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打地基挖出“镇水石兽”,却选择就地掩埋,39年后变成镇馆之宝

考古是一个很严谨的学科,其实我们中国对于考古的探索还算是比较晚的,建国之后才开始真正的重视考古,毕竟考古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用的历史价值。

打地基挖出“镇水石兽”,却选择就地掩埋,39年后变成镇馆之宝

不过由于考古技术的匮乏,曾几何时我们确实也破坏了许多的墓葬,而有的时候为了不让古墓受到破坏,甚至是挖出了文物,都选择了就地掩埋,因为当时的考古技术还不行,挖出来也可能更好的保护它,为此就选择了暂时的放弃,待到后期有实力了再继续挖掘。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文物是一个来自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它被誉为是“镇水石兽”,可以断定的其体积肯定非常的庞大,据测量体重达到了8.5吨,可以说是庞然大物了,它就是如今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天府石犀”。

打地基挖出“镇水石兽”,却选择就地掩埋,39年后变成镇馆之宝

事情还得从1973年开始说起,地点在四川成都天府广场,当时这边需要修建一座大楼,为此这里来了许多工人在这里施工,可是就在打桩机开始钻孔的时候,却意外的钻到了一个很坚硬的东西,这个“拦路虎”让工人们非常的好奇,于是开始查看情况。

经过一番挖掘,大家看到了一块很巨大的石头,但是形状很特别,而且还有许多的花纹,虽然大家不知道是何物,但是却觉得这石头可能不简单,于是施工负责人立马汇报给了成都文物局。

打地基挖出“镇水石兽”,却选择就地掩埋,39年后变成镇馆之宝

很快的成都考古队就骑着自行车来到了施工现场勘测,专家鉴定后发现这个不是什么石头,到底是何物,估计要将其挖出来才知道,为此就开始进行了挖掘,挖到中途的时候,大家就能基本上猜测是何物了,原来是一件造型和犀牛差不多的石头。

按理来说考古队应该挖出来运走,但是专家却拒绝了,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当时考古技术不够完善,挖出来无法更好的保护它,这样的话石犀牛还是继续躺在原地比较好,就这样考古队只能重新掩埋了。

打地基挖出“镇水石兽”,却选择就地掩埋,39年后变成镇馆之宝

而直到39年后,这尊“天府石犀”才算是真正现世了,2010年,四川大剧院要修建,就这样成都考古队开始正式了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不然的话可能会破坏当年挖出了那尊“天府石犀”,2年之后,“天府石犀”终于真正的被发掘了出来。

当时为了将“天府石犀”给抬出来,那可是启用了大型的吊车,“天府石犀”长3.3米,宽2.1米,高1.7米,重约8.5吨,确实由于年代的原因,“天府石犀”被破坏的非常的严重。

打地基挖出“镇水石兽”,却选择就地掩埋,39年后变成镇馆之宝

接下来就是搞清楚“天府石犀”到底是干嘛用的?很快的历史学家给出了答案,原来《蜀志》中曾有过记载,当时水利工程专家李冰修建都江堰,然后李冰命人修筑了石犀作为镇水石神。

打地基挖出“镇水石兽”,却选择就地掩埋,39年后变成镇馆之宝

就这样“天府石犀”是镇水石兽的事情被坐实了,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就在“天府石犀”被运到了成都博物馆之后,第二年成都连降暴雨,为此一度引起了成都市民的热议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