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备果真只是个卖草鞋的?

从中山靖王到刘备相差270多年,为何没人怀疑刘备的身世?

其实,刘备的身世在当时可能不是问题,根本就没人怀疑过。

刘备果真只是个卖草鞋的?

关于刘备的身世,《三国志》是这么说的: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实际上是元狩二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我们先来说说刘胜,他是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的异母兄,前元三年(前154年)被汉武帝封为中山王,封地在常山郡北部,是个小国。

刘胜这个人十分荒唐,一生沉迷酒色,据说他在世时就有子孙一百二十多人,这其中有个儿子叫刘贞,建元二年(前139年)被汉武帝封为陆城县侯,封地位于涿郡。

大家注意,刘备就是涿郡人,而且其家族在当地是个大家族,从这一点来看,他有可能就是刘胜的后代。

元鼎五年八月(前112年),汉武帝干了一件大事,他将天下王侯召集到长安,在宗庙中会见了他们。

汉武帝开始还十分友好,但后来他突然脸色大变,以酎金成色不足或者缺斤短两为由,削去了一百零六个侯爵的爵位,占当时侯爵总数的一半,这其中就有卫青的几个儿子和一些亲信部下,以及大量宗室成员,比如说陆城县侯刘贞。

刘备果真只是个卖草鞋的?

所谓酎金,就是诸侯每年献给朝廷的黄金,表面上是用于祭祀的贡金,其实就是朝廷变向向诸侯收的钱。

在元鼎五年之前,酎金成色不足或者缺斤短两是司空见惯的问题,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但汉武帝之所以要在这一年拿酎金大做文章,还在于他想借此机会剥夺一些人的侯爵,将他们的土地划归国有,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可以起到加强皇权的作用。

一般而言,酎金失侯的一般都是权势比较大的人,刘贞的封地其实很小,但奈何他跟汉武帝关系近,对皇权的威胁比异姓诸侯更大,所以也被剥夺了侯爵。

由于刘贞失去了爵位,他的家族也因逐渐没落,后来他安家在涿郡涿县,成为了一名闲散宗室成员。

刘贞有两个儿子,及长子刘轩和次子刘昂,其中刘备就是刘昂的十五世孙,这个说法来自于刘氏家谱记载:

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建、刘庆安、刘宪、刘舒、刘谊、刘必、刘不疑、刘惠、刘雄、刘弘、刘备。

不过,这份家谱看起来十分完整,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编纂的,史书上并没有刘备家族世系的详细记载,所以这份家谱无法证明刘备就是刘胜的后代。

刘备果真只是个卖草鞋的?

那么,刘备究竟是不是刘胜的后代呢,当时有没有人质疑他的身份呢?

先给出我的观点,我认为刘备就是刘胜的后代,是汉朝宗室,这是当时是众所皆知的事实,所以没有人质疑他,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刘备如果不是汉朝宗室,他的祖父不可能被举孝廉。

史书上说刘备的祖父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父亲刘弘虽然早逝,但也曾在州中当过官。

举孝廉是汉代读书人入仕的重要途径,只有孝顺父母、办事廉正、有学问的儒生才有资格被举孝廉,而且能够入选的人非常少,二十万人的县一年才能举荐一人。

但实际上,从西汉中后期开始,孝廉一直都是被世家大族给垄断的,尤其是东汉末期政治混乱,平常老百姓想要通过举孝廉入仕,简直难如登天,一般只有宗室成员和官宦子弟才能被举孝廉。

但是,刘备的祖父刘雄却被举为孝廉,父亲刘弘也在州中当过官,这就说明他的家族其实不一般,极有可能能是皇族,虽然已经没落,但毕竟是宗室成员,地方官多少要给几分薄面。

刘备果真只是个卖草鞋的?

第二,刘备平时交往的人,也都是厉害人物,如果他不是皇族,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史书记载,刘备的父亲去世之后,他的家族就彻底败落了,只能与母亲一起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十分艰苦。

不过,刘备稍稍长大之后,在堂叔刘元起的资助下,与堂兄弟刘德然、好友辽西人公孙瓒等人一起拜同郡人卢植为师。

公孙瓒,出身贵族,长大后娶了太守的女儿为妻,是妥妥的上层人士;卢植,那就更不得了了,他年少时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与郑玄、华歆等人是同门师兄弟,担任过九江太守、庐江太守,是当时有名的经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个妥妥的大人物。

这样两个人能够与刘备这种生活在底层的人物来往,这是为什么呢?

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刘备的家世不一般,他如果不是出身皇族,怎么可能结交到上流人物呢。

刘备果真只是个卖草鞋的?

并且,史书上说刘备不喜欢读书,反而对华丽的服装、狗马、音乐感兴趣,这些都是贵族子弟才会玩的东西,但他一样不落全学会了,这又是为何?

只能说,刘备出身于贵族家庭,继承了一些纨绔子弟才有的一些臭毛病,不然穷困潦倒的他有这些爱好就不符合常理了。

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刘备二十多岁的时候,胸怀大志,为了能有一番大作为,他暗中结交豪杰之士,许多人都去投奔他,中山富商张世平、苏双等更是拿出千金和大量马匹资助他,他手下因此集结了一大帮人,这里面就包含关羽和张飞。

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於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刘备究竟有啥魅力,能让这么多人投靠他,难道是因为他长得帅吗?

刘备果真只是个卖草鞋的?

当然不是了,人都不是傻子,刘备一穷二白,也没什么资本,如果不是因为他有汉朝宗室这个身份,大家怎么可以为他卖命。

第三,群雄对刘备的态度,也说明他皇族身份不可能是造假。

在真实的历史上,刘备从未逢人便说“我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而群雄中也没有人公开声称他是汉朝宗室,刘皇叔这个称号也只不过是演义中杜撰的。

当然了,我这不是说刘备就不是汉朝宗室,正是因为他是,所以别人没有必要再刻意强调了。

之所以这么说,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别人说刘备是汉朝宗室,那么别人一开始就比她矮了一头,但也正是因为既定事实如此,别人无法否认刘备就是皇族后裔,所以只能不提这一茬了。

不可否认的是,刘备从一个小小的织席贩履之辈,最终成为了蜀汉皇帝,是三国君主之中起点最低的一个,而他之所以能够鼎足而立,他的皇族身份毫无疑问是助益良多的。

关于刘备是否是汉朝宗室,我们看看时人态度如何。

220年刘备称帝之时,诸葛亮等人上了一份劝进表,里面就说刘备是汉室之后:

夫汉者,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国号也,大王袭先帝轨迹,亦兴於汉中也。

说刘备应该遵循汉高祖的轨迹,从汉中开始振兴国家,言外之意就是说刘备是刘邦的后代。

刘备果真只是个卖草鞋的?

为啥之前争天下的时候不说自己是汉朝宗室,现在却要说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刘备只是皇室旁支、远支,与汉献帝的近亲关系,还不如荆州刘表和益州刘璋,他这样的身份,如果到处宣扬自己是皇族之后,还试图争夺天下,恐怕会引起许多人的反感和反对,所以他只能暗地里借用这一身份笼络人心,等积攒了足够的实力再说。

刘备称帝的时候,已经占领了荆州、益州和汉中了,天下三分有其一,这时候实力是足够了,如果再拿出皇族身份,称帝的障碍就会少大半。

所以说,刘备何时该低调,何时该高调,都是根据政治需求来的。

而刘备称帝之后,无论是他的对手也好,还是其他汉室后裔也好,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质疑他的身份,这就说明这个问题在当时就不是问题,没必要说什么。

当然了,有人可能要说了,别人是害怕刘备实力强劲,所以不敢说。

这种观点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那时候世人将个人品行和操守放在第一位,如果刘备敢身份造假,总会有道德楷模站出来批判他、反对他,可实际上这种事并未发生。

刘备果真只是个卖草鞋的?

另外,诸葛亮洁身自好,以品德出众而闻名,他的话应该是可信的,如果刘备不是皇族后裔,他怎么可能同意劝进表中刘备是汉朝宗室的相关描述呢,因为拥立一个假的汉朝宗室,是很难实现恢复汉室这一宏伟目标的,诸葛亮不可能犯这种错误。

事实上,诸葛亮本人就曾多次对人说刘备是汉朝宗室。

第一次是在隆中对的时候,诸葛亮说刘备的实力虽然弱,却是汉朝宗室,可以借助这一身份收揽人才。其实从另一角度而言,也正是因为刘备是汉朝宗室的身份,诸葛亮才愿意出山辅佐他吧。

第二次是在赤壁大战之前,荆州被曹操所得,刘备无处可去,便驻军夏口,并派遣诸葛亮出使东吴欲结为盟友,当时诸葛亮与孙权谈判,孙权嫌弃刘备实力弱,两家合起伙来也不足以对抗曹操,诸葛亮便拿刘备是汉朝宗室,号召力大来说事, 孙权当时对这件事并没有半分质疑,反而是增加了不少信心。

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於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连“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都不觉得刘备身份有问题,难道是因为刘备演技好,装得像?

刘备果真只是个卖草鞋的?

除了孙权之外,刘备曾投靠过的一些诸侯,他们的态度也值得玩味。

比如说陶谦,他很礼遇刘备,临死前还把徐州让给刘备,要知道他可是有儿子的,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难道只是因为刘备仁义,将他给感化了?

再比如说刘表,他对刘备防备心极强,临死前还试探刘备,说准备把荆州给他,当时刘表也是有儿子的,他这么做其实是在试探刘备,刘备当时要是接受了,估计刘表安排的刀斧手就要杀死刘备了。

还有曹操,他的态度也值得玩味,当初刘备投奔他来到许都,被他表奏为左将军,后来刘备要走,郭嘉等人都劝说曹操不能放走刘备,但曹操不听,这成为他人生最遗憾的事情之一。

陶谦、刘表、曹操三人对刘备的态度,并不是因为刘备实力强劲,也不是因为刘备有个人魅力,受人尊敬,其实是因为他的身份使然。

具体而言,陶谦知道刘备身份特殊,他的儿子对付不了刘备,所以主动让出徐州;刘表忌惮刘备的身份,所以处处防着他,怕他拿走荆州;曹操想利用刘备的身份,让他为自己打工,结果刘备根本看不上他,所以他很后悔。

刘备果真只是个卖草鞋的?

还有,刘备在取益州之前,张松为了说服刘璋同意刘备入蜀,曾对刘璋说,刘备是汉朝宗室,还善于用兵,如果让他入蜀,张鲁必败。

松曰: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

刘璋也认同张松的说法,对刘备的身份没有半分质疑,很快就派遣张松去请刘备,刘备抵达之后,他还亲自去迎接,就像是见到亲兄弟一样。

其实,当时反对刘备入蜀的人也非常多,张松之所以能说动刘璋,还不是因为刘备跟刘璋是同宗,不然刘璋也不可能对刘备放心。

当然了,还有一个人的态度不得不说一下,这个人就是汉献帝。

史书上并未记载汉献帝与刘备见没见过面,但可以肯定的是,汉献帝对刘备的身份应该也是没有质疑的。

当初,刘备投靠曹操,被曹操上表汉献帝封为左将军,两人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关系看起来亲密无间,但其实并非如此。

对于曹操而言,他当然只是想利用刘备了,而刘备也只不过是暂时依附他罢了,两人其实是同床异梦。

刘备果真只是个卖草鞋的?

这一点,被聪明的汉献帝看在心里,他便走了一步险棋,那就是下了一个衣带诏交给岳父车骑将军董承(董贵人之父),董承又联络了刘备、王子服等人,合谋诛杀曹操。

后来,衣带诏事件爆发,董承等人被曹操诛杀,汉献帝的计划也因此落空。

我们可以发现,刘备虽然是曹操的座上宾,但汉献帝和董承却让他参与诛杀曹操,这是为何,难道不怕刘备泄密吗?

当然跟刘备的身世有关了,如果他不是汉朝宗室,汉献帝是不会如此冒险找他的,而他也不会冒险答应。

曹丕篡汉之后,刘备听说汉献帝去世了(其实是谣言),于是自立为帝,

当时曹丕封汉献帝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封地奉汉为正朔,建汉宗庙以奉汉祀,其封地人民也可以保留汉朝的习俗(比如继续穿汉服,等等)。

这就意味着,汉朝虽然灭亡了,但宗庙还在,汉献帝依然是汉朝正统,可以保留一定程度的自由度。

刘备果真只是个卖草鞋的?

但奇怪的是,刘备称帝之后,宣布自己是刘邦和刘秀的继任者(嗣武二祖),继续保留汉这一国号,这严重影响到了汉献帝的正统地位,但他却没有提出任何异议,甚至连曹丕和孙权也没有说这有什么不对,这是为何?

只能说,刘备确实是汉朝宗室,在汉朝灭亡之后称帝没什么问题,不然汉献帝不可能无动于衷,孙权和曹丕也不可能不借此大做文章。

总结一下,刘备的身世之所以被人怀疑,是因为我们现代人无法找到直接证据,但这件事可能在当时根本就不是问题,一是因为汉朝宗室的身份无法造假,二是刘备的个人经历非同寻常,只能用他是汉朝宗室来解释,三是群雄也没有怀疑过他,不然他在道义上根本就站不住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