因为陈廷贤从来没有给任何人看过那张纸条。

虽然代表着他身份的纸条被烧毁了,但是陈廷贤却没有

忘记自己是一名红军战士的身份

,在以后的时间里,

陈廷贤一直按照共产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

中国解放后,陈廷贤成为了卢氏县一家副食品公司的售货员。陈廷贤在工作期间踏实肯干、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得到了公司同事和领导的一致好评,他还被

多次评选为劳动模范。

1934年一盐贩救下3000红军,新中国成立后6次派人寻他,结果如何

陈廷贤当初帮助红军走出困境,红军很多次想回来感谢他,但是因为当时的环境太复杂,一旦有人发现陈廷贤和红军有关系,那就

会给他带来很大的危险

,所以当时红军没有派人来找他,是出于

对他的安全考虑。

新中国成立后,身为红军领导的程子华,依然牵挂着当年为他们带路的陈廷贤。在他到山西工作的时候,

曾经六次派人去找陈廷贤的下落,但是却迟迟找不到他的消息。

其实按理说,他们

知道陈廷贤的名字和住址

,找起人来应该很方便,但是为什么却迟迟找不到呢?

原来这是当年红军秘书的一个小失误,因为陈廷贤是山西人,他说话

带有很浓的地方口音

。当初红军秘书在记录他住址的时候,他

不小心把陈廷贤说的黄河以北,听成了祖籍河北。

这就导致了他们

在河北迟迟找不到

一个叫陈廷贤的人。

当时为了寻找陈廷贤,

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刘华清都亲自去找人了

,可是还是一无所获。

1934年一盐贩救下3000红军,新中国成立后6次派人寻他,结果如何

1983年中央军委在整理红军资料的时候,偶然间发现了当初的那件事,于是中央军委下令:

绝不能让红军的恩人寒心,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把陈廷贤找到。

于是他们又派出了大量的人员寻找,这次他们把

寻找的范围扩大到了山西、河北、河南和陕西这四个省。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访后,他们终于找到了陈廷贤的下落,为了进一步确定这个人是不是当年的陈廷贤,工作人员马不停蹄的赶到了陈廷贤的家里。

这个时候陈廷贤已经年过古稀,他已经身染重病卧床不起了,但是让人惊讶的是,他的

思维还很灵敏。

于是在老人断断续续的描述下,工作人员最后确定了他的情况,然后急匆匆的回去复命了。

后来工作人员把这个消息上报给了中央军委,陆军参谋长在经过一番调查后,确定陈廷贤说的情况属实,于是他们又派出了工作人员前去拜访。

1934年一盐贩救下3000红军,新中国成立后6次派人寻他,结果如何

可是这次他们并没有见到陈廷贤,因为

他早在一年前就身染重病,因抢救无效去世了

当程子华收到陈廷贤去世的消息后十分痛心,因为他没能在有生之年亲自感谢陈廷贤。后来程子华打听到,陈廷贤还有一个女儿在世,于是他决定要派人好好的照顾她。

我们现在能生活的这么平稳安定,就是因为当初有无数的战士和英雄在抛头颅撒热血。在战争年代,其实

有很多像陈廷贤这样的“布衣英雄”

,他们为了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但是他们却从来都不求回报,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传承,去弘扬。

谨以此文致敬那些默默无闻的“布衣英雄”!

1934年一盐贩救下3000红军,新中国成立后6次派人寻他,结果如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