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喜讯!龙泉市多个“文化密码”登上省级榜单!

近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首批“文化基因解码工程”解码成果评审结果,首批1878项文化基因已完成解码。经省、市两级专家评审和厅长办公会研究,确定了28个地区解码成果为“优秀”等次,362个项目为“优秀解码项目”。

龙泉市文化基因解码成果为“优秀”等次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宝剑锻制技艺”

“大窑龙泉窑遗址”“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

4个项目评为省级优秀解码项目

喜讯!龙泉市多个“文化密码”登上省级榜单!
喜讯!龙泉市多个“文化密码”登上省级榜单!
喜讯!龙泉市多个“文化密码”登上省级榜单!
喜讯!龙泉市多个“文化密码”登上省级榜单!

文化基因解码成果“优秀”等次名单

喜讯!龙泉市多个“文化密码”登上省级榜单!

吴少平 摄

基因,储存着生命的全部信息,这是一个生物学上的概念。而文化基因,则是指一个人受周围的文化环境影响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果说基因决定着一个人的生理特征,那么文化基因则决定一个人的精神底色。

喜讯!龙泉市多个“文化密码”登上省级榜单!

张有钢 摄

龙泉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文昌盛,不仅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而且还是世界香菇栽培发源地、中华灵芝第一乡。2006年龙泉宝剑锻制技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双双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首个入选全球“人类非遗”的陶瓷类项目。

喜讯!龙泉市多个“文化密码”登上省级榜单!

李力华 摄

龙泉历史遗迹遗存众多,有龙泉青瓷古窑址、革命纪念遗址遗迹、传统古村古建等重点历史文化遗存。自古以来,龙泉英才俊贤辈出,宋朝天圣至咸淳251年间,龙泉一县就出进士248名,是中国科举史上的一大奇观;宋代永嘉学派主要代表和集大成者叶适、南宋诗人叶绍翁均为龙泉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祖居地也在龙泉。

喜讯!龙泉市多个“文化密码”登上省级榜单!
喜讯!龙泉市多个“文化密码”登上省级榜单!

优秀解码项目

青瓷烧制技艺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以龙泉一带的瓷土、紫金土、石灰石和石英等为原料,以手工拉坯成型技术、家传配料方法,用窑炉高温(1200℃——1300℃左右)烧制青瓷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

喜讯!龙泉市多个“文化密码”登上省级榜单!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源起三国两晋,北宋时期已初具规模,宋元时期进入鼎盛,制瓷规模空前庞大、技艺登峰造极。

喜讯!龙泉市多个“文化密码”登上省级榜单!

▲南宋龙泉窑荷叶形盖罐

龙泉市将充分挖掘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围绕着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这一人类非遗项目,提炼打造“龙泉青瓷”文旅融合IP,不断提升其文化内涵、文化形象和文化品位,激发新动能和新活力,推动龙泉青瓷产业高质量发展。

宝剑锻制技艺

龙泉宝剑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春秋晚期,越国铸剑大师欧冶子在龙泉秦溪山铸成龙渊、泰阿、工布三把名剑,后以龙渊为乡名。龙泉宝剑名扬天下,世代相传。

喜讯!龙泉市多个“文化密码”登上省级榜单!

何林 摄

龙泉宝剑更以其坚韧锋利、寒光逼人、刚柔并寓、纹饰巧致四大特色而著称。作为地域,龙泉因宝剑而得名;作为宝剑,龙泉因产地而流传。今天不仅有“龙泉宝剑”的注册商标,而且还荣获“中国龙泉宝剑之乡”的特色区域称号。

喜讯!龙泉市多个“文化密码”登上省级榜单!

欧冶子所开创的龙泉宝剑传统锻制技艺,其丰厚的文化功能及其社会作用,在中国古代冷兵器史、中国古代冶金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和中国文化艺术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展现了中华民族创造力的杰出价值。

喜讯!龙泉市多个“文化密码”登上省级榜单!

图源:浙江在线

以弘扬“百炼成钢”的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千锤百炼”的匠心精神为价值观导向,创新推进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的文化研究、宝剑产业培育、文旅深度融合。积极将龙泉宝剑锻制技艺深度融入城乡建设,以微改造、精提升的匠心工艺,打磨城市环境,助力龙泉打造人文品质城市。

大窑龙泉窑遗址

大窑龙泉窑遗址是中国五代至明代龙泉窑的代表性窑址,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喜讯!龙泉市多个“文化密码”登上省级榜单!

大窑龙泉窑遗址包括龙泉、庆元两县,三大片区,共计窑址 126 处。龙泉大窑龙泉窑遗址主要分布在小梅镇大窑、金村、垟岙头、高际头和查田镇溪口。

喜讯!龙泉市多个“文化密码”登上省级榜单!

潘世国 摄

龙泉窑是我国历史上的名窑,所制产品琳琅满目,日用瓷、陈设艺术瓷、娱乐用瓷等一应俱全,是龙泉窑的起源地和中心产区。自宋以来不仅供皇室御用和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远销海外。同时龙泉窑遗址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世界陶瓷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填补了陶瓷考古的空白,反映出龙泉窑悠久的烧制历史与高超的烧制技艺。

喜讯!龙泉市多个“文化密码”登上省级榜单!

大窑龙泉窑遗址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不仅仅有着科考与研究价值,其中所蕴含的“追求革新”的工匠精神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更是文化基因转化利用的重要价值导向,有利于龙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位于浙江省龙泉市剑池街道芳野村。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战火延及浙江,竺可桢校长率领全校师生员工开始西迁办学,并在浙东设立龙泉分校。

当地富绅曾水清得知浙大要在龙泉办学,将曾家大屋让出作为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校舍。办学七年中培育出一大批国内外知名教授、科学家。

喜讯!龙泉市多个“文化密码”登上省级榜单!

在抗战时期,学校除坚持教课外,还开展各项学术活动宣传抗日。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现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设浙大校史馆和龙泉历代名人馆,为龙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喜讯!龙泉市多个“文化密码”登上省级榜单!

浙大龙泉分校旧址是在抗战时期艰苦条件下坚持办学的历史见证,它体现了浙江大学“求是”精神、“读书不忘报国”的爱国情怀以及龙泉人民捐助抗战、襄助教育的奉献精神。在当代,浙大与龙泉打造“市校合作”典范,展现了浙大酌水知源、桃李相报的深情厚谊,彰显了作为新时代开放型大学的使命与担当。其次,依托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图文:

龙泉旅游(ID:zjlqtour)

本期编辑:张瑜

审核:张丽、龚晓懿、许积涛

声明:未经允许,禁止转载,转载请联系后台!

喜讯!龙泉市多个“文化密码”登上省级榜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