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在一场简短的开业仪式后,位于大渡口区万达广场1层的重庆首个汽车生活馆,正式开门迎客。
名曰汽车生活馆,其实就是一个MINI汽车超市,虽说规模MINI,但1400平米的展厅内,却汇聚了9个品牌的近20款车型,供前来商场shopping的消费者“顺道”看车。

要说汽车品牌进商超,已不算什么新鲜事。2013年,特斯拉在北京侨福芳草地建成国内首家体验店,率先吹响了汽车销售渠道转进城市商业中心的序曲。及至今年元旦,汇聚了三大商业航母的重庆两江商务中心正式开业,在这个网友戏称的“宇宙中心”,上游新闻记者就看到了包括蔚来、理想、非凡等在内的十余家新能源汽车品牌扎堆开店。可见在汽车新零售大行其道的当下,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已然成为继传统4S店、城市展厅之后,汽车销售的又一处主战场。
在此背景下,此次开业的我市首家汽车生活馆,之所以值得关注,是因为它让汽车进商超的趋势又进阶到了新的段位——
此前,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旗下的新能源车型,入驻商超开店,无一例外都是独门单店各自为战,即便是集中在同一区域,也都是因为商超的业态规划,“被动”成为了邻居。至于传统车型涉足商超,则大多是在中庭、广场位置临时摆上几台展车,不管是从形式还是到功能,都显得颇为“即兴”。
相比传统4S店,汽车进商超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门槛低,现在要在中心城区拿地建店,别说是动辄以亿计的成本,是一众新势力们吃不消的,就算有钱,前店后厂的4S模式也不符合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其次是培育期短,大型商业体地处城市核心地带,加之复合业态自带人流,远比自建新店从零开始要撇脱得多。
尽管优势明显,但汽车进商超的短板也同样明显,其一就是品牌相对单一,给予消费者的可选范围有限。此外,就算成本投入比4S店低,但一家商超门店小则几百平米,多则上千平米,租金、装修、人工加上日常运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旦想要多入驻几处商超,对于经销商来说同样压力山大。
于是,一种新的模式应运而生,即:将汽车综合卖场开进大型商业体。这种模式,沿袭了汽车商超店的先天优势,而且多品牌入驻,进一步摊薄了单位成本,同时让消费者有了更多样的购车选择,从理论上说这一种正和博弈的产物。
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模式之所以行得通,在于牵头的重庆市汽车商业协会,是一个超然于各方利益之外的最佳“话事人”。作为行业协会,他既能充分整合各家经销商资源,又能代表他们和物业方谈判,争取最优的入场条件。
在新开业的汽车生活馆上游新闻记者看到,这里主要销售广汽埃安、奇瑞蚂蚁、理想、比亚迪、启辰等新能源车型。在已经有了汽博中心、二郎车市以及各种汽车商超店的前提下,现在又把汽车综合卖场开进了商业中心,这算不算是一种行业内卷?对此,市汽车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学勤表示:这不是内卷,而是一种汽车销售模式的创新。她把以多品牌、集群化为特征的汽车生活馆,视作是汽车进商超模式的2.0版本。
现场,上游新闻记者也采访了部分入驻商家代表,在充分肯定该模式“投入成本低”、“销售线索获取成本低”的同时,他们也坦言:这种开在商超内的集约式展厅,主要承担品牌展示和线索收集的功能,至于实现成交乃至售后服务等,还有赖于4S店成熟体系的支撑。
据悉,以首个汽车生活馆启用为契机,市汽车商业协会将联动大渡口万达广场开展为期100天的购车狂欢节,此后则将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汽车生活馆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