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前言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自此,中国人民开始了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至今日,日本亡我之心依旧不死,跟随美帝鼓吹中国威胁论,执意介入台海问题,甚至不惜武力干涉。

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之际,@风华绝代憨小二决定从即日起,以史鉴今,与众友一起重温历史,牢记国耻。以此激励新时代中国青年,铭记于心,奋发图强,警惕日本复活军国主义,争做“中国21世纪的抗日新青年”,敢为“民族之脊梁”,防患于未然,以免历史悲剧重演。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屠杀中国民众

十四年抗战,战火在湖南纠缠了七年。

仿佛在印证很久以前的那句话:“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在这里,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在这里,日寇挣扎了他最后的疯狂;在这里,六次大规模的会战,让热血深深刻进了土地。

惊涛拍岸,孤城死战,悲伤与反抗,苦痛与觉醒,去探寻那个年代支撑这片土地的力量,三千万湖南父辈做过的、经历的。

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之际,@风华绝代憨小二组接18个记忆的碎片,翻开一幅波澜壮阔的湖南抗战画卷——《用我一湘壮河山》。

湖南,倭寇的痛,中国的胆。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九一八事变90周年,勿忘国耻!

用我一湘壮河山·篇三:文夕大火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新墙河

新墙河,在湘北岳阳与汨罗之间。这条汛期水深不过两米,枯水期深不足两尺的小河,在长达五年时间里,一直是中日两国军队的对峙线。

新墙河南望百余公里,长沙城有个叫新河的地方,与新墙河只差了一个字。这一字之差,据说跟后来的一场人为大火不无关系。

大火发生时刻,周恩来、叶剑英等一批共产党人恰巧正在长沙城中,他们亲历了这场大灾难,也成为了第一批开展灾后救援的组织者。

那一天是1938年11月12日,又称文日。史称:文夕大火。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长沙城内大火熊熊

文夕大火之后,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论“坚壁清野”》的评论。

“我们完全不能同意这种不发动民众、不依靠民众、不关心民众疾苦地“火焚”办法。这种办法将要失去坚壁清野的本意,将使群众莫名其妙,将使敌人更可进行欺骗的阴谋。”

果然,在文夕大火之后,因为战线太长,原本还举棋不定,是否应该继续进攻湖南的日寇,放弃了南下的打算,并开始发动宣传机器,大肆攻击国民党政府,不体恤人民疾苦,蓄意制造火烧长沙的惨案。

那么,文夕大火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文夕大火警世钟

长沙市天心阁公园内,警钟长鸣,如泣如诉。一口大钟,两块巨大的断壁残垣,仿古的麻石地板,雕塑成文夕大火之后的长沙。凄凉、悲壮。

1997年,长沙市政协针对文夕大火一案,组织了一次调查,并将搜集整理到的回忆文章以及见证者的口述集结出版,名字叫《长沙大火》。主编梁小进,长沙地方史专家。

《长沙大火》一书中,除收录张治中等主要当事人的文章,还有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亲历者,提供了很多细节。

历史的真相,渐渐走向清晰。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长沙何健公馆旧址

1939年11月7日至9日,在长沙何健公馆,蒋介石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再次强调要在长沙实行“焦土抗战”。

他指责在此之前担任武汉警备司令的陈诚说,陈诚没有按计划烧掉武汉,是一个既不从令、又不从命的蠢人。

11月10日,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宣布,全城紧急疏散,并命令长沙警备司令鄷悌制定焚城计划。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时任湖南省主席张治中

第二天,日军占领岳阳,消息传到长沙,一时间谣言四起,不少市民以为“鬼子已杀到长沙城下”。

当时前线下来的伤员因医院爆满,不少人倒卧街头、呻吟呼号,群众误认为日寇到了近郊。省保安队的士兵为长沙失守时作焚城准备,在长沙市区四处扣车,以作运送放火燃料、器材及放火部队撤退之用,老百姓因此而更加感到了日军的逼近。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蒋介石坚持焦土抗战

11月12日上午9点,张治中又接到蒋介石发来的紧急电报,“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前妥密准备,勿误!”

张治中一收到电报,赶快召集长沙警备司令鄷悌和省政府的保安处处叫徐权,交给两个人办,由鄷悌主办、徐权协办。结果鄷悌一回到机关,马上召集他的参谋长和参谋处处长,要他们拟定焚城的计划。

焚城计划的全称叫做《破坏长沙计划大纲》,具体起草人是长沙警备司令部参谋处长许权。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长沙警备司令部参谋处长许权

下午4点,许权把计划交给鄷悌审阅,看完后,鄷悌改了一处地方。纵火器材和汽油煤油下发到每一个战斗连,鄷悌把连改成了班。

这是整个计划的错误之一,也是最大的错误,导致了后面的局面根本无法控制。

下午6点,张治中在计划中批示,“限明晨4点准备完毕,我来检阅。”交待完任务,张治中离开了省府,去宴请长沙的英美教会领袖。

鄷悌等人则开始为接受检阅忙碌起来。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黄埔军校时期的酆悌

11月12日,是国父孙中山的诞辰。当晚10点,长沙市长席楚霖率领300多人,举行了一场号称万人火炬大游行的庆祝会。

与此同时,长沙城内还有另外一批人,也开始在长沙大街小巷四处活动。他们正是准备接受张治中检阅的放火队员。

50个放火小分队,开始在墙上用石灰画记号,凡是写了“焦”字的房屋,旁边就放上一桶汽油或者煤油。

为了将准备工作做得更加完善,救火车也被灌满了汽油,变成了放火车。

两个小时后,长沙成了一个巨大的汽油库,一点就燃。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1931年的长沙城

这是第二个错误。在后来判断出是意外起火之后,警备司令部赶紧通知警察局长文重孚,要求出动消防车救火,可文重孚和警察局的人都撤走了,却是“警察局都撤走了,消防队也撤走了。救火车里全是汽油。”就这样,长沙城内一众大小官员,眼睁睁看着大火焚城。

11月13日凌晨两点,距离张治中检阅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突然,南门方向燃起大火,不到一刻钟,南门又有三处火起,紧接着,城内几百条火头窜向空中,大火开始在全城蔓延,长沙一片火海……

第一把火究竟从何而来呢?时任放火总策划的许权在回忆中写道:“我判断是一处失火,三起放火。”在《长沙大火》一书中,其中四个人的回忆,也印证了许权的判断。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梁小进、陈先枢著

“南门外伤兵医院失火。”——寇维勇

“军警在动员市民搬迁时乘机入室抢劫,怕败露提前纵火。”——徐石林《记长沙大火之夕》

“自卫团员丁森,基于义愤,自焚其屋。”

“一个意外失火导致全城被焚”。梁小进分析,南门外伤兵医院,燃起了长沙文夕的第一把火,最初的火源,很可能来自一个士兵的烟头。

“当时士兵的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常识。有个士兵在汽油桶旁边抽烟,其中有个老同志的回忆录里写得最详细,那个抽烟的兵是他的亲戚。后面事情不好了,那个士兵赶紧躲了回去了,都吓哭了,生怕要把自己拖去枪毙。”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长沙府学宫遗址

在长沙市天心区学院街,有一座花岗岩石坊,上题“道冠古今”四字,静静矗立于闹市之中。这里是长沙府学宫遗址。

长沙府学宫建于北宋年间,当年恢弘气派的长沙最高学府,仅剩这座高约10米,宽约6米的花岗岩石坊。

时至今天,石坊上仍有明显可见的乌黑的火燎痕迹,这是1938年文夕大火留下的,长沙府学宫付之一炬,同时烧毁的还有长沙城千年的菁华。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1915年的天心阁

自从康熙平定三番之后,长沙城基本上就没打过仗,所以一直修建得很好。特别到了太平天国之后,因为湘军起来,13个总督出自湖南,所以都在长沙修建的房子,比如左宗棠的房子在蔡锷路,有很多的好的房子、住宅、还有学校,正在兴建的学校。但是正是文夕大火统统毁了,基本上是毁坏了。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1931年的长沙

梁赐龙,1923年出生于长沙,父亲是妙高峰中学的老师。武汉沦陷的消息传到长沙,惊恐也随之而来。省府市府各机关单位,以及市民都在忙着转移。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文夕大火前的长沙

11月初,15岁的梁赐龙随着妙高峰中学,迁到了长沙河西九江庙的一个村子,离长沙城五十里远。刚搬到河西没几天,一天晚上,他被房东的喊声惊醒了。

“房东就喊我们,长沙起火了,你们快去看啊,你们家里可能烧了。我们就跟农村的小孩子,爬到后背山上,到了山顶上一看,朝东方一看,长沙地区那个地方,整个的黑烟往上面拱,一声响,有一道火光,一声响,有一道火光,整个的天空,那一片都是黑的,而且有很多的灰,烧成的纸片、布片向我们这边飞,我们站在山顶上,飞来的纸片有巴掌这么大,大概烧的是布片子,我们可以捞得到手里。”

梁赐龙幸免于难,而来不及转移的长沙城内的百姓,却遭遇了灭顶之灾。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时任长沙市长席楚霖

时任长沙市长席楚霖在回忆录里这样写道:

“大火发生时,市民从梦中惊醒,面对熊熊烈火,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老少妇孺的哭喊声和火烧房屋发出的爆炸声汇成一片,构成一幅极端悲惨的景象。”

喻家巷一位老人被大火包围,跳进水缸躲避,结果被活活煮死。

药王街伤兵收容所,十多名伤兵躲进一口水井,结果围墙倒塌盖住井口,全部被活埋。

湘江边,聚集了无数逃难的人群,结果有不少人被挤进冰冷的湘江,大量船只也因超载而沉没,淹死者不计其数。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天心阁被烧毁

当侥幸逃离火海的人们,回头再看,长沙城已经毁于一旦。一夜之间,大部长沙市民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

大火烧了五天五夜,火势停息之后,梁赐龙返回长沙。昔日繁华的长沙城已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焦炭瓦砾,整个城市弥漫着一股焦臭味。

“我记得我们在中山马路的口上,看到那里的粮仓烧了,还在起烟,整个地烧的那个谷子,拨开一看都成了白灰,到处是危墙断壁,有的地方一眼望过去看不到边,就烧成了一块坪了。”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长沙城被付之一炬

时至今日,人们对于文夕大火的起因依然众说纷纭,而“日寇已杀到长沙近郊新河”的谣言,无疑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在那个被战争阴云笼罩的夜晚,这个谣言加剧了人们的恐慌。

当天,负责北城点火任务的社训总队队长,正和队员们在一家酒楼吃饭。当他醉醺醺地走出店门,发现南城已是一片火海,以为放火的命令已经下达,自己要背上玩忽职守的罪名,吓得要跳湘江。

于是,北城没有点火。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

1938年时,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位于今长沙黄兴北路附近的寿星街2号。属于三益粮栈的产业。

文夕大火当晚,周恩来、叶剑英一直忙到凌晨才和衣而卧。第二天一早,就要撤往衡山,很多文件和设备需要清理。

两点左右,刚刚睡着的周恩来突然听到了警卫员邱南章的喊声。

在写给妻子邓颖超的信中,周恩来描述了当时的情形:“昨夜长沙火起,全城一炬。”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周恩来与叶剑英在长沙

周恩来等人向湘潭转移,此时前往湘潭的渡口上,挤满了从大火中逃出的难民,现场一片混乱。

周恩来马上指挥一批第三厅工作人员,组织起疏导安抚工作,渡口秩序慢慢恢复。

第二天一早,一夜未眠的周恩来又立即打电报,给政治部第三厅所属的四支演出队和抗日宣传队,指示他们赶赴长沙参与大火之后的宣传安抚工作。

烧了整整五天五夜的大火熄灭后,周恩来和田汉等人,率领抗敌演出队等人员近一百多人第一批回到长沙,展开救灾发动工作。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年轻时的田汉

目睹一片焦土的长沙,田汉在重返这座城市的第一时间,写下了一首诗,交与传唱,诗名《重访劫后长沙》。

长驱尘雾过湘潭,乡国重归忍细谈。

市烬无灯添夜黑,野烧飞焰破天蓝。

衔枚荷重人千百,整瓦完垣户二三。

犹有不磨雄杰气,再从焦土建湖南。

搭起戏台,抗敌演出队迅速发挥了作用。更多的市民被组织起来,他们开始救灾和自救,更多的物资开始调运进来,宣传安抚工作也积极展开了。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大火前的长沙茶馆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大火前的长沙城全貌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那一夜,长沙尽毁

11月19日,大火后的长沙出现了第一个市场,其中卖肉者3人,卖菜者2人。

11月20日,南门口和北门口,分别出现贩卖米粉和油饼的摊贩。

11月21日,省邮局开始在市内设立邮件收寄所,恢复邮政业务。

11月22日,大西门开始设立露天商场

11月29日,长沙火车站开始恢复营运。

11月30日,省电讯局在长沙北郊设立收报处,开通省内长途电话。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等着领取救济款的难民

这张照片拍摄于38年12月9日,文夕大火后一个月,拍照的人是雅礼中学的外教肖约,地点是在长沙教育会坪。照片中黑压压的人群,是来领取救济款的难民。

当时每位灾民可领法币5元的救济金,可以买大米100斤,在当时来说并不算少。

据统计,在整个救灾期间,国民政府及湖南省政府,先后发放救济款92万元,救济灾民12万4千人。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一片焦土的长沙城

12月22日,长沙市火灾临时救济委员会宣告各项工作结束。一片焦土的长沙慢慢地开始复苏。

随后,大批长沙市民回到长沙,在一片断壁残垣中开始重建家园,以罕见的顽强意志和勇气,坚持抗战,支援前线。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被大火焚烧后的坡子街

文夕大火中,长沙市近七百条街道被烧得片瓦不留,五百多条街道仅残存几栋房屋。明德中学、周南中学等数十所学校,变成废墟。

两千多年历史的贾谊故居,付之一炬。千年名楼定王台连同所珍藏的万卷善本古籍,在大火中毁之殆尽。

全市250多家米厂粮行,烧掉谷米190多万石,损失银洋1000万元以上。大火中所有湘绣绣庄连同绣品、画稿无一幸存。

长沙有名的江西富商余太华金号,其珍贵的国宝440颗汉印,在大火中连同保险柜一起被熔化成了铜块铁饼。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文夕大火后的断壁残垣

文夕大火震惊世界,巨大的损失、消失的城市,世人记住了它的名字——长沙。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人们开始重返家园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长沙发出不屈的呼声

然而,长沙还在。它将再次站起,坚定地迎向其后三场以此地为名的大会战,并用胜利来让它的名字,再次为世人熟知。

文夕大火,虽然将古老的长沙彻底毁灭了,却并没有毁灭这座城市的灵魂与血脉,热血与斗志。长沙人在遭受巨大伤痛后,仍以倔强之气,发出不屈的呼声,正如田汉在诗中吟唱的那样,“犹有不磨雄杰气,再从焦土建湖南”。

文夕大火过后,长沙四次成为中日军队交战的主战场,其中三次会战均以日军败退告终,成功阻击日军长达五年之久,成为抗战相持阶段主要正面战场之一。虽然长沙被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毁最严重的四个城市之一,但她却是唯一一个在战火中涅槃重生的城市。

二战中的血性城市:大火焚城后斗志热血不屈,阻击日军达五年之久

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歼敌无数

明天,@风华绝代憨小二将继续讲述用我一湘壮河山的第四篇——血火营田,重温历史,不忘国耻,以史鉴今,牢记使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