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甘肃出土简牍文物精华展在长启幕

比起隐匿于历史长河中的普通百姓,王侯将相的丰功伟绩和不凡生平似乎更容易受到史书的青睐。而西北汉简的出土,却为我们翻开了十数万普通戍卒的日常生活。1月7日,“流沙坠简——甘肃出土简牍文物精华展”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开展,早出晚归的巡查轮守、通宵侯望的烽燧烟火、年复一年的开垦屯田以及望穿秋水的家书问候都在这场展览中通过一枚枚简牍鲜活呈现。

两馆协作,增强文化自信

甘肃简牍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家省级简牍专题博物馆,藏有近4万枚各类简牍。作为“汉简故乡”的甘肃,近百年来沿古丝绸之路,在天水放马滩秦墓、武威汉晋墓,河西汉塞烽燧、驿置等各类遗址中先后出土了7万余枚秦汉至魏晋时期的简牍,汉简数量占绝大部分。

长沙简牍博物馆作为国内首座简牍专题博物馆,尤以1996年长沙走马楼出土三国吴简10万余枚最为著名,不仅超过当时全国历年出土简牍数量的总和,而且填补了三国时期我国民间社会生活文字记载的空白,堪称“三国史宝库”。

本次甘肃出土简牍文物精品展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长沙简牍博物馆和甘肃简牍博物馆共同承办,展览无疑开启了两家简牍类专题博物馆交流合作的契机。长沙简牍博物馆馆长李鄂权在展览启幕式上介绍:“这次展览是首次南北简牍大省的文化碰撞,也是国内简牍专题博物馆之间的首次合作,堪称简牍界的一次交融碰撞的盛举。”

甘肃出土简牍文物精华展在长启幕

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两家简牍类专题博物馆共同举办展览,让深藏在博物馆当中的文物得以面向大众充分展示的同时,也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据了解,本次展览遴选了甘肃简牍博物馆藏居延、肩水、悬泉、敦煌、地湾共五批次316件(套)精品简牍文物,一级文物达106件,其中不乏《元致子方书》《建武三年死驹劾状》《失亡传信册》《劳边使者过界中费》等享誉简牍界的重要文物。

吃饭AA制的边塞日常,古代丝绸之路的印证

展览以两汉西北戍卒的物质生活为主题,从戍所、戍卒、边塞生活三个单元,为公众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西北戍卒驻守边塞的生活百态。

“粱米八斗...即米三石...羊二...酒二石......”,在展区,观展游客可以看到这样一串稀松平常类似账单的内容被记载在了简牍之上,这是本次展览的亮点文物之一——《劳边使者过界中费》。

甘肃出土简牍文物精华展在长启幕

朱建军向记者解释,这是当时对朝廷派遣慰问戍边将士的官员到达肩水候官之后,吃了多少米、用了多少油、耗费多少盐等详细数字的记载。那么这些接待的食宿费用由谁出呢?“AA制,”朱建军介绍:“这份简牍说明了谁接待则由谁掏钱。假如一顿饭吃了十块钱,接待方有五人参与,那么就由接待方的这五人平摊,一人两块。”这看似记录着日常柴米油盐的简牍,实际为研究汉人的饮食构成、接待习俗、劳边制度以及册书编联形式提供了实物依据,是极为难得且极具学术价值的原始资料和研习文本。

“这些被朝廷派遣前来慰问戍边将士的人被称作劳边使者,这也说明了汉朝皇帝对河西四郡的充分重视。”本次展览的项目执行雷长巍介绍,汉王朝对河西边地的控制使得中原与广袤的西域得以顺利连接,这开拓了整个汉王朝的视野与眼界,反映了汉朝当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雷长巍以《悬泉置元康五年正月过长罗侯费用簿》为例,这份简牍记载着元康五年正月十三日,长罗侯常惠的部属384人奉命出使乌孙迎娶聘礼路过悬泉置的账目开支情况。“有人问中国古代有丝绸之路从何印证,这些就是见证。”

甘肃出土简牍文物精华展在长启幕

尺牍帛书,鲜活个体的人情冷暖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连春风都不曾经到达的西北边塞,却有数十万的士兵于此囤戍、生活。在交通不便、信息滞碍的古代,友人之间交流的媒介多是见字如面的书信。平淡质朴的三言两语往往展现了亲朋之间的交往与殷切思念,在本次展览的私信展区,你可以从跨越了千年的字里行间探寻汉代淳朴的民风和社会风貌。

在私人书信展区当中,有写信托友人买东西的、有因为衣裳短缺而向友人求助的,这些信件为我们揭开了汉代河西边塞驻守官吏士卒们的真实生活状况,展现了历史长河中一个个鲜活个体之间的人情冷暖。

本次展览当中的一级文物——悬泉帛书《元致子方书》就是两汉地下出土文物中保存最完整、字数最多的私人信件。这封书信共记载五件事:元托子方买鞋、毛笔;元托子方问候次孺或家人;代吕子都向方求刻印;托子方为郭营尉买响鞭一条等。“这看似朋友之间简单的书信往来,却透露出边塞戍卒将士们物资的匮乏和生活的艰辛。”朱建军说。

甘肃出土简牍文物精华展在长启幕

戍边将士们的衣食住行、日常工作与喜怒哀乐都透过一枚枚简牍或是一封封书信展现在世人眼前,“他们是隐忍地活着的,”雷长巍说:“他们的生活是艰难的,但不管如何艰难,坚持下来就能取得成功。整个国家就是靠着这一方人的隐忍、靠着这一方人的坚持才得以安定,达到长治久安。这得以窥探汉民族的伟大,汉朝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也就在这里体现了。”

潇湘晨报记者李佳美 通讯员管震 摄影 杨旭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爆料微信关注:xxcbwx,24小时报料热线0731-85571188。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