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范进中举为什么发疯?举人那些特权放到你身上,你比他还疯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车马轿,书中自有颜如玉。”

在古代中国,也是非常重视教育的。特别是教育直接和法律特权、社会地位直接挂钩,而且还是官僚系统的候补资格。

古代封建社会中把所有人分成四个士农工商四个阶层。

范进中举为什么发疯?举人那些特权放到你身上,你比他还疯

士子位列第一,也是四类人中地位最高、特权最大的存在。

普通百姓也把科举考试视作改变命运、改变阶层的首要途径,也可能是唯一途径。

科举的通过率非常的小,第一级别是县级考试,第二级别是省级考试,第三级别是在京城的殿试。

第三级别也就是最高级别的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一次只录取300人左右,也就是说平均下来,全国一年只录取100人,录取率低得让人发指。

虽然靠着个人努力考上去的可能性很渺茫,但却能使全国百姓确信,社会是公平的,朝廷是公平的,恰如在美国,所谓的小木屋出总统的神话能使人相信社会是自由的,皿煮的一样。

"范进中举"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诞生的荒诞故事。

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压榨和残酷的现代人很难理解范进的疯癫。

科举考试最开始的确是一种选拔人才的优良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成为封建王朝钳制百姓思想的有利工具,表面上疯癫的范进是一种迂腐可笑的表现,但实际上作者就是通过范进的疯癫讽刺腐朽的科举制度。

范进中举为什么发疯?举人那些特权放到你身上,你比他还疯

在越来越脱离历史的国产影视剧中,几乎所有参加科举考试的主角都能考中好名次,最差的都是进士,状元探花更是如探囊取物。

加上大众很多时候把高考所谓的省状元、市状元和古代科举考试真正的第一名状元的认知混在一起。

导致大众很难理解为什么范进只是考中了举人就会变得疯疯癫癫。

"范进中举"是清朝吴敬梓先生编纂的《儒林外史》中一个虚构的故事,通过描绘秀才范进因为一朝中举,变得疯疯癫癫,讽刺了清朝封建制度官场的堕落腐朽。里面还通过其他人物对范进态度的转变表现当时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历史社会环境。

范进中举为什么发疯?举人那些特权放到你身上,你比他还疯

比如范进的岳父胡屠夫,他对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的态度可以说是判若两人。

范进年纪轻轻考上秀才,那时候胡屠夫认为范秀才能很快考上举人,这么好的优质男必须紧紧抓在自己手上,于是把自己女儿嫁给了范进。

哪知范进这么一当,就当了几十年的穷秀才,胡屠夫对他也从尊敬变成明嘲暗讽,每次看到范进都要拉着他,从长相样貌到家世背景一处处被胡屠夫数落一遍。

但是范进中举之后,胡屠夫把范进当成了文曲星下凡,全身的缺点都变成文曲星上的优点,甚至在夸赞范进的同时,还洋洋得意自己的长远眼光。

范进中举为什么发疯?举人那些特权放到你身上,你比他还疯

胡屠夫这种面朝换土背朝天的平民,本来应该是单纯善良的老百姓,但是胡屠夫这前后不一的小市民嘴脸却也很让人厌恶。

清朝的科举制度让应试的士子们通过不同层次的考试取得相对应的功名和社会特权,以后就算不当官也可以享有很大的特权。并且考试获得的功名层次越高,地位越高,获得的特权范围越广,其中最重要的特权就是无须参加劳役和缴纳赋税。

清朝赋税徭役沉重,因此这项特权对任何人都具有很强大的诱惑力。除了免除赋税徭役的权利之外,封建律法对士人还有其他的优厚待遇。

科举制度的悲剧不止范进疯癫这一个,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悲剧。有抛妻弃子的,有看上官宦千金的,有进行报复性的贪污受贿的等等。

范进至少成功地考取了举人,而无数明清时期中寒窗苦读的学子,一生都没跨过举人这个门槛,一辈子都耗费在科举制度上。

范进作为秀才备受亲戚冷眼,中举之后亲朋好友们的态度都有莫大改变。

范进中举为什么发疯?举人那些特权放到你身上,你比他还疯

秀才和举人区别有这么大吗?这两种功名到底有何区别?

1、取得方式不同

秀才属于青铜段位,举人属于白银段位,而进士是黄金段位,状元榜眼探花是王者段位,根据清朝史料的统计,每十几个秀才里面只能出一个举人。

2、特权范围不同

秀才只有免除赋税徭役和见官不跪的特权,基本没有当官的资格。

而举人除了免除赋税徭役和见官不跪的特权之外,还拥有当官的最低资格,就算不当官,也是地方上士绅的主要代表者。

范进得知自己中举的消息后,十几年积累的精神压力一朝释放,使得范进直接变成疯癫之状。

范进中举为什么发疯?举人那些特权放到你身上,你比他还疯

范进中举之后彻底摆脱穷书生穷秀才的身份成为当地士绅代表之一,范进也算光大门楣、光宗耀祖。

范进中举后获得非常丰厚的实际利益。当地的地主豪商赠送土地、房产、店铺、银子。很多贫困的同族亲戚请求范进收留,成为举人家里的一名普通的奴婢。甚至知县老爷都过来和范进寒暄了几句。

只要考上举人,就能享受如此富裕优渥的生活,难怪古代的学子们都对功名利禄趋之若鹜。

太史公《史记》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世人皆以利为所求,熙熙为利而来,攘攘皆为利往!"

范进多年寒窗苦读,受尽生活的折磨和社会的屈辱,心中所压抑的不仅是读书之痛,更是对人性的失望,对社会的失望。

范进中举为什么发疯?举人那些特权放到你身上,你比他还疯

范进又疯癫又清醒,当年冷漠生疏的面孔如今都变身为弯腰谄媚。

前一天冷漠生疏的陌生人,此刻却把你当成他的亲兄弟,不知如何面对不如疯癫一场,当作是重生忘却过眼烟云,放下心中曾压抑的痛苦。

《儒林外史》这本书丝毫不逊于四大名著,值得一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