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曹丕留下的四大托孤大臣分别是谁?曹叡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在三国时期,常常出现少主即位的情况。君主太年轻甚至年幼,难以单独处理政务,于是上一任君主会给新君主留下辅政大臣。这些人物都比较有名了,比如说诸葛亮。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魏文帝曹丕给魏明帝曹叡留下的四个托孤大臣。他们在曹魏扮演怎样的角色,曹叡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曹丕留下的四大托孤大臣分别是谁?曹叡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曹丕留下的四个托孤大臣

曹丕算是壮年早逝,他的寿命只有四十岁,在皇位上待了七年。算命的说他能活八十岁,结果是白天加黑夜算成两天。曹丕原本的妻子甄氏,生下一个儿子叫曹叡,就是后来的魏明帝。结果曹丕和甄氏闹掰了,曹丕杀死了甄氏,而且''被发覆面,以糠塞口。''

曹丕留下的四大托孤大臣分别是谁?曹叡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曹丕与甄氏的关系破裂,相应地对曹叡也不是十分满意,一直没立他为太子。等到曹丕病得不行了,实在是找不到嫡子,才终于立曹叡为太子。曹叡在政治上的根基比较浅,而且年纪也不大,二十岁刚出头。曹丕于是给他找了四个辅政大臣,分别是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四个人的名字也算是比较熟悉。

曹丕留下的四大托孤大臣分别是谁?曹叡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我们简单地来看这四个人物,其中曹真、曹休是曹魏宗族;陈群、司马懿是士族子弟,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曹丕的亲友故旧。首先来看曹真、曹休,曹真是曹操的养子,父亲因为曹操而死,曹操于是收养他;曹休则是曹操的族子,早年丧父,也算是曹操半个养子。

曹丕留下的四大托孤大臣分别是谁?曹叡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曹真、曹休有三个共同点:第一、都姓曹,这近乎于一句废话了,可以保证他们对曹魏的忠诚度;第二、都是远支宗室,是曹操族子或者养子,曹真据说原本姓秦。在保证忠诚度的同时不会对曹叡造成太大威胁;第三、都与曹丕的关系不错。曹真、曹休早先的时候,都是与曹丕''同止''、''共止''的关系。

曹丕留下的四大托孤大臣分别是谁?曹叡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另外两个辅政大臣——陈群和司马懿,则是最忠诚于曹丕的羽翼。在曹操在世的时候,曹丕有一个非常强劲的对手,就是自己的弟弟曹植。曹操在曹丕和曹植之间态度模糊,很多人都支持曹植与曹丕抗争。双方的背后都有非常多的人物。在曹丕的羽翼当中,有四个比较重要的人物,被称为''文帝四友'',分别是陈群、司马懿、朱铄、吴质。非常坚定地站在曹丕一方。

曹丕留下的四大托孤大臣分别是谁?曹叡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曹丕击败曹植成为太子,又成为皇帝,''文帝四友''也获得重用。等到曹丕临终前找托孤大臣,这些老伙计当然也是比较优先的人选。有一点需要说明,就是为什么''四友''中只有两人入选:朱铄的记载有限,怀疑去世得比较早,所以没有进入辅政大臣的名单;吴质的性格实在太差,而且与曹真有矛盾,所以也不在曹丕的考虑。

曹丕留下的四大托孤大臣分别是谁?曹叡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曹叡对托孤大臣的态度

曹丕认为曹叡需要辅政大臣,把自己的四个亲旧心腹留给曹叡,但是曹叡自己认为并不需要。事实上任何一个封建帝国的皇帝大概都不希望自己受到权臣的掣肘。首先要说明的是,曹叡对这些辅政大臣的态度还是比较尊崇的,曹真为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陈群为司空;司马懿为骠骑将军,都是位高名重,而且有开府的权力。这一点就让远在蜀汉的''托孤大臣''(有名无实)李严颇为羡慕。

曹丕留下的四大托孤大臣分别是谁?曹叡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但是事实上,四大托孤大臣对曹魏政治上的影响却比较有限。我们看其他政权或者其他时期的托孤大臣:诸葛亮(蜀汉)、诸葛恪(东吴)、曹爽、司马懿(少帝曹芳时期),他们对政治的影响都要大于曹丕留下的四个托孤大臣。在这四个人当中,只有陈群被留在朝中录尚书事,曹真、曹休、司马懿三人更多的职责是应对蜀汉和东吴的战争。他们的权重大多在边镇的兵权,他们的贡献大多在对外的战争。

曹丕留下的四大托孤大臣分别是谁?曹叡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曹魏有四条比较重要的战线,分别是西线、中线、东线和河北地区。其中西线、中线、东线尤为重要,因为它们属于对蜀汉、东吴政权的主要战场,河北则在其次。在曹叡执政的初期,曹真、曹休、司马懿分别负责西线、东线、中线。曹真都督雍州、凉州;曹休都督扬州;司马懿都督荆州、豫州。这三个人物,或者说这三个镇戍组成曹魏对外的最重要的屏障。

曹丕留下的四大托孤大臣分别是谁?曹叡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我们看这三个人物的个人传记(《三国志·魏书·曹真传》、《曹休传》、《晋书·宣帝纪》),在曹叡时期,他们的主要表现也都是在战争当中。曹真抵抗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和第二次北伐,对蜀汉的汉中发动大规模进攻(因为雨水而无果);曹休参与''石阳之战''、''石亭之战'',都是与东吴的战役。

曹丕留下的四大托孤大臣分别是谁?曹叡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司马懿的履历最为丰富,参与''石阳之战'';消灭投靠蜀汉的孟达;配合曹真进攻蜀汉;抵抗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和第五次北伐;消灭反叛的辽东公孙渊。不过基本上也都是军事上的贡献。曹真、曹休、司马懿在朝中的时间并不多,只有陈群被留在朝中,在政治上发挥影响力。

曹丕留下的四大托孤大臣分别是谁?曹叡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至于曹叡''厚此薄彼''的表现的原因,小编个人认为是出于一种猜忌的心理。曹真、曹休、司马懿、陈群都是曹丕的故旧,深得曹丕的信任,但是和曹叡并没有太大关系。在这四个人当中,曹真和曹休都是曹氏宿将,在军中威望很高,所以出外为边镇名正言顺,又能降低威胁。司马懿在曹操时期虽然没有领兵,但也是军中幕僚,而且在曹丕时期权重很大。另外从曹叡的种种表现来看,他似乎对司马懿并不算特别信任,原因小编也不十分清楚了。

曹丕留下的四大托孤大臣分别是谁?曹叡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余论

曹叡算是少主即位,但毕竟不是幼主即位,一个成年的皇帝与冲龄的皇帝的区别是天壤之别。所以曹叡即便把四个辅政大臣的三个都出为边镇,对曹魏政权的正常运行也没有什么问题。在外的曹真、曹休、司马懿难以干涉曹魏的政治,就像虽然作为托孤大臣,但是却被安置在永安的李严一样。这样的人事安排便于曹叡集中权力于己身。

曹丕留下的四大托孤大臣分别是谁?曹叡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曹真、曹休、陈群都在曹叡去世之前去世。等到曹叡病重,需要给太子曹芳准备托孤大臣的时候,曹叡本来没有选择司马懿,这也是上文提到曹叡似乎并不十分信任司马懿的理由之一。但是在孙资、刘放的强力干涉下,加上司马懿在当时确实是资历深厚的军政重臣,而且并没有表现任何异心,最终曹叡还是以司马懿为托孤大臣,但是被曹真之子曹爽牵制。结果二者发生内讧,司马懿除掉了曹爽,敲响对曹魏政权的第一声丧钟。

参考文献:《三国志》、《晋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