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包拯60寿辰感叹膝下无儿,儿媳突然下跪说:您有儿子,尚在襁褓

“为人刚正不阿,断案铁面无私”,这就是我们所认识的包拯,也正因为如此,包拯素有“包青天”的美名,作为一位朝廷官员,包拯鞠躬尽瘁,死而无憾。但是作为包家的一员,他一直有一个遗憾,那就是子嗣单薄。

包拯60寿辰感叹膝下无儿,儿媳突然下跪说:您有儿子,尚在襁褓

这一年,包拯60寿,包袱张灯结彩、高朋满足,包拯公正廉洁,常为百姓申冤,深受百姓爱戴,不少老百姓也带来了家中的一点特产,献上一点心意,包拯看到此情此景,悲从中来,这么大喜的日子里,有心人看着包拯的脸色一点点地暗下去了,就开始询问:“青天大人这是怎么了?”

此时,身边的管家小声说道:“老爷这是惦念起少爷来了。”大家见包大人神色凝重,似有不悦,也不再哈哈大笑。因为大家都知道,包大人唯一的儿子,早就去世了,谁也不愿掀开他的伤疤,而到了如今,已经60岁了,包拯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在那个年代来说,实在太遗憾了。

包拯60寿辰感叹膝下无儿,儿媳突然下跪说:您有儿子,尚在襁褓

包拯之所以子嗣单薄,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妻妾太少了,古代人人纳妾娶妻好几个都是常事,包拯作为一个大官,却只有两个妻子,他的第一任妻子是李氏,这个女子命薄,早早就去世了,也没留下个儿子。

于是包拯又娶了继室——董氏,董氏来府中的时候还带来了一位小丫鬟,这个丫鬟长得标志机灵,被纳为了妾室,婚后,包拯和董氏夫妻生活相敬如宾,包拯忙于公务,很多时候都没有时间打理自己家中的事情,直到他35岁,才有了第一个儿子,取名为包繶。

儿子的到来给家中添加了一份喜悦,在那个女子13岁结婚,男子16岁就可以结婚的年代,35岁得子的喜悦可想而知,包家全体上下都为这个男孩的到来感到庆幸,就连一向公务烦身的包拯,偶尔都会抽出一点时间来抱抱孩子。

包拯60寿辰感叹膝下无儿,儿媳突然下跪说:您有儿子,尚在襁褓

在包拯的西行教育下,包繶成为了一个有出息的孩子,他心中有丘壑,肚里有文章,年纪轻轻,官至太常寺太祝、通判潭州,还将将军的孙女崔氏娶回了家,崔氏是一个贤良聪慧而又美貌的女子。新婚过后,夫妻二人生活甜蜜,还生下了一个儿子。

然而,儿子尚在襁褓之中,包繶就去世了,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当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情发生在包拯身上时,作为一个父亲,看着自己唯一的儿子去世了,那种心痛,没有人能体会。然而坏事总是喜欢扎堆发生,孙子包文辅也在5岁的时候就早早夭折。

如此一来,包家无后,到了60岁大寿之时,府中的热闹让包拯想起了当年儿子出生时的那番热闹的景象,他感慨膝下无子。儿子去世,同样难过了还有儿媳,他体会儿媳崔氏的不容易,劝她说:“你还有大好年华,还是改嫁吧!”

包拯60寿辰感叹膝下无儿,儿媳突然下跪说:您有儿子,尚在襁褓

崔氏不愧是将门之女,她立马回复包拯:“丈夫去世,我理应担起照顾公婆的责任。”包拯儿媳的话感动了,但是儿媳却突然下跪说:“您还有个儿子,尚在襁褓中。”包拯都60岁了,哪里还有什么尚在襁褓中的儿子?

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可这时候崔氏还真的抱出了一个孩子,众人一看,诶!还真和包大人长得很像,包拯若有所思地想了想,就问儿媳,这孩子是从哪里来的?崔氏告诉包拯,这正是包拯妾室为他诞下的孩子。

当年妾室犯下大错,包拯一怒之下将她赶出府,被赶后妾室才知道自己怀了孩子,她在自己家中生下了这个孩子。而儿媳崔氏一直和妾室交好,即便她被赶出府,二人还有交集,这才知道了她有身孕,并且私底下托人给妾室家中送衣物,送银两,这才让孩子顺利降生。

包拯60寿辰感叹膝下无儿,儿媳突然下跪说:您有儿子,尚在襁褓

后来寻得机会,将此事禀报给了公公。包拯喜添贵子,心中自然欢喜,这也平息了一点当年的丧子之痛,同时,母凭子贵,妾室也被迎回府中,包拯给这个儿子取名还包诞。

1062年,包拯去世,而包诞尚且年幼,还只有四五岁的样子,其母亲也走得早,崔氏虽然是他的嫂嫂,却也如同养母一般,将他养大,让他读圣贤书,长大之后,包诞也像当年父亲一样为朝廷效力。

包拯60寿辰感叹膝下无儿,儿媳突然下跪说:您有儿子,尚在襁褓

崔氏62岁时去世,包诞听到这个消息悲痛欲绝,因为他早已将崔氏看作自己的母亲一般,当时正担任国子监丞的他,连夜赶回合肥,为其披麻戴孝,可以看出他的一片孝心,同样也能看到,包拯的这个儿媳妇崔氏真的是为包家尽心尽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