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无雪的冬天——老丁诗词1

老丁诗词印象

1 无雪的冬天

老丁

无雪的冬天——老丁诗词1

没到深圳之前,总以为,冬天都是要下雪的——尽管一年比一年下得小,一年比一年下得少。

在西元两千零七年的那个冬天,当时还年轻的老丁终于忍不住,躺在宿舍的床上,写下《无雪的冬天》,算是对内心里如波涛般起伏汹涌的一些思绪做了交待。

当时,就写在一张随手找到的纸上。没想到,十几年以后,居然也还把它们都记在了心里。人的记忆,还真的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老丁一直以为,冬天是应该下点雪的。不用下很多,至少得意思一下。也玩点人情世故,好歹做点表面功夫。可是十几年里,竟然是一次也没见过。就连许多地方暴雪成灾的零八年冬天,深圳也是片雪未见。真是“风景这边独好”。

应该说,每一个季节(或者时节)都有着它的标志、或者象征。比如说,春天来了,花就开了。是吧?

花,是春天的标志与象征。

而冬天的不下雪,正如春天的不开花。尽管也有它的美,但是,让人总是免不了会感到缺憾。

就是在“缺憾”的感觉里,二十三岁的老丁,年轻人,终于在某个时候“稳不起”,爬起来,坐在床上,在一截废纸上,写下了那么一段文字:

冬天不下雪

正如春天不开花

在这个无雪的冬天

不小心

又梦回童年

银装素裹的世界里

洁白的屋顶上

升起冉冉炊烟

我又尝到了农家饭菜的香甜

可惜

这是童年

这是从前

记得那时候渴望长大

以为长大了就不再害怕

无花的春天已过

无雪的冬天又来

故乡

他乡

童年

青年

光阴飞逝

万水千山唯有梦徘徊

十二月了

分明已是冬天了

当风吹起

天地间真实的冷起来

嫁衣已做

是谁把它带在身边

不长的一段文字,也很浅显。就是记录,就是念叨。冬天不下雪,本来就是没下雪嘛。

不过,虽然是没有下雪,深圳的冬天,也并非总是那么的温暖。十二月里,当风吹起,天地间就会真实的冷起来。

天冷了。怎么办呢?用什么来温暖躯体?用什么来温暖心灵?

答案是,嫁衣已做,是谁把它带在身边?

在那一个冬天,二十三岁的老丁,住在富士康的鸿祥宿舍区里。每一次,都要用极快的速度,大概在二十分钟左右,从宿舍走到富士康的观兰鸿观园区。然后是,进车间,干活。

有时候,很想把上学时候老师讲的、和课本上印的,跟现实做一个实际联系与比较分析。但是,其结果,总是让人充满矛盾?是相信课本上印的,还是相信正在经历着的?比如说,郭老板是不是资本家呢?是不是资产阶级呢?雇工们跟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在文明社会里,老板的利润是不是雇工们劳动所产生的剩余价值呢?

人们总是喜欢谈理想之类的东西。而且,只要开口谈了,那理想,必定是远大的理想。可是,在流水线上,两班倒,加上十三休一,拿着以全国最高的最低工资标准计算的收入,也不过是一千五六百块钱,能对生活做什么解释呢?能对世界有什么理解呢?

还好,雪芹兄早就说过,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二十三岁,年轻的生命,青春的时节,每日所事者,有二:一是为自己挣取生活费,二是为老板积攒剩余价值。

嫁衣在做,不是给自己。

十二月了,眼看要过年了。故乡与他乡之间,千山万水的阻隔。那个年代,飞机票太贵,买不起。而火车,又太挤,买不着票。怎么回?

所以,万水千山唯有梦徘徊。

老丁记得,小时候,特别是五六岁的时候,特别的渴望长大。以为长大了,就不会被那些凶狠的狗咬了,就不怕天黑了,就不怕下雨了。可是,长大了,长到了二十三岁,发现,所谓的活着,不过是呼吸犹存也。孱弱的生命,无力的青春,每天拖着疲惫的躯体,在车间与宿舍之间摇荡与来回。

青春,应该是美好的。

诗,据说也是美好的。因为许多人特别的喜欢讲“诗意”。

那么,老丁写的《无雪的冬天》是不是诗呢?

于老丁而言,《无雪的冬天》,就是一段给老丁的生活做真实记录的文字,它所讲述、所反映的,是一个真实的生活境况。

如此而已。

当然,换一个角度说,一个人,还能有所感知,还能把那感知给记下来,那也还算说得过去了。

2022.1.4深夜

壹点号 老丁观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