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1941年,苏联的冬季格外寒冷,10月便已经大雪纷飞,道路泥泞。这一年的11月7日,斯大林在红场举行了著名的“红场阅兵”,誓与莫斯科共存亡。
莫斯科,苏联首都,政治中心,这个国家的象征,同时也是苏联重要的交通枢纽。
纳粹德国古德里安的装甲先锋在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甚至可以看到莫斯科红场上的五角星,但是,恶劣的天气导致德国人再也难以前进半步。
伴随着苏联红军源源不断出现的生力军,纳粹铁骑兵败莫斯科城下,闪电战宣告失败。

我们可以这样说,假如德国人能在冬季到来之前占领莫斯科,那么对于苏联人来说这将是一种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首先,在讲究意识形态的苏联,首都失守将会造成严重打击士气军心。
其次,莫斯科作为苏联南北交通的枢纽,占领此地就可以随意自如的南北调兵,德国如果取得这个地方,就可以将南北两个突击集团连成一线,而苏联人将失去南北呼应的可能。(后来苏德战场历次大战役,苏联人都能随意自如的调兵遣将,与莫斯科交通枢纽有很大关系)
第三,由于莫斯科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政治意义,占领莫斯科后,整个苏联北部和南部就将彻底陷入孤立,整个苏德战争就会彻底逆转。
那么,德国人为什么会失去近在咫尺的莫斯科呢?
除了苏联人民和苏联红军英雄顽强的抵抗之外,天气无疑是德国人最大的敌人。
当时德国的装备的补给条件还是春秋季节的标准,即便有个别部队补充了冬季补给,但也少的可怜。德国人的坦克无法启动,枪炮拉不开栓,飞机无法起飞,就连吃的和住的都被冰天雪地难住了。
而苏联人,尤其是从远东紧急调来的几个精锐师团,所有训练都是冰雪天地的课程,而他们的装备完全按照严酷冬季的标准设计的。
在这种情势下,德国人所有的战术都派不上用场,原本应该速战速决的战斗,只有变成残酷的拉锯战,最终,德国人被苏联人的人海倒推出了莫斯科城。
那么德国人为什么不早些进攻苏联呢?这样就可以避开苏联可怕的冬天,在夏秋季节结束战斗,这种选择不是更好吗?
其实,德国人是考虑到了这一步的。
纳粹德国进攻苏联的具体时间是1941年6月22日,攻击到莫斯科附近约在9月底十月初,这个时候德国的天气已经很差了。
而实际上,希特勒最初希望是1941年的5月中旬发动对苏联的全面进攻,假如按照这个计划实行,那么德国人应该在8月底九月初攻击到莫斯科附近,这样的话,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等于多了整整一月的时间对莫斯科进行突击。
在晴朗的天气下,苏联人恐怕很难挡住纳粹的闪电战,莫斯科就有可能失守!
但是,命运的天平在1941年的5月倾斜了,这时候一个国家的举动无意间救了苏联人!
这个国家就是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国内在1941年3月底发生政变,与德国为敌。
希特勒那颗容易冲动的头脑大为光火,立刻调兵遣将,全面入侵南斯拉夫,结果这一仗打了十几天便宣告结束,南斯拉夫战败投降。
希特勒进攻南斯拉夫十分顺利,但是,恰恰就是这场战争,导致德国人被迫推迟了进攻苏联的时候。
整整推迟一个多月!而这宝贵的时间,却成了时候影响世界的关键!
南斯拉夫战败后被希特勒当成了傀儡,但是南斯拉夫人并未完全屈服,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反抗军坚持到了战后,成立了南斯拉夫人民共和国。
而就是这个曾经救过苏联的社会国家因为反对苏联的霸权行为,而被斯大林排挤,遭到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