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朝晚期,八国联军攻打紫禁城,为什么民众都来帮联军搬梯子?

引言

《荀子·王制篇》里有一段话:“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大致意思是说君主如船,百姓如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没。无独有偶,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也明确提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观点。有许多的历史故事都证明了这个观点的正确性。

在中华民族近代史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可谓是最耻辱的一笔。当年的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一开始联军人数才不足2万,竟然就把拥有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更令人奇怪的现象是,不但百姓没有拼死相搏,相反他们成了八国联军的领路人和粮食运输队。难道他们不爱国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可能还得从腐朽无能的清朝统治者说起。

清朝晚期,八国联军攻打紫禁城,为什么民众都来帮联军搬梯子?

▲清朝老百姓组成的运输队

01

那时的慈禧太后,因为想要废掉光绪皇帝,但是其他各国使馆纷纷表示反对,慈禧觉得洋鬼子太过于嚣张,竟然敢干涉内政。为此,她决定教训一下这些“目中无人”的洋鬼子,在杀掉几个主张“求和”的大臣后,气势汹汹地颁布了圣旨,向世界十一国宣战。

但最后结果是清朝军队打了两个月,竟没有攻下一个外国使馆,反被八国联军打到北京城下。这把当时的慈禧吓得“霸气”全无,连忙携带光绪皇帝,犹如丧家之犬,仓皇出逃。面对这样的满清当权者,早已失去了百姓的信任,大家怎么会为他们拼死抵抗呢?

清朝晚期,八国联军攻打紫禁城,为什么民众都来帮联军搬梯子?

▲慈禧太后旧照

02

而满清政府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种族矛盾,也就是中国汉族百姓与满清贵族的矛盾问题。清政府的统治的思想是“宁与友邦,不予家奴”,“汉人兴,满清亡”等等,可见当时满清政府与老百姓之间的关系,早已经离心。

许多的老百姓对满清政府也根本没有任何感情可言,更多的是期待着能改朝换代,从而过上稳定的生活。正如梁启超的《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所说:“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所以才出现了为八国联军搬梯子、运武器的情况。

清朝晚期,八国联军攻打紫禁城,为什么民众都来帮联军搬梯子?

▲清朝百姓帮八国联军搬梯子

还有八国联军攻打到北京城之前,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起,清政府几乎每战必败。而战败之后,清政府都签署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不是割地就是赔款。这样腐朽软弱的政府,根本无法给予老百姓安居乐业的保障,也已失去了人们对于清政府的信赖。

他们最朴素的愿望就是希望各国列强消灭了清政府之后,让他们日子过得好一点。况且老百姓身处社会底端,面对战争连自身都难保,更没有其他办法来帮助清政府了。并且清政府的那些大量赔款,都需要从老百姓身上来榨取。在清朝政府的统治之下,老百姓早已苦不堪言,赔款更加重了他们的负担,这也是人们帮助八国联军的原因之一。

清朝晚期,八国联军攻打紫禁城,为什么民众都来帮联军搬梯子?

▲八国联军侵华漫画

03

其次,八国联军也利用了老百姓没有国家意识这点,从而利用他们充当免费劳动力,不但为老百姓提供生活必需品和食物,并且还给他们劳动报酬,所有帮助八国联军攻打满清政府的人都能够得到奖赏。老百姓为生活所迫,维持生计,也怕外国人的枪口对准自己,自然愿意为联军效劳。

所以当年八国联军一路长驱直入,从大沽炮台一直打造京城,途中的老百姓大都是袖手旁观或是出手相助。他们确实很麻木,但请不要用现在的眼光去衡量他们。在当时历史背景环境下来说,生存下去才是他们心中的首要准则。

清朝晚期,八国联军攻打紫禁城,为什么民众都来帮联军搬梯子?

▲清朝百姓旧照

结语

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普通老百姓的识字率不过是百分之二十左右,可以看出许多人根本不懂“皮之不附,毛之焉存”的国家民族意识。而清政府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民思禁锢,这也是后来孙中山先生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重要原因。其次,清政府在国防军事力量上的薄弱,每战必败,根本无法给人们提供有力的保障。许多政府官员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政府内部早已是虚弱不堪,民心尽失。而八国联军的入侵,则利用了这个弱点,令清政府自食恶果。

参考资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