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短视频创作为中国普通人带来更多机遇

新华社合肥1月7日电(记者汪海月)端起一盘热气腾腾的山七干子,28岁的张志菊对着镜头娴熟地介绍着家乡的土特产。

“我每天都拍一些短视频,有时候拍家乡的特产,有时候拍自己的日常生活。通过这些短视频,每天网友在我这里购买的特产有60多单,差不多能卖5000元。”张志菊说,临近年关,土特产的订单量还在不断增加。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在中国的兴起,越来越多像张志菊这样的普通人开始化身为短视频创作者,通过拍摄各类短视频,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发展。

短视频创作为中国普通人带来更多机遇

张志菊在对着镜头介绍家乡的土特产。受访对象提供,摄于2021年12月27日

中商产业研究院在2021年8月发布的一篇报告中指出,截至2021年6月,中国短视频用户已达8.8亿,并仍有增长趋势。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发布的报告显示,有将近42.8%的用户开始自制并上传短视频,其中有68.5%的内容是在记录“个人生活”。

2018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的张志菊成立了志菊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用短视频帮助乡亲们销售家乡的土特产。菜园里的纯天然绿色蔬菜、山坡上悠然吃草的羊群、工坊里刚出锅的豆干……这些都是张志菊短视频里的“常客”。

“这些不到一分钟的短视频可以真实展现土特产的来源和生产过程。通过拍摄短视频,我们积累了2万多粉丝,在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同时也把家乡的土特产销往了全国各地。”张志菊说,2021年,合作社的销售额突破了100万元。

在全民短视频的时代,除了大量年轻的短视频创作者,不少“银发族”也成了“弄潮儿”,在短视频中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与存在感。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与抖音在2021年8月联合发布的《中老年人短视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4月,抖音平台60岁以上创作者累计创作的视频超6亿条,累计获赞超过400亿次。

57岁的牛侠是美食区的短视频创作者,靠着和儿媳一起拍摄怀旧美食烹饪视频仅半年就吸粉近130万。

“拍视频就是想记录生活,回忆一下从前的味道。能有这么多网友喜欢,我们很吃惊也很开心。”牛侠说。

短视频创作为中国普通人带来更多机遇

牛侠和儿媳在拍摄记录个人生活的短视频。受访对象提供,摄于2021年12月20日

在牛侠看来,农村的留守老人多,短视频让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随手拍摄的作品也能得到陌生人的点赞与评论,这给老人们带来了温暖与归属感。

“在记录个人生活的同时,我们也希望能通过短视频让更多人看到农村的新面貌,了解农村的新发展。”牛侠说。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为了保障短视频和直播行业积极健康的发展,中国也在细化相关的规范。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在2021年12月15日发布的《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2021)》中对短视频节目内容、标题、评论、名称以及所使用的表情包等出台了进一步的规定。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徐华表示,短视频因为较低的门槛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而深受大众喜爱,而短视频带来的互动感、价值感和成就感也是流行起来的重要原因。

谈及国家进一步加强短视频管理的举措,徐华认为,为了保障逐渐壮大的短视频产业良性发展,针对短视频规定的细化是大势所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