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朝的历史中,“正一品”有几个?少的可怜!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朝各代的制度一直在不断发展。每而个朝代的官职慢慢在演化,也都有所不同,到了清朝,一共发展到了九品十八级的官阶。最高的官阶就是“正一品”,但“正一品”官职却是寥寥无几,参考历史资料发现,全国也仅仅只有七个这样的官职。

清朝的历史中,“正一品”有几个?少的可怜!

第一类官职是太保、太师和太傅。在早期,他们共同被称为“三公”,都有一定的实权,并且太师的权力是非常大的,也就是国家的总管级别。

到了清朝,这三种官职都是东宫的官职。太保负责保护太子安全,太师负责教文,太傅负责教武,这三者在品级上基本上是没有差别的。到了康熙即位,这三种官职基本上就已经是一个虚名了,慢慢变成了一个荣誉称号。

清朝的历史中,“正一品”有几个?少的可怜!

第二类官职是我们熟知的大学士。这种官职我们在古装剧中也是常见的,大学士一职也随着清朝的发展在慢慢改变。

话说清朝建国初期,只有三院,大学士也只分为三种。后来顺治帝登基后,改为四殿二阁,又经过了康熙,改为三殿二阁。直到乾隆即位,这才稳定下来,一直保持三殿三阁的形式,这时,大学士分为:三殿的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三阁的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

清朝的历史中,“正一品”有几个?少的可怜!

在军机处设立之前,大学士一直在内阁工作,直到设立军机处后,大学士的要务就减少了很多,一些军机政务大学士也不再负责。

但也有个特例,清朝时期左宗棠曾任总督大学士。除了有大学士的权利掌管事务之外,作为总督,他的权力自然就大一些。因为在战争方面,一些大学士无权处理的政务,他有权力管理。

清朝的历史中,“正一品”有几个?少的可怜!

第三类官职是领侍卫内大臣。清朝的内大臣是非常多的,但领侍卫内大臣却不是人人都能当上的。清朝时期对这个官职的要求就非常严格,出身或是武功等要求都是非常高的。这又为何呢?因为他们的职责主要是保护皇上的安全。历史上出名的领侍卫内大臣也有几个,例如康熙时期的索额图,以及后来的海兰察都曾任过领侍卫内大臣。

第四类官职是掌卫事大臣。这个官职虽然对大家来说比较陌生,但却也是不可缺少的。掌卫事大臣主要负责皇上的出行方面,包括礼仪、车马和安全等问题。这也算得上是皇上的亲近大臣了,毕竟,皇上出行时各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作为皇上身边的大臣,一定是皇上信得过的人。通常掌卫事大臣是在内大臣中挑选出来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也极为严格。

清朝的历史中,“正一品”有几个?少的可怜!

第五类官职是伊犁将军。伊犁在新疆,所以这个官职也是新疆的最高军政长官。清朝对新疆的领土是非常重视的,就设立伊犁将军这一官职,同时也被作为正一品官职。

正是有了这七个正一品官职的协调与配合,曾经清朝的繁荣盛世也离不开他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