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战中,黄克诚为什么选张爱萍当自己的副师长?用的竟是他的一个缺点!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张爱萍上将,虽然当过红军政委,却是一个十足的猛打猛冲的“好战分子”,有“拼命三郎”之称。在抗日战争中,他率领的新四军3师9旅,因此成为一支响当当的劲旅,日军闻风丧胆。

抗战中,黄克诚为什么选张爱萍当自己的副师长?用的竟是他的一个缺点!

1941年,新四军4师第10旅在津浦路西打一仗,没打好,损失巨大,全旅一战下来,只剩下两个团四营?只有3200人。

第10旅本是新四军3师师长黄克诚从华北带过来的八路军344旅。黄克诚知道后,马上就心疼了,于是向军部提议,将3师张爱萍9旅调去给第4师,把之前从自己手下调出去的第10旅换回来。

黄克诚的这个建议,对于在淮北的彭雪枫第4师来说,完全可以接受,且也很合理。

为什么?

因为,张爱萍的9旅兵强马壮,又是皖东北土生土长的子弟兵;4师路西失利后急需加强,让9旅回到淮北,天时地利人和,有利于4师马上恢复元气。

而黄克诚领导的苏北局面相对稳定,第10旅到苏北后,可以休养生息,也对于部队的建设有利。

抗战中,黄克诚为什么选张爱萍当自己的副师长?用的竟是他的一个缺点!

因此,他的这个建议决定马上获得了第4师和军部的同意。

9旅划归第4师,那么旅长张爱萍怎么办?

黄克诚却要留下他,且提议他担任自己的副手——3师副师长。

黄克诚为什么要把张爱萍调来给自己当副师长呢?后来他是如此解释的:

“我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体质弱,高度近视,这都是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的不利条件。而且我这个人偏于谨慎,选择战机时,对可能造成较大牺牲的作战行动,有时果断不足,这都是作为一个高级军事指挥员在指挥大兵团作战时的不利条件。”

这是什么意思?

抗战中,黄克诚为什么选张爱萍当自己的副师长?用的竟是他的一个缺点!

其实,很简直。

黄克诚认为自己指挥作战过于谨慎,决策不够果断;而张爱萍呢,是他非常熟悉的人。从红军开始,张是有名的“拼命三郎”,打起仗来就不要命,并且性格还很固执,对自己认准的事情绝不相让。按照张爱萍的儿子张胜后来的说法是:“黄的老谋深算,我父亲的血气方刚。”

黄克诚选用张爱萍来当自己的副手,偏偏用的,就是张爱萍的一个缺点:血气方刚,好战,好坚持,敢当拼命三郎。

结果,张爱萍一来师部,尽管两人性格差异大,有时候也“不太和谐”(张爱萍夫人李又兰之语),但是他们却在3师领导班子的决策中形成了非常好的互补。两人经常吵架,甚至拍桌子,但是吵架之后,又亲如兄弟,两人协力,把3师这支劲旅带得嗷嗷叫。黄克诚一有反“扫荡”的大仗,便派张爱萍出马挂帅。而张爱萍貌似猛张飞,打起仗来却心中特有算计,每打一仗,都让黄克诚喜笑颜开。

抗战中,黄克诚为什么选张爱萍当自己的副师长?用的竟是他的一个缺点!

几十年之后,张爱萍的儿子张胜回看这一段历史,感慨万分地说:

“应该说,他们之间是一个最佳的组合。黄老这个人,确实不简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