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囚犯被判腰斩,拖着半截身子用血写下7个字,雍正赶紧废除

从人类社会有记载开始,避免不了的就是发生一些纠纷。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为了达到和谐相处的目的,社会上也慢慢产生了对纠纷予以裁断的机制,但公平公正是绝对的前提

在过去缺乏科学依据的年代,冤假错案时常会发生。虽然缺少破案的技术,但并不影响人们维护司法公正的决心,比如将纠纷诸于权威的活动就将这一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今破案可以用上的高技术,在古代基本没影,所有东西都是办案人员费时费力,顺着蛛丝马迹艰苦追踪。

看似正义的背后,其实是对审判者良心的考验

一个囚犯被判腰斩,拖着半截身子用血写下7个字,雍正赶紧废除

因为行政管理和通信手段都十分落后,如果碰上一个见利忘义之人,双方里外勾结,承受委屈的也永远只是你这个普通民众。有人可能会觉得有包青天,但历史上又有几个?

雍正时期有一个囚犯被判腰斩,被斩成两截后疼得在地上直打滚,沾上自己的鲜血拖着半截身子,在地上连续写了七个字,

吓得雍正赶紧将腰斩这一项刑罚废除

俞鸿图

这位囚犯名叫俞鸿图,出生在康熙年间。“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俞鸿图通过科举考试改变了个人的命运。雍正十年,他被选作监察科考,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

一个囚犯被判腰斩,拖着半截身子用血写下7个字,雍正赶紧废除

最初步入官场的时候,俞鸿图仍然保持着清廉的初心,同时尽量避免和许多朝堂大臣们之间的冲突。以免敌人在暗处进行排挤,造成自己的仕途不顺,甚至生命的终结。

随着群众们的呼声越来越高,雍正皇帝决定将其晋升。从表面上看,这是雍正皇帝对俞鸿图的重视;从根本上去看,这是雍正皇帝

为了加强思想的集中统一

消息在传出去之后,许多人就开始为俞鸿图送礼,后者早已料到了这一点,特意吩咐下人看好大门,拒绝任何携带礼品的人进入,态度很是坚定。

一个囚犯被判腰斩,拖着半截身子用血写下7个字,雍正赶紧废除

当时有人拒不收回,俞鸿图就让下人传达“

这种行为是需要受惩罚的,如果不加以收手,我会将其禀报给皇帝,到时候谁也救不了你

”。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拒绝欠别人人情。本以为俞鸿图会像包青天一样青史留名,谁曾想“自己的阵营”中却出现了一位叛徒——林氏。

小妾林氏

林氏是俞鸿图的小妾,她对主人的言行很是不理解。参加科举难道不是为了更好地改变个人命运吗?

如今金银财富放在个人眼前却不知道珍惜,这到底是何种操作

一个囚犯被判腰斩,拖着半截身子用血写下7个字,雍正赶紧废除

清官就是清官,能够坚守住原则底线,自然也就守住了初心。或许是时代大环境的影响,林氏一直觉得俞鸿图这样做有其他目的:更好地升迁,然后换取更大的财富和官职。

后来她找到了俞鸿图的助手,二者商议后决定从中获利。

在科举考试举行的前一天,林氏趁着俞鸿图脱掉官服之际,将科举考试的答案装在了他的口袋中,并带到了考场

为了避免作弊事情的发生,科举考试上的考官一般都需要脱掉外服。这时候由俞鸿图的助手拿出答案,然后送给之前给他们行贿的一个权贵之家,谁曾想第二年就被发现。

一个囚犯被判腰斩,拖着半截身子用血写下7个字,雍正赶紧废除

雍正皇帝得知这个消息后大怒,专程派河东总督来审查管理此案,后来挖掘出了两个关键人物——林氏和俞鸿图助手。

为了减轻对自己的处罚,他们最终诬陷俞鸿图是幕后的策划者

俞鸿图无力辩驳,因为没有争取可以证明这个答案不是自己放在兜里的。他接受了这样的现实,最终被判腰斩。

刽子手在执行后,俞鸿图拖着半截身子用血写下7个

品史君说

俞鸿图这样做,一方面是对自己清白的证明,另一方面是对这则刑罚的谴责。

消息传到雍正的耳朵后,后者随即下令将此刑罚废除,毕竟这样的行为在谁看来都是

恐怖

的代名词

一个囚犯被判腰斩,拖着半截身子用血写下7个字,雍正赶紧废除

敢同恶鬼争高下,不向霸王让寸分

”,听起来如此励志,但封建时代似乎有这样一个规律:清官斗不过贪官,忠臣斗不过奸臣,君子斗不过小人,总之就是好人斗不过坏人。

在品史君看来,时代的环境注定了宿命与命运的截然相反,不

过历史终究不会遗忘那些为国为民做出过突出贡献的非凡人物

,你认为呢?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