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讨厌纪晓岚
20多年前有一部清廷官场喜剧火遍大江南北,它就是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影片以和珅和纪晓岚的针锋相对为主线,以乾隆的“左右逢源”为辅线;以和珅搭台为主,以纪晓岚拆台为主,把一介翰林学士硬是写成了神探狄仁杰。剧中张国立和王刚老师饰演的二人演技精湛让人拍手称快。
时隔多年,这部20多年前的电视剧仍活跃在荧屏之上,然而当年的那代人中,不少人已经更换了“口味”。
很多人表示,儿时最喜欢纪晓岚,因为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从不与贪官污吏合流,在纪晓岚身上,正义永远被摆在第一位。每当看到纪晓岚既能在伸张正义的同时又能怼得和珅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看着就十分解气。我们那时候恨不得所有的坏人都被绳之以法,对于乾隆“护犊子”的行为,十分不满,甚至是耿耿于怀。
然而长大后很多人却更喜欢和珅,甚至不少人大骂纪晓岚。骂人的理由跟剧中和珅骂纪晓岚的理由简直如出一辙——假道学、假清高、无情无义、不食人间烟火。搞得朝廷上下仿佛只有他一个人是忠臣。
剧中,和珅不止一次表示自己才是大清的第一忠臣,他处处为领导考虑,忠于君上,但忠于皇帝并不代表忠于国家,毕竟封建社会的制度摆在那里,归根结底天下只是一个人的“玩物”而已,全天下百姓的利益永远是皇权的牺牲品。
而纪晓岚则不同,他忠于的是国家,是百姓的利益。和珅是大奸似忠,而纪晓岚则是真正的忠臣。这一点毫无疑问。所以对于很多人不喜欢纪晓岚,完全可以理解,对于骂纪晓岚的,则笔者不敢苟同。
为何喜欢和珅?
而大家之所以喜欢和珅,主要有两大原因。
第一,和珅在剧中承担了笑点最多。尤其是他饰演的和珅和张春年老师饰演的刘全,在纪晓岚的干预之下,二人经常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而这两位老师最厉害之处,就是能够把一个令人厌恶、痛恨的贪官塑造成了一个让大家喜欢、看着就乐,而且还会心生怜悯之情的“和宝宝”。
其实四部纪晓岚,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出,和珅是越来越搞笑,阴险、狡诈的成分越来越少,这也是整个剧本创作由一部掺杂点喜剧的探案剧变成了纯喜剧。而评分也是直线下降,这其中也是有原因的。
第二,和珅比纪晓岚更像“人”,更现实。纵观这几年我国影视剧“高分史”,除了主旋律题材颇受欢迎之外,就是一些敢于直面社会矛盾、揭露一些人性丑恶的影视剧。比如《我是药神》,又比如《人民的名义》等这些影视剧。大家之所以渍渍称奇,拍手叫好,主要是因为它更亲近人性,更贴合现实。
其实大家喜欢“和珅”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儿时的梦想是长大了要做“纪晓岚”,然而长大之后,自己真正处于江湖之中时,才发现自己已然活成了“和珅”。
能学到什么?
从和珅的身上,我们可以解读出这样两点,对我们个人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做人一定要讲人情世故。社会终究是人际关系社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这都是千年不变的亘古真理。有时候你费尽心思想要做成的事情,竟不如别人一句耳边话来得容易,这个相比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千万别小看了“串门”和“随礼”,我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很有个性,有些人认为随礼、走街串巷这些枯燥乏味还费钱,对于一些千年留下的传统嗤之以鼻,甚至是老一辈人的观点,都完全不理解。但这些都是维系“关系纽带”的手段之一,以前的长辈们常说人情世事一定要做,这就是原因。关系不要等到用到了之后才想着如何去建立。
比如,村中有人家患了“大病”,急需要钱,这时候村中的父老乡亲都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这在上世纪的农村是常有的事情。但是若你跟村中人的关系如果不好,平时见面连个招呼都不打,口碑过低。别人会借钱给你吗?想都不用想。
做人一定要讲究知圆守方。我们绝对不能做和珅那样的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中饱私囊,完全不顾他人的死活,毫无底线,为了钱无所不用其极。这是原则性问题,更是人性的贪欲在作怪,一个可以控制自己欲望的人,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反之,古代很多成功人士的下场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知圆守方就是要求我们既要学习纪晓岚,做事讲原则、讲底线。法外之事不可为,德外之事要慎重。赚钱也要有个准则,哪些钱可以赚,哪些钱要不得,心里也要有一杆秤。
又要学习和珅的处世圆滑之道,做人不要有鲜明的棱角。尤其是在职场中,少说话,会说话,处理好和自己领导之间的关系,比个人的业务水平更要紧。从一个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就能把一个人的情商高低看个大概,切忌不要自绝于他人。
最后,说句实在话,我们要的是纪晓岚的价值观,但是在现实人际社会中,我们却要多多学习和珅的为人处世之道。不要问具体的原因,因为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