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六国流失人才角度,分析秦国统一原因?商鞅范雎张仪,由魏入秦

导语:战国时期,六国流失人才有哪些?人才流失对国家发展影响有多大?从六国流失人才角度,分析秦国统一原因,商鞅、范雎、张仪,由魏入秦,秦国受益而统一天下

历史是在不断发展的,在其发展进程当中,有许多的因素可以影响它的发展形式和进程,其中人才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或许历史的发展是自有它的定律的,即使在这样既定的轨道上面,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板上钉钉的,有一些人的出现对于历史的发展还是有着一定的影响的。

尤其是像春秋战国时代这样的大乱世,群雄并起、诸侯争霸,虽然在表面上看他们争夺的是权力、是土地,但是在不为人知的暗处,这更是一场人才的较量。在那样的一个时代里,每一个国家都需要为自己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这就要求国内的人才不能凋零,就要求用多种人才为国家效力,所以说春秋战国时代是军事上的比拼,是经济上的竞争,更是人才方面的较量。

从六国流失人才角度,分析秦国统一原因?商鞅范雎张仪,由魏入秦

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在春秋战国那样的乱世当中,诞生了哪些人才?那些人又用怎样的方式改变了战国时代的格局?而山东六国又是如何在人才的较量上面失败的?秦国又是怎样在人才的较量当中抓住机会的?

魏国大梁城是人才聚集地,魏国却错失众多人才

说起人才的诞生点,我们不得不提魏国的都城大梁,魏国是战国时代第一个崛起的国家,也是战国初期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个国家的发展凌驾在其他国家之上,它的都城大梁也是当时少有的国际大都市。

因此,在中原地区很少有人能够在不游历魏国的前提之下而成名,所以风华的大梁王城是天下学子的聚居之地,同时也是天下人才的主要输出地之一。但可惜的是,本身对于人才的招揽有着天然优势的魏国,却是人才这方面最失败的国家,从魏国出走的人才不计其数,商鞅、范雎、张仪、尉缭等等,都是因为游魏而不得才进入其他国家的,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一下这几个人的心路历程。

从六国流失人才角度,分析秦国统一原因?商鞅范雎张仪,由魏入秦

魏国损失最大的人才是商鞅

首先是商鞅,商鞅可以说是魏国损失的最大的一个人才了,在进入秦国之后,他用惊世骇俗的变法改变了战国时代的格局,让最为弱小的秦国一跃成为了战国时代最为强大的国家。

就是这样的一个惊世的人才,他最初的选择与其他的游子一样都是进入魏国,毕竟在那个历史时间段,魏国是最为强大的国家,在魏国入仕也是前途最为光明的,所以商鞅也不能免俗,在其出山之后,受到了魏国丞相公叔痤的赏识,变成为了魏国丞相府的一员。

公叔痤曾经多次向魏惠王举见过商鞅,可是魏惠王却没有将其放在心上,在商鞅迟迟不肯告知其师父是谁之后,魏惠王更是对这样一个人失去了耐心,他更倾向于从师于鬼谷子的庞涓,所以便忽略了商鞅。

从六国流失人才角度,分析秦国统一原因?商鞅范雎张仪,由魏入秦

后来公叔痤向魏惠王建议如果不任用商鞅,那么一定要杀掉他,讽刺他进入其他的国家对魏国的利益造成损害,不过遗憾的是,魏惠王对于商鞅这个人连杀他的兴趣都没有,最终放任其出走。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为统一打下了基础

商鞅离开魏国之后进入秦国,与秦孝公进行了四次会面,并在第四次的时候向秦孝公描绘了他的变法蓝图,而秦孝公也是认可了商鞅的变法,成为了他的坚实后盾,在秦孝公和商鞅的共同努力之下,秦国走上了一条变法图强的道路,在经济上、行政上、军事上都进行了长足的改革,让秦国迅速的崛起,为之后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很多人的心目当中,如果没有商鞅和秦孝公的变法也就没有后来的大秦帝国,这样的观点绝不是夸夸其谈,因为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确实是最为弱小的国家,这个国家甚至没有能力与韩国和燕国一较高下。

而在商鞅变法之后,这样的局势就彻底的扭转了,并且自此之后,秦国的历代君主都秉承商鞅的遗志,推行他的变法,让秦国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最终在秦王嬴政的时候一统六合。

从六国流失人才角度,分析秦国统一原因?商鞅范雎张仪,由魏入秦

笔者认为,魏国之所以对商鞅这个人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重视,是因为之前就已经进行过变法,而魏惠王并不是一个治国的明君,其无法感受到魏国已经渐渐地走向衰败的这样一个过程,他还一直停留在自己的父亲和祖父执政时期魏国那样蒸蒸日上的发展形势当中。

因此,在魏惠王看来魏国依旧是天下的霸主,并不需要再一次的进行变法,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魏国其实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尤其是魏武侯后期赶走吴起之后,魏国的发展道路已经不如之前那么顺利了,同时,李悝的变法虽然非常具有先进性,却不是那么完美和彻底的,如果这个时候魏国能够在原先变法的基础之上再进行一次变法,那么相信这个国家一定有最终一统中原的实力。

魏国和楚国都错失张仪这个人才

再一个是张仪,他与商鞅一样也是一个首先选择在魏国出世的人,传说张仪师从鬼谷派的鼻祖鬼谷子,出山之后本打算大展拳脚,但是却没有在魏国受到重用,后来不甘心沉寂下去的张仪去到了楚国,却在楚国被诬陷偷盗了和氏璧,因此,张仪在楚国可以说是受到了百般的欺辱和刁难,最终他才选择进入了秦国,并在秦国受到了秦惠文王的赏识和重用。

从六国流失人才角度,分析秦国统一原因?商鞅范雎张仪,由魏入秦

那个时候正是和他同样师出鬼谷派的苏秦如日中天的时候,苏秦提出了合纵的策略,佩戴六国相印,成为了山东六个国家的丞相,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同时,在他合纵政策的影响之下,秦国也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着自从秦孝公变法以来最大的危机。

张仪连横政策破解苏秦合纵策略,化解秦国危机

而张仪的出现则是很好的为秦国化解了这次危机,他提出的连横政策很好地应对了合纵所带来的压力,让山东六国的合纵可以说是不攻自破,并且他的连横政策也是一直发展的下去,可以说给了后世很大的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在秦国一直以来的发展道路上,都将齐国看作是盟友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在最终秦国发动灭国之战的时候,齐国能对其它的国家面临的危险置之不理的原因。因为自从连横政策问世之后,齐国就被秦国当成了盟友,并且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拉近与齐国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在那个时候,这两个国家是站在同一个战线上的。

从六国流失人才角度,分析秦国统一原因?商鞅范雎张仪,由魏入秦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连横政策对于秦国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它安抚了齐国这样的一个东方大国,避免了在后来发动灭国之战的时候腹背受敌的可能,同时还让山东六国的合纵不攻自破,为秦国的东进缓解了巨大的压力,并且张仪还是一个以口舌之力为秦国谋取实际利益的国家,他曾经周旋在山东六国之间,可以说真的是三寸不烂之舌可敌百万雄师,完全不负纵横家之名。

如果这样的一个人才能被魏国和楚国重视起来的话,相信他们的合作不会这么快的瓦解,秦国所面临的危机也不会那么快的解除,可是历史从来都不容许我们假设,魏国和楚国的遗憾也永远不可能弥补了。

范雎也是由魏入秦的人

再一个我们来看一下范雎,范雎也是一个由魏入秦的人,与商鞅不同的是,他的遭遇更加的凄惨,商鞅顶多是不被魏惠王重视,是一个胸怀大志却无处施展的人,可是范雎却在魏国遭受到了魏国贵族的迫害,甚至差点导致终身残疾。

后来范雎在机缘巧合之下逃到了秦国,并且受到了秦昭襄王的赏识,他在张仪连横政策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远交近攻,进一步巩固了秦国与齐国之间的关系,并且由秦国临近的国家开始开疆拓土。

从六国流失人才角度,分析秦国统一原因?商鞅范雎张仪,由魏入秦

范睢和白起在伊阙之战、长平之战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勋

范雎在文治上面的功勋配合着白起在军事上的成就,让秦昭襄王时期的秦国可以说是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一类时段,秦国通过伊阙之战、长平之战等等的重大战役多次击败山东六国的进攻,尤其是长平之战,让山东六国的抗秦主力赵国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军事力量,可以说为后来秦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扫清了部分障碍。

可以说范雎这个人在秦国的功绩也是非常的卓著的。不过可惜的是,范雎这个人在人品上面是有一些小瑕疵的,这个人的心胸比较狭窄,对于个人利益看的比较重,因此,在长平之战结束之后,他担心白起的功绩会超过自己,并以此担忧自己的前途会受到阻拦,便参与了吴显白起谋反的事件,让战国时代的一代杀神白起就此陨落,可以说也给秦国的历史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的。

如果白起没有那么早的陨落的话,相信秦国在秦昭襄王时间段的发展会取得更大的成果,在开疆拓土方面也会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所以后来人在对范雎这个人进行评定的时候可以说是褒贬不一的。

从六国流失人才角度,分析秦国统一原因?商鞅范雎张仪,由魏入秦

魏国人尉缭,和王翦成为搭档,助力秦国进行灭国战

之后还有尉缭,战国时期有两个尉缭,一个是魏惠王时期的隐士,另一个是秦王嬴政时期的,我们本篇文章谈的尉缭是秦王嬴政时期那个。尉缭子是魏国大梁人,这个人虽然在古代历史上并不是十分的知名,但是这个人的才华却不能够被人否认,在秦王嬴政一统天下之后,他被当作秦朝的文臣之首,由此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学识和地位。

在嬴政的历史时间段其与王翦是一对搭档,他与王翦的配合是非常的默契的,在秦国发动灭国之战之后,他在行政上的一些重要决策的制定都有尉缭的参与,并且还留下了一部传世的兵书《尉缭子》。

在这本书当中,着重的论证了经济发展与军事发展之间的关系,因为君主治理国家提出了许多的建议和方法,可以说,在古代历史的发展进程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比较具有戏剧性的是这个人也是一个游魏不得而入秦的人,也算是魏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重大损失。

从六国流失人才角度,分析秦国统一原因?商鞅范雎张仪,由魏入秦

综述

除去这些拉开了秦国与其他国家发展的人才之外,还有一些人才的经历也是山东六国的发展历史上非常大的遗憾和损失。

比如说吴起,魏文侯时代吴起是魏国军事的绝对领导者,他也带领着魏武卒为魏国打下了很多的城池,是战国初期魏国发展的根基,但是到了魏武侯的时候,吴起却饱受猜忌和排挤,最终不得不进入楚国来保全自己的生命,可是吴起在楚国终究也没能够得到善终。

楚国的贵族和君主对他也并不是十分的信任,哪怕是吴起曾经为楚国攻城略地,甚至想要在楚国进行变法让它更加强盛,但是吴起最终却被贵族暗害,在进入楚国的第三年便死亡了。可以说,无论对于魏国还是对于楚国,无起的死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再比如说信陵君,熟悉战国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战国四大公子的威名,那很多人都将信陵君当作是战国四大公子之首。确实在战国四公子当中,他的功绩是最为显著的,他的才能也是最让人倾倒的。

从六国流失人才角度,分析秦国统一原因?商鞅范雎张仪,由魏入秦

当时的孟尝君作下大多数都是鸡鸣狗盗之辈,平原君除去一个毛遂自荐的故事中出场之外,再无其他的闪光点,而春申君最终更是被戴上了一顶霍乱楚国江山的帽子,只有信陵君,他的一生当中光彩熠熠,尤其是窃符救赵事件,不仅保全了赵国,更加保住了魏国,之后他更是带领着六国联军两败秦军,成为了山东六国抗秦的一大支撑。

可是就是这样的王族大才却被魏国束之高阁,哪怕是面对着内忧外患也绝不重用,最终信陵君只能在无奈之下选择酒色自毁而死,在他死后的第十八年,曾经盛极一时的魏国灭亡,成为了历史当中的一抹风沙。

笔者认为,人才在历史发展进程当中是有多么的重要,一个社会的发展和一个时代的发展都需要有新鲜血液的诞生,而人作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必定是不可或缺的。

秦国之所以能够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就迅速的崛起,除去国内良好的发展循环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在人才上面的不断收揽,除了我们上述的几个在文治武功方面的人才外,像是白起、王翦、王贲、章邯、李信等等在军事方面的人才也是层出不穷,正是这些人为大秦帝国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这些人为后来华夏文明的繁衍和传承开拓了道路,所以无论时代怎么变革,人才的作用都是不会减弱的。

参考文献:《战国策》、《史记》、《左传》、《资治通鉴》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