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被尊为中国导弹之父,却1美元也不存,他说我姓钱但不爱钱!

导读:

1935年,钱学森赴美国留学。经过十年的学习,钱学森开始在火箭领域崭露头角,再后来,因为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钱学森誉满全球,从此跻身全球一流火箭专家行列。二战期间,钱学森还跟随其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被美国誉为屈指可数的稀世之才。

他被尊为中国导弹之父,却1美元也不存,他说我姓钱但不爱钱!

钱学森36岁时,已经成为了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他还曾作为唯一的中国人,跟随着美国空军顾问团去考察了纳粹德国的导弹技术,这在当时,是极为难得的殊荣。钱学森还由于其杰出的贡献,被美国空军授予上校军衔,美国政府还为钱学森提供了十分优厚的工作和生活物质条件,这一切,在外人看起来,似乎已经十分完美了。

然而,钱学森却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大洋彼岸祖国的一举一动,都在深深的牵动着他那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在美国的20年里,钱学森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他回忆说:“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一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他被尊为中国导弹之父,却1美元也不存,他说我姓钱但不爱钱!

大家都知道,为了实现回国的愿望,这位世界闻名的导弹专家曾经历了5年多的磨难。美国政府先是取消了他参与研究国家机密研究的资格;然后又对他下达了禁止离境的通知,美国一位海军次长甚至说:“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回到中国!”;后来美国又以隐瞒自己身份的借口将他逮捕。钱学森在美国的最后几年,基本上时时刻刻都处在美国人的监视之下,形同软禁。

钱老却在跟国内友人的秘密通信中如此说道:自己“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

他被尊为中国导弹之父,却1美元也不存,他说我姓钱但不爱钱!

在钱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抗争下,在新中国政府有理有力的交涉下,美国移民当局终于不得不同意放行钱学森回国。1955年初秋的一天,钱学森一家终于从旧金山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钱学森也因此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导弹之父”。

而钱学森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他在科学上的辉煌,更在于他对待物质的淡然。他回国之后,居住在北京中关村的科学院宿舍,1960年搬进了航天部大院。组织上曾经多次要给他安排新居,可是都被他婉言谢绝。他甚至还把自己在杭州和上海的几处旧房产都捐给了国家。他说:“我现在的住房条件,比和我同船回来的那些人都好,已经脱离群众了,我常常为此感到不安……”

他被尊为中国导弹之父,却1美元也不存,他说我姓钱但不爱钱!

1958年,钱学森的著作《工程控制论》出版后,出版社给了钱老一笔不菲的稿费,但是,钱老亲眼目睹许多考上中国科技大学的农村孩子,连买把尺子的钱都没有的时候,他毅然把这笔钱捐出来,专门给这些寒门学子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1962年,国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钱学森又将自己的3000多元稿费捐给了国家。1994年,钱老获得了“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这笔奖金高达100万元港币。结果钱老连支票都没看一眼,就写下一份委托书,将这笔钱捐给了西部的治沙事业。

钱老对此曾说:“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

他被尊为中国导弹之父,却1美元也不存,他说我姓钱但不爱钱!

后来,美国多次邀请钱老访美,甚至提出,只要钱老肯来,就给他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的称号。但是,钱老从容拒绝,有的人问他为什么,他只是淡淡一笑,他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至于那些外国的头衔,我从不稀罕。”

2009年10月31日北京时间上午8时6分,钱老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