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三国演义》,被刘备的仁义、面慈心善,义薄云天所蒙蔽,其实刘备是一个把奸诈隐藏在温和外表之下的江湖骗子。
民间有句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他借了孙权的荆州南郡,人家要求他归还时,却闹得两家剑拔弩张,可见其言而无信。

三国里最有名的奸臣非曹操莫属,但还是被江湖骗子刘备狠狠“借”走5万精兵,这些精兵后来还跟他们的旧主曹操大战一场。
袁绍位居三公之上,拥有显赫家世,贵为十八路诸侯盟主,他又是如何被机智的刘备忽悠,错过两次杀他的机会?
刘、关、张被曹操打败后,三人四散逃跑,张飞落草为寇,关云长在下邳投降了曹操,刘备则去投奔了袁绍这棵大树。建安五年(200年),在白马之战中,袁绍派手下首屈一指的大将颜良去征讨曹操,却被正为曹操效力的关羽一刀斩于马下。关羽手快,颜良还没来得及互通姓名就一命呜呼了。
颜良部下败回,报告袁绍,颜良是被一红脸长须,手提大刀的猛将杀了。袁绍帐下谋士沮授,立即判断此人就是刘备的义弟关羽,并建议袁绍趁机除去刘备。袁绍痛失一员大将,来不及细思,认为是刘关二人里就外合,坏他大事。当即痛斥备道:“汝弟斩吾大将,汝必通谋,留尔何用!“说着,就要把他拖出去斩首。
毫不知情的刘备瞬间一脸懵逼,但其应变能力之迅速,令人佩服,尤其是面对死亡威胁,更显示了他超强的心理素质。刘备无辜的看着袁绍道:“明公只听一面之词,而绝向日之情耶?备自徐州失散,二弟云长未知存否;天下同貌者不少,岂赤面长须之人,即为关某也?明公何不鉴之?”
袁绍是重情之人,刘备一句“连老婆孩子都下落不明,又怎知义弟去向?”触动了他内心的柔软。这番合情合理的话让袁绍立马回心转意,还责备沮授差点让他误杀好人。并当场将刘备释放,再次奉为上宾。
不日,袁绍又派出另一员猛将文丑前去给颜良报仇,关羽又将文丑斩杀。郭图、审配报袁绍:“今番又是关某杀了文丑,刘备佯推不知。“
袁绍连失两员大将,痛心不已,大骂刘备:”大耳贼!焉敢如此!“遂命人将备拉下去斩首。
刘备这次是亲眼所见,面对愤怒的袁绍以及又一次的死亡威胁,他又一次急中生智,在生死关头,理智的分析曹操派关羽斩袁绍两员大将的原因。刘备说:“曹操素忌备,今知备在明公处,恐备助公,故特使云长诛杀二将。公知必怒。此借公之手以杀刘备也。”
刘备这番看似合理的论证,不仅再次挽救了自己的性命,还成功的将责任推到曹操身上,其实曹操和关羽压根不知道刘备在袁绍处。
而这位傻白甜袁绍,再一次被他的偶像刘备诓的坚信不疑。后来袁绍兵败官渡,刘备不顾旧日情谊,弃袁绍,转而投奔刘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