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曹丕篡位时,两位大臣为汉朝痛哭,为何却能安然无恙?

220年10月,汉献帝刘协被迫将皇位禅让给曹丕,至此东汉王朝彻底灭亡。就在曹丕篡位称帝之时,朝中居然有两位大臣公开为汉朝发丧尽哀,两人身穿素服,痛哭流涕,为汉朝的灭亡感到悲痛。在当时,这种行为绝对是大逆不道的,严重触犯曹魏政权的权威。可是,两个人却安然无恙,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第一位人物是临淄侯曹植,也就是曹操的儿子、曹丕的弟弟。曹丕称帝前后,曹植写了两篇文章,来为兄长歌功颂德,分别是《上庆文帝受禅表》、《魏德论》,用非常华丽的语言,来称赞曹丕的功业。可是,这并不是曹植内心的真实想法。曹植在自己的封地得到兄长即位的消息后,“发服悲哭”。

曹丕篡位时,两位大臣为汉朝痛哭,为何却能安然无恙?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曹丕的耳朵里,他在朝会上说道:“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其实曹丕不知道,在朝堂上还有一位大臣,之前也为汉朝“发服悲哭”,他就是担任侍中的苏则!曹植毕竟是曹丕的弟弟,加上母亲卞太后在世,所以没有遭到杀害,不过屡遭迁移,一直被曹丕限制、打压。那么,苏则是何许人也呢?

苏则是扶风武功人,少年时就因勤奋好学而名闻乡里,朝廷“举孝廉茂才,辟公府”,他都没有应召。苏则的仕途是从酒泉太守开始的,历任安定、武都的太守,颇负盛名。曹操在征讨张鲁时,经过武都时认识了苏则,对他非常赏识。平定张鲁后,苏则出任金城太守,任职期间政绩非常出色。

曹丕篡位时,两位大臣为汉朝痛哭,为何却能安然无恙?

后来,曹丕征调苏则入京担任侍中。有一次,董昭有些乏累,想枕着苏则的膝盖休息一会,结果被苏则推了下来。苏则对董昭说道:“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原来这个董昭虽然很有才能,但是却善于谄媚,当年劝曹操加九锡、进魏公的人就是他。苏则的性格非常耿直,根本瞧不起董昭这种人。

在得到曹丕篡位的消息时,苏则与曹植一样,“发服悲哭”。所以,当曹丕在朝会上说“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这句话时,苏则的情绪非常激动,气得“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这里面有个问题,曹丕只听说曹植为汉朝流泪,不知道苏则也这么做了,可是苏则不知道这里面的情况,所以他准备怼曹丕。

曹丕篡位时,两位大臣为汉朝痛哭,为何却能安然无恙?

幸亏侍中傅巽在苏则的旁边,他赶紧掐了苏则一下,然后低声地说道:“不谓卿也。”苏则立马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才没有站出来。有一次,曹丕询问苏则与西域互市的事,“前破酒泉、张掖,西域通使,敦煌献径寸大珠,可复求市益得不?”苏则当即答道:“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曹丕默然无语。

后来,曹丕打猎时,负责围猎的官员失误,导致鹿跑了。曹丕大怒,拔刀想要杀死这些官员。苏则站了出来,劝谏道:“臣闻古圣王不以禽兽害人,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杀群吏,愚臣以为不可。敢以死请!”自此,曹丕对苏则有些忌惮。由于曹丕不知道苏则为汉朝流泪这件事,所以苏则没有遇害,与曹植的情况不同。

参考资料:1.《三国志》;2.《资治通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