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康熙题写的“避暑山庄”的“避”真的是“天下第一错字”吗?

康熙皇帝亲笔题写“避暑山庄”四个大字确实是一大亮点,康熙所写的“避”字右边多写了一笔。有说法称康熙是有意多写一横,寓意江山更稳当。另一种说法则更容易被世人接受,当时康熙写错,在场的臣僚也发现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碍于身份原因谁都不敢提出,事实真的如此吗?

康熙题写的“避暑山庄”的“避”真的是“天下第一错字”吗?

避字多一笔是康熙“发明”的吗

汉字前世今生的转变,经过了几千年的变化,不断演变。有人说康熙把避暑山庄的“避”写错了。可根据历史记载,康熙对待任何事情十分认真、严谨,所以康熙写这个错字大概率很小。

康熙皇帝早年受业于著名的语言学家,诗人陈廷敬,打下了深厚的汉学功底,康熙称帝后,常常临摹书贴,好学勤读,写诗赋文,乐此不疲。

当康熙游历天下名胜风景时,常常喜欢亲自书写,留下墨痕,为名胜风景题写匾额等。康熙题写并非一时脑热,或者一时兴起,而是有着深厚的汉学功底和书法技艺,这点康熙还是很自信的。

康熙题写的“避暑山庄”的“避”真的是“天下第一错字”吗?

避暑山庄是康熙花费近十年时间建造,公元1711年避暑山庄正常落成,康熙龙颜大喜,亲笔题名四个大字“避暑山庄”,并命人做成牌匾挂正门上,而这四个字中的“避”字出现多了一横。如果换现在这样多写一笔,老师肯定给叉,但古代用写错字之说来理解,没理说去。

因为“避”字和多一笔的这个字自古有之,而且“避、辟、譬、擗、僻”通用,“避”字本身是异体字,在北魏《寇霄墓志》中,“避”也同样被写成“辟”,而且右边的“辛”也是多加一横。

康熙题写的“避暑山庄”的“避”真的是“天下第一错字”吗?

康熙不只有避暑山庄一处有“错字”。据说,康熙四十二某天,康熙西巡回京途中,游览大悲院,此时心情颇好,一挥而就,题了“浄云寺”三个字,站在一边的和尚大赞“水多为净,妙哉。”康熙的三点“浄”字就这样成了神来之笔了。

所以说,汉字的演变是由人们有意识的,主动治理的汉字演变而成,表示寓意特殊性,因此它演进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而康熙临摹学习多种书法碑帖而又有文化功底深厚,对于书法和文化康熙还是很自信的,这多出的一横,一定另有深意。

避暑山庄的前世今生

承德避暑山庄,就是我们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听最多的地方就是热河行宫,热河环境舒适,风景优美,在每一年秋闱的时候,康熙皇帝都要携带众多皇子来此狩猎。

热河木兰围场,是清代皇家猎苑,与内蒙古草原结界,这地方康熙每年带众皇子来此狩猎,为了推行“肄武绥藩”政策,练兵强疆,从而达到震慑蒙古,沙俄,结好蒙古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加强团结,巩固北方边防的目的。

在康熙晚年,康熙从热河去木兰秋狝的途中,都要绕道去一个小山沟,有时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当时还没有修建“避暑山庄”,康熙只是对这地方印象深刻。

康熙题写的“避暑山庄”的“避”真的是“天下第一错字”吗?

有一次,康熙带着众皇子巡视塞外,经过承德。当时朝廷正与噶尔丹作战,康熙在汤泉的龙尊王佛庙,为功臣将士们举行了赏赐典礼。随后,康熙对汤泉又大加赞赏。从此,康熙皇帝对此地就多了一份心。

当康熙两次亲征噶尔丹,回京途中再次经过汤泉时,已经是康熙四十二年了。

这一年,康熙皇帝来到汤泉坐汤,觉得心情舒畅,于是亲自给汤泉做一次酸碱度的实验,康熙对汤泉很满意,在用午膳的时候,还把鱼赐给大臣们,还说“此名丛鱼惟沙河始有之”。

从此,康熙皇帝便一发而不可收拾,不仅记在心里,还用行动来实现。康熙四十五年,康熙修建了行宫,此后,康熙五十一年至六十年,康熙都会来一趟汤泉行宫,多的时候住上半个月,少的时候也住一两天。

康熙题写的“避暑山庄”的“避”真的是“天下第一错字”吗?

为了保障木兰秋狝的持续进行,并方便皇帝和妃子们的居住,康熙在围场修建了二十多座行宫,多数为行宫驻宫,规模逐渐扩大,因此这里成了清朝历代皇帝都十分看重的行宫之一。

乾隆时期开始,承德避暑山庄不仅仅具备避暑的能力,也是清朝第二个权力中心,在这里,也见证了清朝的彻底衰败,咸丰皇帝从京城来到避暑山庄,把国家大事抛之脑后,每日和妃子饮酒作乐,直到在这里去世,慈禧太后也是从这里一步步走向巅峰。

康熙题写的“避暑山庄”的“避”真的是“天下第一错字”吗?

“避暑山庄”错字之谜

避暑山庄共出现七十二景,在康熙建造完成“三十六景”之后,为此地之题名,并做成牌匾挂于内门,至今这该牌匾已经保存了三百多年,留下历史的痕迹,依然是不可多得的文物。

但大家的关注点并不是这个匾额的历史价值,而是对“避暑山庄”这个四个文字价值产生了质疑。都知道,康熙所写的“避”字多了一横,按照现在来说,这是典型的错字。

据说,康熙写四个字的时候,有人碍于皇帝而不敢提醒,更不敢在牌匾上纠正。可根据康熙做事严谨,难道真的没发现错字,那么这个错字究竟代表着什么呢?

康熙题写的“避暑山庄”的“避”真的是“天下第一错字”吗?

关于康熙这个这个错字,有很多的猜想和设想,说是康熙为了“避讳”,干脆在避字右边加了一横。都知道,在古代文言中极少看到用所谓的双引号,别说一个牌匾带上双引号了,一是从视觉来看就不美观;二是从书法上说等于“画蛇添足”。所以康熙希望通过写错字的方式,表示特殊之意,让人们关注点放在“避”这个字上面。

避是一个多意字,在字面上,不仅有避暑的意思,也是躲避和逃亡之意。在洋人打入紫荆城时,到处都是兵荒马乱,慈禧和光绪匆匆忙忙的卷起铺盖逃,用逃字确实有损颜面,慈禧想了一个雅称:“西狩”。

康熙建造避暑山庄不只是行宫那么简单,除了避暑之外,还作为军事要塞,修建木兰围场作为练兵场地,在这里练兵,不但能够快速支援各地区,还方便北巡。

康熙题写的“避暑山庄”的“避”真的是“天下第一错字”吗?

所以避暑山庄保密工作需要十分严谨,毕竟大多对外工作都在此完成的,避嫌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或许康熙建造“避暑山庄”的初衷不仅仅只是为了避暑,有可能也设想过,一旦紫荆城出现意外,这里就是最适合的反扑之地。

在康熙看来,避暑山庄虽然是一处好地方,但不能长期纵情、乐不思蜀,身为一个皇帝,还是应该以大事为重,江山社稷为主。

但康熙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百年之后,这里除了雍正勤政,没时间来此享乐外。从败家乾隆开始就把这里当纵情享乐的地方,尤其是咸丰皇帝抛开一切,纵情香乐,让这里处军事要塞完全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康熙题写的“避暑山庄”的“避”真的是“天下第一错字”吗?

结语

当然,有些学者认为康熙是有意而为之的,“避”这个字,含有逃亡的意思,古代的君王对“避”字也是格外的忌讳。“避”含有多层意思,以康熙深厚的文化功底,认为“避”字特别的不吉利,而且当时正面临着沙俄的入侵,康熙皇帝作为大清朝的一国之君,时刻提醒,遇到任何事都不会以逃避的方式去面对。所以多写一笔,忌讳这种消极的思想。而如今这块招牌也成了避暑山庄的特色所在。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