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今天,美国3个现象,凸显更大的分裂和危机

作者:第一军情

#美国社会#

文/君剑

一觉醒来,美国“喜迎”国会骚乱一周年。

一年前,特朗普被拜登撵下台,心有不甘的他,召集粉丝集聚华盛顿,随后他的支持者攻入国会大厦,佩洛西办公室被占领,物品被拿走,全世界都在看美国的笑话。

如今时隔一年,事情结束了吗?

并没有,美国的3个现象,凸显更大的分裂和危机正在酝酿。

今天,美国3个现象,凸显更大的分裂和危机

(拜登在国会演讲)

1、拜登在国会大厦“清算”特朗普,美国两党分歧空前扩大。

为了给自己“正名”,也为了给特朗普“定罪”,拜登在1月6日国会骚乱一周年当天,亲自前往国会大厦,在那里发表言辞激烈的演讲,火力全开对特朗普进行“清算”。

演讲现场,拜登多次强调特朗普是“前总统”,并指责特朗普炮制谎言、质疑大选,拜登声称特朗普将自尊凌驾于美国的“民主”之上,并认为特朗普发动“暴徒”攻击国会,试图阻止美国的权力过渡。拜登声称,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把“匕首”插在了“美国民主的喉咙上”。他还把话题联系到了中俄,声称中俄“正在打赌美国的倒计时”。

有消息称,特朗普因为受到共和党人的警告,所以放弃了原定的演讲计划,不过在被拜登“清算”之后,特朗普也反唇相讥,指责拜登是在搞分裂。

麦康奈尔——美国共和党的领军人物,也指责拜登代表的民主党人,试图借着这波时机做文章,寻求政治目的。

今天,美国3个现象,凸显更大的分裂和危机

(国会守夜)

而在之后的国会守夜祈祷环节,共和党人与民主党人的分歧进一步凸显,因为现场几乎都是民主党议员在祈祷,包括在骚乱中丢三落四的佩洛西老太太,而共和党那边的人,似乎都没有来。

舆论认为,特朗普在这个时候“低调”,不代表他服输,他是在专注2024年的大选。英国研究专家马丁·雅克认为,中期选举可能会让共和党卷土重来,拜登也将成为“跛脚鸭子”,而特朗普的回归可能“迫在眉睫”。

2、拜登支持率持续下行,美国公众弥漫悲观情绪。

虽然拜登击败了特朗普,但他的宝座也坐不稳,一年时间了,拜登并没有能够带领美国走出危机,今天的美国,疫情比特朗普时期还要凶猛,而拜登让各州自己想办法,忘记了他的承诺。另外,美国的经济问题,社会分裂,以及种族冲突,照样摆在那里。

今天,美国3个现象,凸显更大的分裂和危机

(疫情下的美国)

美媒的最新调查显示,拜登支持率已经降至44%,这是最新的低点。而且,有大约70%的人认为,美国已经被带偏了。64%的受访者觉得,美国陷入了危机之中。有51%的美国人失去了对新年的信心,60%以上的美国人认为,国会骚乱可能会卷土重来。很多人甚至担心,美国在未来若干年会有内战风险。

而在这里面,同样存在着分裂,民主党人基本上都认为国会骚乱是严重错误,但是一半以上的共和党人则认为,那并没有什么问题。

今天,美国3个现象,凸显更大的分裂和危机

可见,拜登也背离了他关于“团结美国”的承诺,在他站在讲台上唾沫横飞攻击特朗普的时候,美国的分裂正在进一步扩大。

3、国会骚乱波及美军,极端主义引发内战担忧。

回顾一年前,美国国会大厦沦陷的时候,有很多人被视为“内鬼”,其中包括了大量美军士兵,他们被认为是特朗普的支持者,甚至参与到了骚乱中。

今天,美国3个现象,凸显更大的分裂和危机

(冲进佩洛西办公室的骚乱者)

五角大楼试图尽量掩盖问题,但也已经出台更加严格的禁令,杜绝美军士兵参加极端活动的可能性。按照五角大楼的统计,过去将近一年时间中,美军还有大约100人与极端主义打交道。在美军内部,“白人至上”等极端风气非常盛行,这是危险的定时炸弹。

而在不久前,多名已经退役的美军高层人员,也就内战的可能性发出了预警,在他们看来,特朗普获得了大量美军人员的支持,而且即使他输了,也还有100多名退将联名指责拜登治下的美国。再加上很多民兵组织也是骚乱参与者,所以2024年大选可能是一个火药桶,如果再出现败选者不服气的情况,内战可能将会被点燃。

今天,美国3个现象,凸显更大的分裂和危机

(国会大厦附近的国民警卫队士兵)

总结以上3个现象,可以看出,美国并没有比一年前更好,相反,情况可能更加复杂,2024年到来之际,美国的问题很有可能会更加严重。

这也说明了一些事实——

第一,美国的所谓“民主”,其实是包装出来的,当美国内部出现利益矛盾的时候,所有的伪装就都会被拆下来,拜登试图把一切归咎于特朗普,但其实这是美国的顽疾。

第二,美国人对美国失去信心,不是单纯因为美国的地位下降,而是因为——他们发现美国自己的问题太多了。特朗普也许是一个火药桶,但也正是这个火药桶,炸出了那些被美国精英一直掩盖着的问题。

第三,美国的问题在其内部,所以美国得好好处理自己的问题。拜登在喷特朗普的时候,还不忘提中俄,这是没有用的。转移视线那一套,特朗普玩不通,拜登也别想玩,归根到底,美国的问题,无法甩锅给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