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先说说年羹尧,他运筹帷幄,驰聘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之乱,又率大军平息青海,立下赫赫战功。在九子夺嫡时更是功不可没,因为没有年羹尧的大军在外虎视眈眈的镇压着局势,雍正都不可能顺顺当当的继位。

你想,集这么多战功于一身的年大将军,在雍正刚刚继位的时候,就被一贬再贬,最后赐死是多么的不甘。穿着黄马褂守城门就是一种无声的反抗 ,看到年羹尧摆谱奢侈的用餐,好多网友都说年是不知死活,装逼犯。其实年是不甘,不服,装样子给皇上看。
就是看到这种情况,雍正在人选问题上就成了重中之重,确实,李卫真的是最佳人选。
首先,李卫对雍正的忠心毋庸置疑,再就是李卫很机灵,做事情活络。无论什么时候,李卫对皇上交代的事情都是圆满完成。
其次,李卫和年羹尧的私交可以说还不错,毕竟都是从四爷府里出来的人。所以,李卫奉旨到了以后,没用什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什么的。年羹尧早已心知肚明,几杯水酒过后就含恨自尽了。说实话,李卫心里不是滋味,都是一朝为官,只不过是无奈罢了。
雍正继位经过残酷的宫廷斗争,自然有很多阴谋和阳谋为宠臣熟知,诸如邬思道、隆科多、年羹尧、田文镜和李卫。而邬思道对雍正为亲王时的很多不堪最熟悉所以最早就远离自保。接着隆科多被除去,代到年羹尧时,剩余的都是文臣了。
史载雍正念及年羹尧功勋卓著、名噪一时,威名举国皆知,如果对其加以刑诛,恐怕天下人心不服,自己也难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杀戮功臣的恶名,于是表示开恩,赐其狱中自裁。
雍正王朝中派李卫去,正是此意。李卫作为雍正宠臣中难得善终的,为人小心谨慎,做事丝毫无差错,凡是雍正交办的差事每件都合帝意。李卫与年羹尧私交不错,表达雍正的恩情最恰当,还可以让年将军临死前不要口无遮拦,保全一家老小,更可以保全雍正的名声。历史上年羹尧死后雍正也确实对其诸子网开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