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汉捡到青龙宝剑,鉴定完被要求上交,他却打磨成菜刀气坏了专家

据《隋书·礼仪志》中载:“一品,玉器剑,佩山玄玉。二品,金装剑,佩水苍玉。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散)品名号侯虽四、五品,并银装剑,佩水苍玉,侍中已下,通直郎已上,陪位则象剑。带直剑者,入宗庙及升殿,若在仗内,皆解剑。”

剑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器物,可建功立业,捍卫国家;在盛世和平的年代,剑虽无多大的用武之地,却也被文人墨客视在是饰物,用以抒以凌云壮志或表现尚武英姿。无论是何者,剑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老汉捡到青龙宝剑,鉴定完被要求上交,他却打磨成菜刀气坏了专家

历史遗留的瑰宝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中,古人用其勤劳智慧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可复制且独一无二的瑰宝。这些瑰宝承载着前人的高超技艺以及智慧结晶,遗留至今,其价值自然是不言而喻。

历史只能追溯,却不可重来。因此,对于古人遗留下来的文物,后人们也是非常有兴趣。

在近代以来,有许多民间的古董收藏家,都想要得到这些珍贵的文物。不过珍贵的文物一般不会为私人所拥有,上交国家才能为文物提供最有价值的去处,亦是能够为专家们研究历史提供更多的资料。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将自己得到或拥有的文物上交的。在文物圈便曾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且令人悲愤交加的事情。

在上世纪,曾经有一位重庆老农在捡到文物宝剑后却拒绝上交,当专家找到他之后,他已然将“锈迹斑斑”的宝剑变成了“光鲜锋利”的菜刀。

老汉发现了“锈迹斑斑”的宝剑

这位老大爷姓易,名叫易守祥。

老汉捡到青龙宝剑,鉴定完被要求上交,他却打磨成菜刀气坏了专家

当时六十多岁的易大爷下地锄地的时候,突然锄头发出了一道金属交击的声音。于是易大爷便用锄头刨了刨,竟然刨出一段锈迹斑斑的铁片。

外观来看就如同一把古代的宝剑,但是已经没有了剑柄和剑尖。

在回到家后,他把锈迹抹掉后才确认,这确实是一段剑身。

众所周知,在古代时,刀剑是十分常见的,并且有着重要的作用。史书有言:“汉高祖仗三尺剑而得天下”。几千年来,无数的战争中,刀剑等兵器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并且一步步深化。

当村里人知道后,都来到了易大爷家看剑。村民们都说他是捡到了宝贝,这也许是哪个古代武林高手的宝剑呢。

是否如村民们所说的一般,这还需要文物专家鉴定后才知道。

老汉捡到青龙宝剑,鉴定完被要求上交,他却打磨成菜刀气坏了专家

在村民们议论纷纷之下,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去,文物专家也闻讯赶到易大爷的家中来看这段剑身。

专家初步的鉴定认为:这柄古剑应当是清朝时候的文物。

但因为年代久远,古剑上有着许多痕迹,已经影响了辨别。

但这也只是初步估计,而在固执的老汉看来,专家的这番话便是意味着古剑“不值钱”。

对于许多普通人而言,古文物的价值在于金钱。而这位老汉先入为主,执意认为这把剑是不值钱的,因此也就不愿意上交。

“宝剑”却成了菜刀

但等老汉将古剑带回家之后,就见识到了古剑的另一面。

老汉捡到青龙宝剑,鉴定完被要求上交,他却打磨成菜刀气坏了专家

原本专家没有办法进行明确的鉴定,便是因为在剑上面有了太多的铁锈。等到老汉将铁锈磨掉的时候,就看到了剑上所刻着的字。

因为古代的字体与如今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别人的告知下,他知道了剑上刻的字体乃是篆体。且三个字为:青龙剑。这三个字就注定了此剑是非同一般的。

《酉阳杂俎》中有载:“唐开元中,河西骑将宋青春每阵,常运剑大呼,……吐蕃曰:‘尝见青龙突阵而来,兵刃所及,若叩铜铁,谓为神助将军也。”

原来这把剑极有可能是唐代著名的宝剑——青龙剑。

然而固执的易老汉,依旧是觉得这把剑并没有什么稀奇的,还拿回家当了菜刀。

等到五年后,专家知晓了老汉家中有这样一把剑并激动地赶到易老汉家中寻找时。此时所谓的青龙剑,已然已成了一把残缺的老菜刀。

老汉捡到青龙宝剑,鉴定完被要求上交,他却打磨成菜刀气坏了专家

可想而知,此时的老汉也许把肠子都悔青了。他固执地认为锈迹斑斑的一把剑应该不值钱了,却曾想它是一把有价值的名剑呢?也正是他的打磨,使得这把剑一文不值了。

小结

这位老农能够把古剑改造成家用菜刀的,确实是十分少有了。虽然这把锈迹斑斑的古剑的研究价值不大,但却也是一件历史久远的文物,这样毁了,着实是令人可惜了。

参考资料:《隋书·礼仪志》、《酉阳杂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