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军间谍截获我军电报,将每个字组合在一起后,他们却越看越糊涂

战时掌握敌军信息有多重要?还记得《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中“田忌赛马”的故事,孙膑让田忌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君上驷与彼中驷”“君中驷与彼下驷”赢得了比赛,之后田忌被夸得天上有、地下无,但其实只要齐威王不告诉大家自己出什么马,那失去了这一信息的孙膑根本无计可施。

日军间谍截获我军电报,将每个字组合在一起后,他们却越看越糊涂

当然也不是被田忌赛马所启发的,大家经过数千年战争总结的经验,只要是打战,就没有不收集敌人信息,拦截对方消息,破坏对方行动的情况,而这在二战的时候更为普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除了明面上的战争以外,其实情报工作也是打得十分之激烈,只要看过一次战争片,就没有不对那滴滴哒哒的电报声印象深刻的。

彼时日军不仅仅是派间谍到处蹿我们的山川,绘制地图,花钱到处打听情报,养一些狗腿子,偷偷摸摸让人安装窃听器,还有夜以继日监控、拦截我军的电报往来,但我军也不是不机灵,面对这样的窥伺,想出了一个绝无仅有的方法,打了小日本鬼子一个措手不及,那就是利用温州话。

日军间谍截获我军电报,将每个字组合在一起后,他们却越看越糊涂

温州以前就是瓯越的一部分,属于那种“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偏僻丘陵地区,每个村庄都是寻一个平整凹地进行居住,比较分散,所以发展起来的文明,虽然说地区之间很近,却实则毫无关系,直到公元前333年楚国统治了这里,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征百越,大家才算是有了往来,不再像之前那么封闭。

但这完全没有改变温州话的整体特点,反而是让它变得更加复杂了,是真正意义上的“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现代方言专家也只敢“粗略”地将它分为纯瓯语区、准瓯语区和半瓯语区,至于其它不属于这三个区的,那就真的是天书一样的级别了,就是温州年轻人都犯怵的那种程度,大家可以来感受一下:

温州话:阔呢渡宁嘎以!

中文:不关你的事!

温州话:呢阔里点

中文:请用点脑!

温州话:代副赐,错呢吧!

中文:对不起,打扰了!

日军间谍截获我军电报,将每个字组合在一起后,他们却越看越糊涂

温州话就此成为中国所有方言里最难的,不论是小日本鬼子一字不漏听清楚了,还是一字不漏看到了,或是一字不漏组合在一起了,答案明明白白在手上了,他也不会明白,因为说出来时,日军是懵逼的,按方言音调以中文写出来时,日军会进一步懵逼,如果温州方言变成密文,那简直就是立于不败之地,日军只能去温州抓人来破译。

而深受温州方言为难的,不只有日本,还有美国,就是因为这样,2015年他们播出的悬疑电视剧《盲点》中才有这么一个情节,就是FBI拦截了一组文字,然后发现自己翻译不了,因为这是中国的温州话,非常苦恼,这时候时代广场的巡警,发现了一个不明包裹,怀疑是定时炸弹之类,就请来了FBI。

日军间谍截获我军电报,将每个字组合在一起后,他们却越看越糊涂

结果这个不明包裹里出现的,是一个纹身遍布的美国女子,上面还有不少是中文,且这名美国女子虽然失忆了,但却表示自己懂中文和温州话,顿时就把FBI惊艳了一下,这些警察还说温州话是“恶魔之语”,大概是把“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讲鬼话”中的“鬼话”翻译成了“恶魔之语”,可见温州话之难深入国际敌军的心。

不过这部电视剧不推荐看,因它本质上还是一部黑中国人的,看了绝对会吐血,但作为让温州话火了一把的工具,它还是有那么一点价值在的,起码这下很多人都知道,中国语言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方言也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方言作为活化石其保护也是很有必要的,甚至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早就规定:

语言上的“少数人”同样享有“使用自己的语言的权利”。

日军间谍截获我军电报,将每个字组合在一起后,他们却越看越糊涂

也希望每个人都能不忘记家乡方言,因为每当一种语言消失,都意味着与之相对应的文化也会全部消失,这是一种非常大的损失,不仅之于民族,之于那片地区,也之于自己的童年记忆,之于自己的思乡之情,尤其谁也不想“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