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河水淹,城下还有六座城,为何开封被称为“城摞城”?

按照典籍记载和考古研究,华夏文明起源于河南地区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在中国古都学会的判定的华夏十大古都里,河南就占了四个,分别是洛阳、开封、安阳、郑州。

这四大古都里,洛阳是中华帝国的古都,古人对其有“河洛王里”的评价。而在洛阳衰落后,开封一直是河南的中心,古代称其为大梁、汴州、东京、汴京。

从夏朝开始到五代和北宋,有8个政权在这里建都。在800年前,元朝设立河南省,省会就在开封。后来明清都延续了这一划分,把省会放在开封,直到20世纪郑州成为铁路枢纽,河南省会才从开封挪到了郑州。

开封城是著名的“城摞城”,80年代曾在龙亭公园潘家湖底下发现了明朝周王府,周王府底下还有宋朝皇城,连围墙都一一对应。在开封城地下15米深处,唐城和魏城遗址还在发掘中。

黄河水淹,城下还有六座城,为何开封被称为“城摞城”?

虽然被叫做8朝古都,但严格来说,除了东周的魏国外,只有宋朝才真正将开封作为国家核心。

从魏惠王到宋朝,这中间足足隔了1000年,在1000年时间里开封都默默无闻,为什么五代开始定都开封呢?在这里建都的优势是什么?为什么每个朝代的开封城都会被“叠起来”,形成“城摞城”?

一、开封:因运河而繁荣的城市

其实开封的建都历史能追溯到夏朝,古书记载夏王朝是一个流动的政权,曾在华北地区多次建都,其中“帝宁”就在开封地区建都,叫做“老丘”。但是因为出土的文物和遗址较少,夏朝还没有被世界史学界承认。

后来到了战国时期,魏惠王迁都开封,史称“大梁”。魏国在此建都100年,秦一统天下后,大梁城被毁,此后一直到五代时期才重新成为国都。五代结束后,北宋定都开封,史称“东京”。

从战国到宋朝,这中间足足隔了1000年,在中华帝国的第一个一千年,中国的政治核心一直在长安和洛阳之间徘徊,开封和这两者相比优势并不突出。

黄河水淹,城下还有六座城,为何开封被称为“城摞城”?

长安地处关中平原,关中古称“天府”和“陆海”,这里土地平坦肥沃,百姓富庶,能养活帝国的首都。加上关中有东潼、南武、西散、北萧四个关隘的保护,易守难攻,是古中国最佳的定都位置。洛阳的条件不逊于长安,它靠着广阔的中原粮仓,吃饭不成问题,军事上北有黄河天堑,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南有大谷关、广成关,也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在秦以后的历朝历代,长安和洛阳足够满足王朝定都需要,但到了唐朝,因为气候变化和人为的环境破坏,这两个都城的条件一天不如一天。长安和洛阳巅峰时期人口都超过100万,加上周围的百姓和驻军,人口多达几百万,千百年的人类活动让关中和豫西地区农业生产出现困难,首都怎么“吃饭”成了个大问题。

黄河水淹,城下还有六座城,为何开封被称为“城摞城”?

隋朝时期,为了解决西北的吃饭问题,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北段为“永济渠”,南段为“通济渠”。隋朝灭亡后,唐朝依然靠着“通济渠”往洛阳运粮,而在通济渠上,当时被称作“汴州”的开封,其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

汴州是和扬州齐名的大运河上水运枢纽,尤其是地处中原的汴州,卡在南北交通的咽喉,是粮食和商品的集散地,史书记载其

“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运漕。”

唐朝前期还能保持关中和洛阳的繁荣,到了晚唐乱战后,长安和洛阳大部分被毁,漕运中断吃不上饭,繁荣开封就成了新王朝的第一选择。

黄河水淹,城下还有六座城,为何开封被称为“城摞城”?

二、开封最灿烂的时代:北宋东京

朱温灭唐后就把首都放在了开封,这让豫东平原取代关中和河洛地区成为中华帝国的中心。梁朝灭亡后,除后唐外,后晋、后汉、后周甚至辽国都短暂定都开封,等到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后,定都开封是顺其自然。宋朝建立后,开封改名“东京”,在赵宋时期,东京成为中国乃至于整个世界的核心城市。

北宋长达167年,前后有9个皇帝,在被金人灭亡前的徽宗时代到达繁荣的顶峰。宋徽宗崇宁年间,当时的东京有居民150万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因为汴河的便捷交通,南来北往的商人云集这里,东京曾有各种商行300多个,中外商贩十几万人,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商业型首都。

宋朝是唯一一个商业税超过农业税的朝代,在东京城里,中国都城一直保持的“坊”和“市”的界限被取消,做生意的范围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商业街一直开到半夜。东京最繁荣的是餐饮业和娱乐业,《东京梦华录》记载的美食和酒水有上千种。

在东京南熏门,每天早上有成千上万的肉贩子牵着猪羊等待进城,城内的餐馆不仅提供堂食,还能送外卖,24小时待命。到了下午,相扑、杂技、戏曲相继开场,吸引无数百姓观看,赌坊趁机开盘,王公贵族一掷千金。东京最火爆的相扑比赛闻名中外,连皇帝都会跑出皇城观看,还顺便给支持的选手下注。

当时的东京城不仅能买到中国大江南北的商品,胡人、东南亚人、日本人、朝鲜人也坐着船来做生意。阿拉伯人从南方的泉州港上岸,带着玻璃制品、香料、舞女、铠甲甚至黑奴北上东京售卖,日本的漆器,东南亚的宝石,朝鲜的瓷器、草药也能在商行买到。

黄河水淹,城下还有六座城,为何开封被称为“城摞城”?

当时还出现了各种“行会”,贩卖不同商品的商行选出一个头面人物领导行业,他负责制定标准,议定价格。比如在南熏门进门的肉贩子,所有猪羊都要经过检查,防止以次充好,让老百姓吃亏,损害全行业的利益。

繁荣的东京还养活了一群文人,这些人不考功名,以卖字卖文为生,写诗、写词、写故事,酒肆和青楼、戏院的顾客玩开心了,就会让文人写点字怡情,写得好的诗文第二天就会传遍东京,甚至连皇帝都能听到。

与当时的欧洲相比,东京城的百姓每天消耗的肉类和糖类、酒类跟西方贵族相差无几,生活水平之高在全世界无人可比。东京的繁荣一直延续到靖康之变,金人南下攻破东京,掳走徽钦二帝,打断了东京160年的繁荣。

三、被黄河淹没的“垂直城市”

靖康之变暴露出了开封作为首都的缺点: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无险可守,是中国极为少见的“易攻难守”型城市。

当年赵匡胤定都开封后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他本想迁都去洛阳,但是因为朝堂上的大臣大多反对,最后不了了之。后来北宋名臣范仲淹也建议迁都洛阳,但是当时的东京已经繁华无比,而且有发达的水路运兵,百万禁军环绕,貌似固若金汤,所以朝堂上还是一片反对之声。

北宋灭亡后,开封成为伪齐首都,但是宋朝已经定都江南,宋人很多也跟着南迁,开封城的繁华不胜从前。雪上加霜的是,因为黄河改道,开封城的水患日益严重,金朝就被水淹了一次,到了1344年元朝至正年间,开封被黄河淹没,埋在了泥沙之下。

这已经不是开封第一次被水淹,早在1000年前秦始皇统一六国时,为了攻破大梁,秦将王贲就挖黄河淹城,把大梁沉进了水里。后来的汴州城就建立在大梁城的废墟之上,在宋代以后,开封深受黄河之苦,历朝历代的政府每年都要疏浚黄河,但是一旦到了朝代晚期朝政废弛,或者遇上兵荒马乱,黄河就成了吃人的猛兽。

开封在宋代以后曾被黄河淹过6次,其中明末李自成之乱的一次淹城最为彻底。1641年李自成围开封府,在强攻不成后挖黄河淹城,开封城被黄河冲毁,30万百姓幸存者不到十分之一。在被水淹后,清朝只能在原来的城基上修新城,这就导致开封城下全是古迹,越往下历史越悠久。

黄河水淹,城下还有六座城,为何开封被称为“城摞城”?

开封地下3米处是清代开封城,5米处是明朝开封城,6-10米是金朝汴京和宋朝东京城,这个时期的遗址面积最大。再往下12-15米,是唐朝的汴州城,魏国的大梁城应该在更深的地下。因为开封城是在原址上多次重建的,每次都以城墙的墙基和主要道路的路基为标准,所以开封连主干道的位置都跟古代无异,形成城摞城,路摞路,门摞门。

这样的构造宛如一座“垂直城市”,给考古发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要挖掘更深的遗址,就不免要破坏上层的遗址,这也是为什么大梁城遗址还深埋在地下没被发掘。

此外,开封的城市开发也因为“城摞城”受到了影响,跟另一个古都洛阳一样,开封大规模开发肯定会挖出大量历史遗迹,一旦遇到高价值的遗址,开发就要搁置,为考古让路。今天的开封以“大宋开封府”为概念打造概念旅游,每年接待来自全世界的游客,已经成为中国中部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经济发展对北宋东京城格局的影响》,张帆

2、《基于北宋东京的娱乐生活管窥当时的都市文化》,靳京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