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袁世凯临终前,没有指定段祺瑞或袁克定来接班,而是选择了黎元洪?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在民国袁世凯“洪宪帝制”的全程丑剧里,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就任大总统”的一幕,算是个有些滑稽的句号。

“中华民国大总统”这个诱人的蛋糕,没落在袁世凯的“宝贝儿子”袁克定手里,也没叫段祺瑞冯国璋等“北洋实力派”吃着,为何却叫当年“被武昌革命党拿枪押着闹革命”的“副总统”黎元洪捡了现成?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是,袁世凯临终前,把“继承人”的名字写在“嘉禾金简”上,然后把“嘉禾金简”藏在中南海万字廊里。“袁大总统”蹬腿咽气后,段祺瑞等人打开一瞧,“金简”上第一个人就是“黎元洪”。那没话说,就他了。

但事实是,不管有没有这传说中的“嘉禾金简”,更不管“袁大总统”心目中的“继承人”到底是谁,1916年6月6日袁世凯一命呜呼后,北洋政府“大总统”这个宝座,也只能交给黎元洪。首先一个原因是:这是当时各方势力妥协的产物。

其实,早在袁世凯垂死挣扎时,反对袁世凯的护国军们,就打出了“请黎副总统(黎元洪)遵照约法,代行总统职权”的旗号。焦头烂额的袁世凯,当时也没了脾气。临终前的袁世凯,还曾对着徐世昌段祺瑞叹息:“总统应该是黎宋卿(黎元洪)的,我就是好了,也准备回彰德啦”。

而待到袁世凯一命呜呼后,以当时《临时约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副总统代行其职权”是合理合法的事情。所以除了“副总统”黎元洪外,任何人接任这“大总统”职务。法理上都是违法。而以“实力”论,虽说袁世凯死后,皖系军阀段祺瑞实力暴涨,但北洋派系内部,还有冯国璋等人虎视眈眈。倘若段祺瑞真一屁股坐上总统交椅?势必引发新内斗。

为什么袁世凯临终前,没有指定段祺瑞或袁克定来接班,而是选择了黎元洪?

“外国人”的态度也很关键:在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里,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打成一锅粥的年月,西方列强最担心的,就是自家在华利益受损。而这位虽然一直挂着“副总统”名号,却长期躲猫猫的黎元洪,也就对了列强的胃口。袁世凯去世当天,英法俄比意日六国公使就火速拜会段祺瑞,声称要给黎元洪“道义上的支持”。“洋大人”都发了话,这事儿,自然就落锤了。

于是,1916年6月6日,北洋政府就正式发布文告,表示依照《临时约法》,“以副总统黎元洪代行中华民国大总统职权”。得知这“喜讯”的黎元洪呢?非但没有高兴,反而当天就吓得不轻。6月6日晚上就派人找段祺瑞打探虚实,只“打探”来段祺瑞冷冷一句:“我既然请副总统(黎元洪)出来,这就是我的事了,他(黎元洪)不要管。”

这意思也很明白,捧你做大总统,就是让你做傀儡的,识相点。

而这,也恰恰是“传位”给黎元洪的第二个原因:此时的北洋政府,正是内忧外患的烂摊子,就需要“黎大总统”这么个“傀儡”来扛锅。

为什么袁世凯临终前,没有指定段祺瑞或袁克定来接班,而是选择了黎元洪?

虽然今人说起袁世凯,常津津乐道其“治国能力”,但不争的事实是,袁世凯撒手人寰时的中国,正被他“治”得千疮百孔。且不说各怀鬼胎的南北军阀们,就说传说中“繁荣”的民国经济。

袁世凯担任“大总统”的四年里,中国的工业职工人数缩减五万多人,农户减少130多万户,荒地面积增加三千多万亩。农村反抗运动此起彼伏。北洋政府更是债台高筑,单1916年这一年,就欠了一亿七万多万英镑的“外债”。这笔“欠债”里的每一镑钱,都附加着凶残的政治经济条件,方便列强继续宰割中国。

这么一个负债累累,工农业生产近乎瘫痪的中华民国,才是袁世凯真实的“治国业绩”。如此烂摊,想法子稳定都不容易。可众所周知,段祺瑞冯国璋等北洋军阀们,此时也正欲甩开膀子“干大事”。桩桩件件都是继续糟蹋民力。“大事”要干,“黑锅”也得有人背。这手里没兵的黎元洪,可不就是最合适?

为什么袁世凯临终前,没有指定段祺瑞或袁克定来接班,而是选择了黎元洪?

所以,黎元洪担任“大总统”后,段祺瑞也就顺理成章,做了“国务总理”。为防黎元洪插手,段祺瑞还炮制了《权限节略》,规定“选定内阁阁员为总理专责”,轻松就把持了人事大权。发展到不久之后,段祺瑞大权独揽,连段祺瑞身边的亲信们,平时也对黎元洪吆五喝六。一次黎元洪试探问了下“任命的都是什么人?”段祺瑞的“门生”徐树铮就不客气一句:“只在这里盖印好了,管他任命什么人?”差点把黎元洪气吐血。

在黎元洪第一次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年月的,他的角色,就跟个“只在这里盖印”的图章差不离。

但最重要的一条原因是,这位被段祺瑞拿来“当图章”的黎元洪“黎大总统”,并不是一个简单角色。

说起黎元洪,现代人常津津乐道他1911“被人押着干革命”的丑态,但此人绝非酒囊饭袋。作为晚清天津水师学堂的高材生,他年轻时就在甲午海战里死里逃生,后来追随张之洞练“新军”,别看官职只是“协统”(旅长),但湖北新军的练兵教材,清一色都是他编纂的,等于是晚清湖北新军的“教父”。所以辛亥革命的那个夜晚,革命军会“相中”他,后来袁世凯大权独揽后,也赶紧把他从湖北“请”到北京,“架空”成了副总统。

为什么袁世凯临终前,没有指定段祺瑞或袁克定来接班,而是选择了黎元洪?

但要论此人最厉害之处,倒还不是统兵打仗,而是眼光。

从晚清到民国,看似“窝囊”的黎元洪,“风向”却把握得极精准。袁世凯当权时,他也亦步亦趋,甘心做个没权的副总统。但袁世凯“放飞自我”,撒欢了要称帝时,平日被叫做“黎菩萨”的黎元洪,却秒变怒目金刚。“称帝”他反对,袁世凯封他的“武义亲王”,他咬牙不接受:“再逼我,我就一头撞死”。几次中国近代史的关键节点上,他可称大节不亏。

而坐在“大总统”位置上,明白自己身份的黎元洪,虽说与段祺瑞也越发水火不容,但“小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既然抓不了权,那就“抓钱”嘛。以《冯玉祥回忆录》里记载,第一次担任“大总统”时,黎元洪就热衷于股票盐票等投资生意,单这几项,就“每月进个十万八万”。就这他还嫌赚的少,感慨“总统真不是人当的。”

其实,比起有名无实的权位来,黎元洪的“生意头脑”,才叫真强。早在晚清年间做“协统”时,他就在湖北武昌等地买田置地,被袁世凯“请”到北京后,他更撒开了买房买地,北京天津等地的“黄金楼盘”,几乎全被他买了个遍。以他的亲信胡英初的话说,仅黎元洪“武昌公馆”的每年收入,就是天文数字,“如果妥为整理,乃系一大财主”。

为什么袁世凯临终前,没有指定段祺瑞或袁克定来接班,而是选择了黎元洪?

虽然在成为“大总统”后,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最终引发了“府院之争”;他自己也在“张勋复辟”的丑剧里狼狈下课;1922年他又被直系军阀捧上总统宝座,一年后再度狼狈辞职,但凭着“总统”这个金字招牌,他的财也继续发:从1916年至1923年,两次担任总统的黎元洪,先后投资了七十多家工矿企业。这其中包括了银行水电森林矿山证券保险等各个行业,范围遍布黑龙江至香港的各地。且每次都从不失手,获利极丰。

当然,如此丰厚的利润,可不止来自生意头脑,更来自“总统”身份。他任副总统时,就由亲信牵头,组成“楚兴公司”,等他第一次卸任“总统”时,单一个“楚兴公司”,就让他获利五百八十万两。而在他担任总统期间,各色金融矿山行业的巨头们,也在他的总统府挂名“顾问”,其实就是权钱合作,一道发财。

以这个意义说,他这“傀儡”,做得不亏。

而与这财源滚滚相对应的,却是1912年至1920年,北洋政府举步维艰的国事。袁世凯留下的摊子,本就够烂,接下来北洋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如黎元洪这样的政要们发足了财,可北京政府每月亏空八百多万元,田赋与工商业赋税滚雪球暴涨。民间负担日益加重,为了捞钱的军阀们,疯狂种鸦片打内战,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灾难日益沉重。《中国近代工业史》就有哀叹:民初十年为中国最黑暗时代。

为什么袁世凯临终前,没有指定段祺瑞或袁克定来接班,而是选择了黎元洪?

虽然在这“黑暗时代”里,大节不亏的黎元洪,算是个良心人物,但指望这样一群“民国精英”,能把那时中国带出落后挨打的泥淖?说实话,真是奢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