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们是江苏民政系统传递大爱的“温暖使者”,也是竭诚奉献的“平凡英雄”

作者:紫牛新闻

江苏民政系统在去年推选出了30名“温暖使者”,1月6日下午,江苏省民政厅特别策划举办“温暖使者·大爱民政”主题宣讲活动。许日红、徐正军、王强、余廷、周守伟等5位“温暖使者”分享了身边发生的温暖人心的故事、那些感人至深的瞬间。他们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用心用情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努力让弱有所扶、困有所帮、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残有所助、逝有所安。

他们是江苏民政系统传递大爱的“温暖使者”,也是竭诚奉献的“平凡英雄”

他是福利院的“医生爸爸”——

成为孩子生命里永远的那道光

“在孩子战胜病魔、重获新生的那一刻,在孩子重新融入社会的那一刻,世间上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幸福的事情呢?我要感恩这群可爱的孩子,是他们和我一起,共同创造了一段又一段生命的奇迹!”

镇江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儿科医生许日红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我至今都无法忘记那天清晨的场景,正值寒冬腊月,窗外寒风刺骨,一名弃婴被一件破旧的棉袄包裹着,这是个刚出生不久的女婴,面色腊黄,口腔和鼻腔里沾满了粪便,肚子胀得特别厉害,就像充满气的气球,肚皮上的静脉一根根清晰可见,表情非常痛苦。”

他们是江苏民政系统传递大爱的“温暖使者”,也是竭诚奉献的“平凡英雄”

许日红立刻将孩子紧急送到江滨医院,进行肛门再造手术,手术非常成功,但由于孩子的体质很差,出院一周左右,又感染上重症肺炎,出现了严重的呼吸困难,病情十分危重。“我害怕这个小生命出现丝毫差错,几乎二十四小时守在她身边。”许日红说,半个多月后,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血色,脱离了危险期。“当我小心翼翼地将她从保温箱里抱出来时,我的双手不禁有些颤抖。我们给孩子取名江霞,希望她能像镇江上空一道亮丽的朝霞,绚丽多彩。”

小江夏在许日红的视线里,一天天长大,在同事们眼里,她就是他的闺女。

13岁那年,小江霞被国外一个家庭领养。可让许日红万万没有想到,小江霞在临走之前,唯独没有和他告别。直到半年后,许日红走进办公室,桌上放着一封信,信封上写满了英文字母。打开一看,竟然是小江霞从远隔重洋的海外邮寄给他的。

信上这样写着:“爸爸!你还好吗?我那天走的时候,没有和你打招呼,我是怕控制不住自己,当场会失声痛哭的,我更怕让你伤心难过……”

“那封信,我看了很多遍,很多遍。”许日红动情地说,“我亲爱的闺女,无论你走到哪里,走了多远,走了多久,咱俩的这段父女情缘,一生一世也不会改变,爸爸希望你永远健康,永远快乐!”

他是精神病医院男护士——

从男护士到男保姆,只为他们有尊严地活下去

“很多人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大男人为什么愿意做一名精神科护士?我总是说,精神病人是世上最痛苦、最可怜的人,得了这个病,不仅自己承受了巨大的痛苦,还给家里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常州市德安医院的王强分享了在精神病人护理的工作岗位的心路历程。

德安医院作为民政大家庭的一份子,收容全市“三无”、流浪乞讨、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患者存在各类精神症状,重度精神病患者没有自知力,甚至连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也表述不清。王强说,在病区3道铁门中,第一道门与第二道铁门上均有明显被砸变形的痕迹,都是患者用脚踹的。这些铁门不知道换了多少次,却仍是“伤痕累累”。这些“伤痕”就像患者精神上无法被治愈的“伤痛”。

他们是江苏民政系统传递大爱的“温暖使者”,也是竭诚奉献的“平凡英雄”

每天晨会和交接班之后,王强都会整理患者被褥和床单,检查是否藏有危险违规物品,牙刷、眼镜都可能成为伤人利器。

“为保障病人安全,刮胡子、剪指甲都由医护人员来操作,有的患者不会洗头洗澡,我们就亲自帮他们洗。从男护士变成男保姆,不变的是我们选择这个职业的初心。”王强说,在与一些精神分裂患者的接触中,他发现他们心里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常有不安全感,不少患者已经被亲友放弃,甚至邻里更是避之不及;而发病时,他们更需要医护人员的安慰和陪护。

“每次,我护理的病人离开时,总会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在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很知足,觉得所受的委屈是值得的。”王强说,“男护士嘛,讲不出太多煽情的话,但我看着他们出院的背影,我只想把所有祝福送给他们: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愿‘折翼’的你能被温柔以待!”

他是遗体美容师——

练就过硬本领,让冰冷的事业有爱的温度

当今社会许多人都是“喜谈生忌谈死”的,遗体防腐整容这项工作更是令人“不寒而栗”。无锡市殡葬服务中心的余廷从事殡葬行业已经30年了。他从一名绿化工人到高级整容技师,从高中学历到取得本科学位,从殡葬行业“门外汉”到现如今成为全国民政行业技能大师、民政部培训中心遗体防腐整容领域的高级考评员、裁判员。

他们是江苏民政系统传递大爱的“温暖使者”,也是竭诚奉献的“平凡英雄”

很多人可能都会有疑问,“接触遗体,不怕吗?”余廷说,“刚开始,确实怕,冰冷的遗体、苍白的面容,有的遗体可能连自己的亲人看了也会有恐惧,但这就是我们的工作,虽然尸体是冰冷的,但是我们的心是热的、手是暖的,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双手暖化逝者冰冷的面容、重现生前的样貌,将生命最后的美丽,定格成为家属最后的记忆。”

起初,在配合师傅完成一次次整容后,余廷都会一个人待在整容室,研究化妆、塑形、缝合技法,自学人体解剖学,将自己沉浸在这样的环境,练就过人的心理素质,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6月,他代表江苏省参加了由民政部、人社部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民政职业技能竞赛”,并荣获一等奖。

“这使我更加坚定了职业抱负和理想,我要通过自己作用的发挥,让这个使人‘不寒而栗’的工作,变得更加规范、更加专业、更加温暖。”余廷说,“有人说“余廷技能大师工作室”已成为了全国殡葬行业的一张靓丽名片,而我只是想把我心中的这份光和热传递下去,为殡葬行业输送更多的人才,让希望之花开满殡葬行业,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更不辜负我的徒弟们的一句‘师傅’”。

每个“温暖使者”,都是立足本职竭诚奉献的平凡英雄

江苏省民政厅厅长吕德明介绍,去年,省民政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了江苏民政“温暖使者”推荐选树和学习宣传活动。经过广泛征集和评选公示,在665万网友的热情参与下,共有30名同志被评为江苏民政“温暖使者”,他们中有社会救助协理员、养老护理员、儿童保育员、婚姻登记员,有社会工作师、假肢装配师、殡仪工作师,有乡镇民政助理、社区“小巷总理”,还有乡镇敬老院、福利彩票机构、行政审批窗口工作人员,他们是连接党心民心的桥梁纽带,是立足本职竭诚奉献的平凡英雄,是广大基层民政干部职工的优秀代表。

他们是江苏民政系统传递大爱的“温暖使者”,也是竭诚奉献的“平凡英雄”

吕德明说, 这次评选出的民政“温暖使者”全部来自基层,就在大家身边,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全省民政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要以“温暖使者”为榜样,永葆为民初心,勇担时代使命,扎根民政沃土,爱岗敬业奉献,争做新时代困难群众的守护者、温暖大爱的传递者、为民服务的奋斗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王菲

来源:紫牛新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