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友谅不听此人建议,结果丢了江山,要不就没朱元璋什么事了

元朝末年,朱元璋之所以能在乱世中称雄,是因为他手下有常遇春、徐达、蓝玉这样的大将,作为朱元璋的大对头陈友谅手下也有一员大将,他就是张定边,陈友谅如果听他的话,这天下估计就没有朱元璋什么事了。

陈友谅不听此人建议,结果丢了江山,要不就没朱元璋什么事了

张定边身材魁梧,潇洒英俊,知天文识地理,武艺不凡,善于用兵,若论勇猛,张定边当属第一。作为明朝开国大将的徐达,在他面前也要稍逊一筹。张定边和陈友谅一样都出身沔阳渔民之家。在湖北黄蓬镇与陈友谅、张必先结拜为兄弟,自陈友谅起义,便跟随陈友谅生死与共,风雨同舟,共谋前程。可以说明朝的一大半江山都是陈友谅打下来的,他尽占江西、湖广之地。

陈友谅不听此人建议,结果丢了江山,要不就没朱元璋什么事了

后来朱元璋设计让陈友谅的老朋友康茂才写投降信,引诱陈友谅前来应天府(现江苏南京)。这时张定边力柬不让陈友谅率军前去,可是陈友谅不纳其言,一意孤行,当他率水军到达江东桥,呼叫康茂才时,无人答应,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双方在龙湾(现今江苏南京城郊)开战,陈友谅大败,死伤无数,因为潮落,陈友谅的船只被搁浅,他只好坐小船逃走。朱元璋派五路大军趁胜追击,顺势夺取安庆,陈友谅又无奈放弃太平,逃至江州。第二年陈友谅又派张定边夺回安庆,并让其镇守安庆。1361年,朱元璋亲率军讨伐,因陈友谅疏于防范,其部下轻松就攻破了江州,幸得张定边从安庆撤军回来相救,连夜带着妻子、儿子逃往武昌。朱元璋又趁机攻破了安庆。

陈友谅不听此人建议,结果丢了江山,要不就没朱元璋什么事了

陈友谅眼见疆土日益减少,十分愤怒,在五通庙他急于称帝,决定倾全国之力,打造百艘楼船,攻打朱元璋。张定边再三劝谏,新败之余,不应急进动师,现应安民息兵,整军坚防,待机出击。陈友谅不纳谏言,我行我素,1363年,陈友谅率领全国六十万水军,从武昌出发,进攻南昌,张定边建议兵分两路,一路直捣南昌,一路进攻南京,切断南昌和南京朱元璋的联系。可陈友谅并没有听张定边的建议,而相信南昌守将的诈降书,背地里南昌守将派使臣前往南京求援,陈友谅围城八十五日不攻,坐等朱元璋的而是万大军从容集结,兵临城下。

陈友谅不听此人建议,结果丢了江山,要不就没朱元璋什么事了

双方开战潘阳湖,张定边单刀直入,连斩朱元璋三员大将,最终不行被常遇春用箭射伤,陈友谅也在指挥作战中,中箭身亡,此时张定边不顾生命危险夜驾小舟,载陈友谅之尸,护谅之子陈理,逃回武昌。陈理年幼无知,受小人蛊惑,主动献城朱元璋,张定边知道大厦已傾,自感擎天无力,于是劝慰士卒,解甲归田,以待机复兴,说着不禁泪水沾湿衣襟,依依难舍。

陈友谅不听此人建议,结果丢了江山,要不就没朱元璋什么事了

陈友谅死后,张定边不愿做降城之将,从此遁入空门,不问俗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