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草船借箭:曹操为何宁可射光10万支箭,也不放火箭?他在担心什么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受到了不少读者的喜爱,这里面也诞生了不少著名的经典故事,比如说《草船借箭》这一个章节,周瑜为了陷害诸葛亮,责令他十天造完十万箭支,然而机智的诸葛亮却淡定地表示“只需三天即可”,在鲁肃的帮忙下,诸葛亮利用了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气得曹操头冒青烟,或许有懂兵器的读者会提出困惑,为什么曹操当时宁愿射光10万支箭,也不放火箭呢?他在担心什么?

草船借箭:曹操为何宁可射光10万支箭,也不放火箭?他在担心什么

如果他采取火攻的方法,那么三国演义的结局恐怕就要改写了,就让我们好好来分析分析。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曹操失败是因为火攻,先是庞统使用连环计,然后是黄盖诈降,然而出生于北方曹操,绝不存在不会使用火攻一说。

首先,火箭并不算是什么便宜的物品,硫磺、火油都是稀有材料,而当时是大雾天,敌人准确位置、有多少人都不太清楚,又怎么能够轻易放箭呢?再者诸葛亮是突然袭击,准备不充分也有一定原因。

草船借箭:曹操为何宁可射光10万支箭,也不放火箭?他在担心什么

我们再来看看诸葛亮这一边,他是如何准备借箭事宜的?“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曹操的船是连起来的,而这边诸葛亮,同样也是用船将绳索相连。曹操并不是傻子,在赤壁之战中,他真的一点都没提防火攻吗?当然不是,曾经有部下担心东吴火攻的时候,曹操曾经笑着说:“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

草船借箭:曹操为何宁可射光10万支箭,也不放火箭?他在担心什么

说白了,他也意识到对面火攻的可怕之处,只是认为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罢了,然而等到诸葛亮的铁索相连的舰船一字摆开,上面还摆满了易燃的草垛,此时距离曹军营寨又近,到时候放火箭将其点燃,诸葛亮让这些舰船冲过来,点燃大寨,那该如何是好?

这也就成为了曹操坚决不放火箭的理由。

草船借箭:曹操为何宁可射光10万支箭,也不放火箭?他在担心什么

当然,草船借箭这件事情,正史上是子虚乌有的,毕竟诸葛亮老对手司马懿也说了: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诸葛亮也不可能将自己置身于这样一种危险的环境当中,因此他在出使孙权,说服他联合抗曹以后,就返回了刘备阵营,并没有停留在东吴,此时的周瑜还在鄱阳湖练兵,孔明和周瑜很有可能一面都没有见上。

草船借箭:曹操为何宁可射光10万支箭,也不放火箭?他在担心什么

那么真正草船借箭的主角是谁呢?实际上是孙权,根据《魏略》提到:“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不过这个故事里面,孙权倒也没有借箭的意思,他坐船去偷看曹操阵营,因为曹军的箭射在船上,让船受力不均,故而将另外一面倾斜过来,箭均船平,安然离去,而罗贯中应该也是受到了这个事例的启发才写下了孔明借箭的故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