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3岁少年捡到玉玺,上交博物馆后不求奖励,45年后专家再次找上门

1968年,一位13岁的少年,意外捡到一枚玉玺,无偿上交给博物馆时,不求任何奖励。45年后,专家再次找上门来,这是为何呢?

这个意外捡到玉玺的人,名叫孔忠良,老家在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湾。他们一家人都是非常淳朴的农民。

13岁那年,他在放学回家途中,路过渠边时,意外看到了一个泛着白光的石头。孔忠良因为好奇,走到水渠边看了看。

13岁少年捡到玉玺,上交博物馆后不求奖励,45年后专家再次找上门

当时,他并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是啥,只是觉得这个东西很不一般,越看越觉得喜欢,所以装到书包里,拿回家给父亲看。

孔忠良的父亲名叫孔祥发,他虽然也是个普通百姓,但是有一定的阅历和眼光,看到儿子捡的白色石头后,他一眼就认了出来,他知道这是一枚印章,也知道它有可能是个文物,赶忙跟儿子叮嘱说,咱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有时间把它上交给国家。

第2天,孔忠良在父亲的带领下,去了陕西省博物馆,专家得知这个消息时特别惊讶,赶忙过来查看。

孔忠良意外捡到的印章,是材质是上好的新疆和田羊脂玉,这个印章上雕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螭虎。

在这个印章底部,刻着4个篆体字,用简体字去写的话是“皇后之玺”。也就是说,这个东西并不是皇帝专用的玉玺,而是皇后使用的印玺。

13岁少年捡到玉玺,上交博物馆后不求奖励,45年后专家再次找上门

印章上4个篆体字规整大气,一看就是技艺精湛的大师级作品。在众多印章类的文物中,能在字体上跟它媲美的相对稀少,甚至可以用罕见二字来形容。

上面的螭虎,看工艺和造型,应该是出自汉代名家的手笔。专家根据这些线索,对印玺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调查。最后,在《汉官旧仪》中找到了比较详细的记载:“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纽。”

经过反复研究,专家最终确定,孔忠良捡到的印章,应该是刘邦妻子吕雉曾经使用的皇后印玺。

根据史书记载,这枚玉玺之前被葬到吕后的陵墓之中,千百年以来一直被埋在地下。至于它为什么会重见天日,那就不得而知了。

万幸的是,这枚印章并没有落到坏人的手里,而是被身为小学生的孔忠良意外捡到。

13岁少年捡到玉玺,上交博物馆后不求奖励,45年后专家再次找上门

父子二人上交这个印章时,陕西博物馆的专家们都特别激动,博物馆的高层领导,甚至还表示,一定要给孔忠良和他的父亲提供一些奖金。

但是孔忠良的父亲,却选择了拒绝,他说这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把它交给国家,才会有更大的价值,保护文物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13岁少年捡到玉玺,上交博物馆后不求奖励,45年后专家再次找上门

年幼的孔忠良,虽然不太理解父亲话中的含义,但他知道父亲做的事情是对的,非常支持父亲的决定。

博物馆的领导,知道孔忠良父子二人不愿意接受奖励后特别感动,自掏腰包拿出了20元,让父子二人作为路费回家。

这笔钱在相对困苦的60年代,其实也算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二人拿到这笔钱时,没有继续推脱,而是安全地返回了家乡。

13岁少年捡到玉玺,上交博物馆后不求奖励,45年后专家再次找上门

之后,一家人过了几十年的平静生活。期间,孔忠良一直都没有见过自己曾经捡到的皇后印玺。

因为年代过于久远的缘故,孔忠良甚至都已经忘了这件事。不曾想,40多年以后,陕西博物馆的专家,再次找上门来。

因为专家们的到来,孔忠良的生活,又掀起了一阵波澜。刚见到专家时,孔忠良还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询问了一番才发现,原来专家找自己,还是为了当年的那个印章。

按照专家的说法,孔忠良当年捡到的皇后印玺,是两汉时期等级最高且唯一的一枚帝后玉玺,有着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早就被有关部门的专家,评为了国家级文物。

这么多年以来,陕西博物馆一直把这枚皇后印玺当成镇馆之宝,经常有游客不远千里前来参观。靠着这枚印玺,博物馆的名气有了明显提升,也创造了极高的经济效益。

13岁少年捡到玉玺,上交博物馆后不求奖励,45年后专家再次找上门

博物馆方面认为,孔忠良和他的父亲,当年捐赠了那么珍贵的宝贝,却没有得到什么物质奖励,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奖金,有点委屈他们,所以专门派人联系孔忠良,希望他去参加陕西省文化保护发展协会举行的公开活动。

参加这项活动时,孔忠良以功臣的身份,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同时也得到了陕西博物馆的隆重表彰。

这次经历给孔忠良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他接受采访时特别激动,连连感慨说,真没想到,现在还有人记得我。

期间,有人曾问孔忠良,有没有后悔之前无偿上交文物的事情。如果他当初在上交文物时,开口跟博物馆方面索要报酬的话,能够得到的钱,肯定比20元路费多一大截。他们一家人的命运,甚至都有可能因此改变。

13岁少年捡到玉玺,上交博物馆后不求奖励,45年后专家再次找上门

面对身边人的询问和质疑,孔忠良毫不犹豫地回复说,我的日子,过得确实不是特别好,但是我从来都没有后悔过。之前无偿捐赠印玺,是我应该做的事情。将来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是会一如既往保护文物,希望能为国家的文物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我们确实会因为大环境的影响,过分关注利益。部分人甚至认为,没有好处的事坚决不能干。

我们不否认现在的社会环境,跟以前有了明显的变化。但是也必须承认,在中国的历史上,确实有很多淳朴善良的百姓,他们能坚守原则,不会为了眼前的利益,违背自己常年坚守的道德。

13岁少年捡到玉玺,上交博物馆后不求奖励,45年后专家再次找上门

这些淳朴善良的人,对国家来说就像基石一样,他们让整个国家日益繁荣壮大。他们的生活,或许不会特别富裕,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肯定特别富足。

若是没有这些善良淳朴的人作为基石,国家的未来,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尊重这些无私奉献的人,认可他们的历史贡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