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吐鲁番火焰山发现洋海墓群,无洋无海,出土文物或将改写历史!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赵鑫珊

学习研究历史能够给人类带来什么?恐怕很难有人可以说出一个所以然来,历史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更不同于自然科学,历史研究的都是过去曾经发生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有的已经被大众所知晓,有的则深埋在地底。

将这些事情拿出来重新思考分析判断,总是会让人产生一种在做无用功的想法。不过研究历史真的是在做无用功吗?当然不是。

吐鲁番火焰山发现洋海墓群,无洋无海,出土文物或将改写历史!

在我国吐鲁番火焰山发现过一个洋海墓葬群,无洋也无海,这个墓葬群的出现改变了非常多,我们已知的历史,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非常多的线索。那么在吐鲁番火焰山洋海墓葬群当中,又出土了哪些足够改写历史的文物呢?

在这里出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合裆裤,还发现了葡萄藤,青稞等一些植物。

一、洋海墓葬群出土的文物

最为颠覆人历史观的,恐怕要数洋海墓葬群当中出土的合裆裤。这种合裆裤与我们现代人穿的裤子非常的相似,裤腿,裤腰,裤裆一个不少。考虑到这个时候中华大地还穿着上衣下裳,这个合裆裤无疑非常的先进。

中原考古当中发现的最早的裤子实物,其实只有一半有裆。这一条裤子出土于湖北马山楚墓,裤子的前面看起来现在的裤子没什么两样,可是这裤子到后面却让人忍俊不禁。

这裤子的后面是没有裆的,穿的时候直接从后面把腿伸到裤腿里去,然后再系上腰带,有点类似于现在小孩子穿的开裆裤。

吐鲁番火焰山发现洋海墓群,无洋无海,出土文物或将改写历史!

因此,当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洋海墓葬群中出土这样一条完完整整的合裆裤非常的让人感到震惊。

根据之后的碳14测定,从洋海墓葬群当中出口的两条裤子制作的时间应当是在公元前10世纪左右。

洋海墓葬群出土的裤子由三块布组成,两块布构成裤腿,另外一块构成裆部,非常的精巧。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块布并不是通过剪裁而成型,是直接通过织机织出来的。这就表明在当时洋海墓葬群的主人已经掌握了非常高超的纺织技巧。

为什么在当时的中原王朝还在穿袍服的时候,洋海先民就已经时髦的穿上了裤子呢?其实与他们的生产习惯分不开。

吐鲁番火焰山发现洋海墓群,无洋无海,出土文物或将改写历史!

在洋海墓葬群当中出土了非常多的皮靴和马具,这说明洋海先民其实是一群马上民族。

从洋海墓葬群当中出土的马具大约有140件,其中包括了马鞭,马辔头,马鞍的驾驭马匹的物品。

从这些物品当中不能看出洋海墓葬群的主人,早就已经习惯了在马上的生活。说不定他们还有非常高超的骑马技巧,这也就是为何他们会有如此时髦的裤子的原因。

现代人早已经习惯了穿裤子,自然不知道穿袍服骑马带来的不便。穿上袍服再去骑马,首先便就是寒冷的问题。

在冬天的时候,马匹跑起来的速度比较快,人的膝盖会变得非常的寒冷,袍服有非常大的空隙,这会给骑兵的双腿带来致命的伤害。

吐鲁番火焰山发现洋海墓群,无洋无海,出土文物或将改写历史!

而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袍服并不适合于御马,御马需要用双腿紧紧的夹住马肚子,穿袍服的话就非常的不方便。

这也就是为何当初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得赵国很快变强,赵国的骑兵甚至可以与塞外的少数民族骑兵一较高低。如果是穿着袍服的话,赵国的军队是绝对不会取得这样的战果的。

不过,要说洋海先民是骑在马背上到处迁移的民族,倒也不非常准确。

在洋海墓葬群当中,还出土了非常多的青稞小麦葡萄藤等植物,这表明洋海先民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出现了定居生活,并不完全是迁徙。

青稞和小麦都属于粮食作物,这些植物从洋海墓葬群当中出图就已经足以表明洋海墓葬均的主人已经在从事相应的种植业。农业在他们的社会当中必然是占据了一席之位的,畜牧业并不是他们经济生活的全部。

吐鲁番火焰山发现洋海墓群,无洋无海,出土文物或将改写历史!

而从他们种植经济作物葡萄来看的话,他们就更加有理由定居放牧,而不是游牧了。

游牧民族才不会种什么植物,他们今年种下指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等回来的时候果实还在不在都是一个问题。

墓中还有一些文物能够证明洋海先民其实是定居生活的,这些文物就是一些陶罐。

从洋海墓葬群当中出土的陶罐,上面有一些非常精美的花纹,根据专家们的辨识,他们发现这些花纹与马家窑文化当中出处的彩陶上面的花纹非常的类似。

由此可见,洋海墓葬群的主人应当是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定居生活的一群人,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吸收来自古老中华的文化,并将之用于自己制造的陶器之上。

吐鲁番火焰山发现洋海墓群,无洋无海,出土文物或将改写历史!

还有墓葬当中出土的这些文物,可以说是非常颠覆人们的历史观了。那么曾经使用这些软弱的洋海先民,他们又是什么模样呢?

专家们在洋海墓葬群当中,一共发现了500多个头盖骨,根据检测专家们发现这些头盖骨当中大部分都属于欧罗巴人种,还有小部分属于蒙古人种。

二、洋海墓葬群的主人

洋海墓葬群当中出土的头盖骨大部分都属于欧罗巴人种,不要以为他们是什么非常神秘的人种,他们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白种人。

专家们通过翻阅相应的史书资料,他们认为洋海墓葬群的主人应当属于斯基泰人。

大约在公元10世纪的时候,当时的中亚和南俄一带的草原地区,几乎都属于斯基泰文化圈范围之内,而斯基泰人他们其实就是白种人。

吐鲁番火焰山发现洋海墓群,无洋无海,出土文物或将改写历史!

洋海墓葬群当中出土了非常多可以证明这一个观点的文物,比如最能代表斯基泰文化的环首青铜刀,鹿纹装饰和马镳,这些东西都已经直接指向了斯基泰人就是洋海墓葬群的主人。

除此之外,墓葬当中还出土了一些十分独特的帽子。这些帽子与中原地区的帽子非常不一样,有着十分鲜明的特征。

具体来讲,这种帽子的头部是尖尖的,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鱼肚,鱼鳍和尾翼。别看这些名字都跟鱼相关,但其实这种帽子是竖起来带的,非常的高昂。

将洋海墓葬群当中出土的帽子,与俄罗斯西伯利亚斯基泰王墓当中出土的帽子进行对照的话,就能发现这两种帽子几乎是一模一样。因此这也成为这名洋海墓葬群的主人就是斯基泰人的的一项有力证据。

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就是,洋海墓葬群当中埋藏着的萨满巫师,当时的草原民族信奉萨满教,萨满巫师就成为草原民族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吐鲁番火焰山发现洋海墓群,无洋无海,出土文物或将改写历史!

萨满巫师非常易于辨认,首先在他们尸骨的头部位置有一个绑着贝壳的带子,这根带子倒是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只不过是作为装饰品而存在。

其次,就是这些上门无事都会在脖子上佩戴一串项链。最后就是萨满巫师的身边还会有一些铜铃铛,这些铃铛的用途是用来在做法事的时候发出一些声音,增强法事的仪式感。

通过以上这些洋海墓葬群提供的信息,专家们最终得出了结论,在3000多年前的时候,斯基泰人当中有一支从南俄草原出发,经历过长途跋涉从阿尔泰山一路向南,来到了吐鲁番这样一片乐土。

来到这里之后,本来已经习惯了游牧的他们逐渐开始定居放牧。这里后来也成为了古代东西方交流的交通,要道他们汲取着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在融入到自身的血脉当中,因此便构成了我们现在看见的吐鲁番地区灿烂多彩的文化。

小结:

中国土地之下埋藏着的文物总是能够带给人惊喜,洋海墓葬群当中就给予了考古专家们非常多的意外。这些游牧民族来到了吐鲁番之后逐渐定居,并且构成了中西方文明交流的一个重要节点。

吐鲁番火焰山发现洋海墓群,无洋无海,出土文物或将改写历史!

而在数千年之后,吐鲁番已经成为了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领土,生活在这一部分土地上的人民也已经深深的融入进了中华民族当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