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百家姓中有两个姓不用说“免贵”

导读: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这句话是百家姓的开篇,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根据史料记载,百家姓最早出现于北宋初年,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和演变,百家姓早已不止一百个了,最新的统计数据是504个。

百家姓中有两个姓不用说“免贵”

在古代,中国是礼仪之邦,陌生人见面之后,如果要问别人的姓氏和名字,一般都会在前面加上“您贵姓”表示尊敬,而回答者也不能直接回答说“姓李、姓王”,都会谦虚的说一句“免贵姓李、免贵姓王”。

不过在百家姓中,也有两个特殊的姓氏,在回答别人时,直接说姓氏就可以,不用加上“免贵”两个字,如果加上了,反而起不到好的作用,甚至会成为别人的笑柄,那到底是哪两个姓氏呢?

百家姓中有两个姓不用说“免贵”

第一个,孔姓,衍圣公孔子后代世袭爵位2000多年,尊贵无人能比。

作为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备受历代统治者的尊崇,死后的封号也水涨船高,从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一路飙升为“万世师表”。每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之后,为了标榜自己的正统地位,不仅对孔子推崇备至,甚至连孔子的子孙后代都加官进爵。

比如刘邦建立汉朝之后,立刻命人寻找孔子的后代,最后大臣找到了孔子的8世孙孔腾,刘邦非常高兴,册封他为奉祀君,并且世袭罔替。从汉朝开始,孔家的封号虽然会变,但地位从没变过,到了宋朝,孔家的荣耀达到顶峰。宋仁宗特意加封孔子后代为衍圣公,成为世袭罔替最高的大贵族,从宋朝开始一直到民国,衍圣公世袭罔替了一千多年。

宋朝衍圣公相当于八品官,到了明朝已是一品,位列所有文臣之首。显赫了2000多年的孔氏,自然当得起一个“贵”字,相反,如果你说“免贵姓孔”,那别人会认为你是在蔑视至圣先师孔子,有可能会遭到人嘲笑。

百家姓中有两个姓不用说“免贵”

第二个,张姓,玉皇大帝的本家,自然当得起一个“贵”字。

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张姓一共有8400万左右,与李、王两姓并称现代三大姓氏。关于张姓的来历,现在公认的是来自姬姓,是黄帝之孙挥的后代,发源于河北清河,因此民间有“天下张氏出清河”的说法。

张姓之所以可以不用说“免贵”,主要是因为玉皇大帝在成仙之前姓张,关于他的具体名字则有很多版本。但不管名字是什么,姓张是肯定的。在封建社会,玉皇大帝是天地的主宰,谁敢说天不尊贵就等于对天地不敬。

百家姓中有两个姓不用说“免贵”

其实根据道家著作以及神话记载,玉皇大帝的地位也是在宋朝时期确立的,当时宋真宗将玉皇大帝尊为天道众神的领袖,所以在宋朝以前,张姓应该可以说免贵,但宋朝以后一般就没人说了,因为古人封建,担心蔑视上天遭到惩罚。

除了这两个固定姓氏之外,在封建社会,还会有一种情况也可以不说“免贵”,那就是与朝代皇帝同姓,作为皇家姓氏,自然是尊贵无比,无人敢蔑视的。比如汉朝的刘姓,唐朝的李姓,明朝的朱姓等。

参考文献:《百家姓起源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