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徐海东与王震相交34年,徐海东临终留遗言:我死后一定要通知王震

前言

徐海东与王震相交34年,徐海东临终留遗言:我死后一定要通知王震

图|徐海东将军

提起徐海东将军,王震曾这样说:“海东大哥是我当之无愧的老大哥......我永远忘不了大哥......”

徐海东与王震

徐海东与王震,都是中国革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将,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誉。

毛主席曾称赞徐海东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毛主席曾对王震赞赏有加,亲笔为他题写:“有创造精神”。

徐海东与王震最初相识于1936年10月,在此后的34年的交往中,建立了同志加兄弟的友谊,他们之间的情义在将帅中也是一段佳话。

1936年10月,徐海东奉命率红十五军团去迎接红二、红四方面军,实现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

当时徐海东首先迎接的就是王震领导的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两人都从未见过面,但是却彼此久闻对方大名,见面后,徐海东和王震就像是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进行了十分热烈的交谈。

在交谈中,徐海东和王震各自谈了自己的身世和革命经历以及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由于他们革命经历和性格都非常相似,因此彼此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徐海东与王震相交34年,徐海东临终留遗言:我死后一定要通知王震

图|王震将军

他们都是工人出身

,徐海东在参加革命前当过窑工,王震在参加革命前,于1920年在粤汉铁路上当过机车上的铲煤工人。

他们都非常能打仗,而且战功卓著。

徐海东曾参加过著名的北伐战争,在著名的汀泗桥战斗中,曾率领一个排,取得歼灭军阀吴佩孚4个炮兵连的佳绩,以后又担任过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军长等职务。

1935年初,在鄂豫陕省委的领导下,徐海东率领红二十五军开展了创建鄂豫陕根据地的斗争,并多次粉碎了敌人的“反围剿”,建立和巩固革命政权。同年10月,率领部队取得了劳山、榆林桥两次战役的胜利,有力配合了中央红军的北上。11月下旬,又率红十五军团与中央红军并肩作战,取得了直罗镇战伟大胜利,在多次战斗中,徐海东都体现出了军事才能。

王震也是如此,他曾为湘赣苏区主要创始人之一,担任红六军团政委、中央军委分会委员、代理军区司令员,在湘赣苏区,英勇作战,有力地配合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获三等红星奖章。

1934年4月,湘赣红军在江西永新沙市取得了伏击敌第43军旅,毙伤俘敌旅长及官兵2000余人的重大的胜利,受到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通令嘉奖,此后王震又参与指挥了十万坪战斗,歼敌3000余人,取得了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后的第一个重大胜利,随后,他还参与指挥了陈家河、桃子溪、忠堡、板栗园等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有力配合了中央红军长征。

除了出身、能打仗相似外,徐海东和王震的性格也十分相似,都非常耿直,在危难关头和大是大非面前,他们的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毫不动摇。

自从第一次见面后,徐海东和王震交谈感觉就非常好,自此彼此就开始以兄弟相称,王震因为小徐海东几岁,就称徐海东为“徐大哥”,徐海东称王震为“王老弟”,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两人都是这么称呼彼此的。

徐海东与王震相交34年,徐海东临终留遗言:我死后一定要通知王震

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因工作关系,徐海东和王震相处得也比较少,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见过面,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两人之间的友谊,他们彼此都在心里面始终挂念着对方,时刻关心着对方。

战友情

在战争年代,徐海东患上了十分严重的肺病,但即便是重病缠身,他依旧坚持在战斗一线,始终不愿离开,直到1947年8月,一生驰骋沙场的徐海东被党中央送往大连养病,得知这一消息的徐海东,虽然有些气恼,但是却又无可奈何。

在去大连之前,徐海东的病情到底重到什么程度,大家心里并没有底,因为前方医疗条件有限,没有办法诊断清楚,在大连经一位留美肺科病专家和苏联红军的一位上校军医详细检查,断定徐海东的肺大部分组织已经坏死。

当医生得知他在前线的几年只靠中草药居然维持了生命,认为这简直是个生命奇迹,苏联红军上校军医听说他在病中还工作读书、看文件,十分震惊地说:“我不能理解他的生命力怎么可这么强!”

面对医生的震惊,徐海东还乐呵呵地问:“我还要养多久,才能上战场?”

上校军医面对意志力十分顽强的将军,赞叹地说:“你的精神会使你恢复的。”

就这样,徐海东盼望着养好病,重新走向战场,可是战争在1949年底已经基本结束了。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特意派陈毅到大连看望他,1951年5月下旬,周总理和邓颖超到大连,一下火车,就来到徐海东的住处。

徐海东一见到周总理,一把抓住他的手说:

“周副主席,我没有完成党中央交给我的任务!”

周总理见状摇了摇头:“你完成了任务不说,在病中还想着为党工作,中央的同志和毛主席都想念你呀!”

徐海东激动地说:

“我的身体不争气,一心想打仗,可战争结束了。”

徐海东与王震相交34年,徐海东临终留遗言:我死后一定要通知王震

图|徐海东将军和周总理

“胜利了,有条件了,你可以彻底把病治好,革命的进程长着呢!毛主席说,我们才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周总理安慰道。

徐海东点了点头。

在徐海东长期治疗养病期间,很多老战友不忘旧情,都十分惦念着他......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徐海东整天在家中养病,他了解历史靠看书听广播,对国际国内大事的了解,一靠文件、报纸、听广播;二是靠和战友聊天。

“一个人要有几个谈得来的好友”,这是徐海东的一条为人处世的哲学,他自小就喜欢结交,当窑工时,就有许多“把兄弟”,参加革命后,从生死的战争中,他又结识了许多最要好的战友,他走到哪里,那些个战友就追到哪里,哪怕是在徐海东生病的时候,也不例外。

在大连的日子里,中央一些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杨尚昆以及彭德怀、陈毅、叶剑英等老战友,凡是来大连开会、休养的 ,都要抽空去看看徐海东。

1956年一天,三位国家元帅同时来到了徐海东家中,他们是彭德怀、陈毅、贺龙,都是来参加军事演习的,工作之后,相约到了文化街75号。

徐海东和彭德怀,是长征结束时在陕北相识,两个人好多日子在一个炕头滚过,都以“粗人”自居;徐海东和陈毅,是在新四军淮北指挥部的同志,也是生死之交的战友,至于他和贺龙,虽然不是一个“山头”的,但两人在延安时,也成了好友,常常在一起下棋,拼搏起来谁都不肯后退一步,棋逢对手,往往是贺龙输给徐海东。

在大连相会时,贺龙硬是要和病号徐海东大战一局,别看徐海东病了多年,棋艺更胜一筹了。

彭德怀、陈毅眼看着贺龙是败局,从围观助战变成了参战,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三对一:三位元帅大战一位大将,六只眼睛瞪着徐海东手上的棋子,三张嘴对付一张嘴,一时间笑语和争吵的声音,打破了海滨小阁楼的宁静。

徐海东与王震相交34年,徐海东临终留遗言:我死后一定要通知王震

这些在战场上运筹帷幄的大军事家,在整军备战之中一丝不苟的将帅们,如今都收起了往日的威武,一个个变成孩子样,你争我抢,寸步不让。

老帅们除了给徐海东带来了战友的情意,还给他带来了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好消息,这次相逢,使养病中的徐海东很开心,他在孤独和病痛中也得到了莫大的安慰。

除了中共中央领导人和老战友前来看望徐海东外,王震在得知徐海东在大连休养身体后,专程从北京去看望与他分别多年的“徐大哥。”

当徐海东得知王震要来看他的时候,接连几晚都没睡好觉,王震到大连后,当地党政军领导同志向邀请他视察工作。

对此,王震直接拒绝了,他说:

“我这次来大连,一不视察军队,二不检查地方工作,我就是来看望徐大哥的。”

来到文化街75号徐海东的住宅后,“徐大哥”和“王老弟”紧紧拥抱在了一起,两人兴奋谈话到深夜,第二天在分别的时候,两人还进行了珍贵的合影,随后王震才依依不舍的同徐海东告别。

徐海东与王震相交34年,徐海东临终留遗言:我死后一定要通知王震

图|王震将军(左一)和徐海东将军(右一)合照

后来徐海东和王震以兄弟相称的事情,被传到了一位高级干部那里,那位同志十分认真的同刘伯承说:“称兄道弟,算什么!”

对此,刘伯承只是笑着说:

“他们都是工人阶级,可以称兄弟嘛!”

大连的海滨浴场好,可徐海东不能下海;大连的风光秀丽,他也不能游览,在那段岁月里,徐海东最大的享受,就是会友。

一开始医生怕徐海东会客多了会影响健康,后来发现,徐海东每次见到老战友,好像服了兴奋剂或什么有效力的、奇妙的药一样,他精神好、情绪好,病症减少,但如果隔一段时间见老战友少了,他的病情反而会加重。

面对徐海东的这种心情和愿望,他的老战友都深深理解,每当有老战友来到大连办公务的时候,日程表上的第一件事,往往是:“我要先去看海东同志!”

徐海东留遗言:“我死后一定要通知王震”

在此后的岁月里,只要徐海东有需要,王震便一定会到。

1968年,徐海东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尽管他总说“没什么”,但看得出是强打着精神说笑,这让徐海东身边的人十分着急,这时他的妻子周东屏想到了徐海东最亲密的老战友王震,便派大儿子徐文伯去找他。

王震在了解到徐海东的情况后十分着急,他跺着脚大叫:“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良久后,王震又安慰徐文伯:“我一定会将此事报告给总理,请放心,徐大哥的事情我一定义不容辞......”

徐海东与王震相交34年,徐海东临终留遗言:我死后一定要通知王震

图|周总理和王震将军

很快,王震冒着风险想办法把徐海东的情况报告给了周总理的秘书,请求周总理想办法。

周总理得到王震报告的徐海东的情况后,立即给北京医院打电话,嘱咐把徐海东的医疗关系转到解放军总医院,又叫秘书打电话告诉有关单位,一定啊哟保证徐海东所需要的氧气。

徐海东在昏迷中,得知是王震帮助他找到周总理后,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喃喃自语道:“王老弟,王老弟.....总理,总理......”

1969年3月31日,徐海东心急如焚,忐忑不安。

第二天中共“九大”就要开幕了,可他这位“八大”的中央委员,一直都没接到参加会议的通知。

这一天,徐海东从早晨等到中午,又从中午等到晚上,从晚上继续等到第二天早上,仍然没有等到通知,这天夜里,徐海东彻夜失眠,天好像真的塌下来了一般,这使他陷入了绝望之中。

从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徐海东当选为中央委员后,中央 每次开会,毛主席在问到出席会议的同志时,总是要问一句:海东同志来了吗?”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使这位老将军感到深深的慰藉,似乎旧病缠身的病痛也好了许多,可这一次他久久没能等到通知他去参加“九大”的通知。

当徐海东还在茫然之中的时候,与此同时,周恩来总理正在主持这一个紧急会议,他用低沉的语气宣布:“

毛泽东同志紧急提议,徐海东同志应出席第九次代表大会,并建议他参加大会主席团。”

徐海东与王震相交34年,徐海东临终留遗言:我死后一定要通知王震

图|毛主席和周总理

会场在沉静了片刻后,发出了一个个回声:“同意!同意!”

4月1日中午,中央办公厅的一位副主任来到了徐海东病床前,向他传达了紧急会议的决定,并问道:“你能出席今天开幕式吗?如果不能去,可向中央请假!”

绝望中的徐海东听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他流着眼泪,激动地说:

“主席提我的名,身体再不行,我就是爬,我也要爬过去!”

当天下午,人民大会堂内庄严肃穆,周总理见徐海东来到主席埃,紧走几步迎了上去,与徐海东握手问候,并亲手扶起徐海东,将他安排在座位上,随后,又转身对大会一位服务员说:“小推车一定要放到海东同志身边!”

在会议准备开始的时候,毛主席习惯地环视了一下会场,然后侧身问道:

“海东同志来了吗?”

“到了!到了!”徐海东又一次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忙答了一句,不知是什么力量驱动,他竟然站了起来,毛主席见状赶忙示意他坐下。

会议期间,进行了中央领导成员的选举,徐海东因为行动不便,不能投票,他便向附近的王震招招手,王震见状赶忙走到了徐海东身边,徐海东郑重其事的向王震行了一个军礼说:

“王老弟,我非常信任您,因我病重走不动,请您代我投票!”

王震深情地向徐海东鞠了一躬说:

“徐大哥,我一定照办!”

徐海东能将投票的权利交给王震,这也足以证明徐海东对王震的信任。

周总理看到这一情景,向徐海东和王震点了点头,三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会意的微笑。

党的“九大”召开后,徐海东再一次当选为中央委员。

徐海东与王震相交34年,徐海东临终留遗言:我死后一定要通知王震

10月20日深夜,徐海东接到通知“要准备打仗,要‘疏散’,必须在两天内离开北京。”

面对这一命令,徐海东有些没有好气地说:“我身体虽不好,不过,打起仗来,也不用你们保护。”

“不行,必须走,这是毛主席的命令!”

徐海东一向崇敬毛主席,相信毛主席,不管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只要是毛主席的指示和命令,徐海东坚决照办执行,这位年近70岁的老将军、老共产党员在听到这句话,沉思片刻后说:

“毛主席的命令,我执行。”

第二天上午,徐海东换上新衣服,刮了刮脸,准备和几位老同志告别,这时,王震主动来同徐海东告别。

“徐大哥!”王震说:“我们俩都是工人阶级出身,坚决拥护毛主席!”

徐海东含泪点了点头:“兄弟,你说得对啊,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王震紧紧握着徐海东的手,泣不成声地说:

“这次分手,恐怕再难见面了,徐大哥,我是不会忘记你的!请您多保重......”

两位老杭军,紧紧握着手,都不言声了,这无声的场面,比千言万语更让人动心,可任谁也没想到的是这的确成了两位将军的最后一次见面。

徐海东在达到郑州后,病情越来越严重,在临终前,他把儿子徐文伯叫到了自己身边说:

“我死后不要通知同我战斗过的战友,但是一定要通知王震。”

徐海东与王震相交34年,徐海东临终留遗言:我死后一定要通知王震

图|徐海东

1970年3月25日,徐海东将军病逝,在他去世后,徐文伯遵照父亲遗嘱,在郑州给王震发了一份电报,告诉了他这一不幸的消息。

王震在接到电报后,十分悲痛,一连几天吃不下饭,也不见任何人,后来他亲自写了一份数百字的唁电发到郑州,但被无理由退了回来。

1979年,党中央亲自为徐海东举行了追悼会,王震在参加完追悼会后,找到了徐海东的家属,他说:

“海东大哥是我当之无愧的老大哥......我永远忘不了大哥,他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他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历史功勋永放光辉,他将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