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策反孟达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带领大军去接应他?

诸葛亮策反孟达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带领大军去接应他?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无论“阴谋论”是否成立,诸葛亮都是不可能率大军去救援孟达的。

诸葛亮策反孟达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带领大军去接应他?

诸葛亮不大举救援孟达,与“阴谋论”关系不大

近来,“诸葛亮故意害死孟达”的阴谋论十分流行。

这种观点认为:在蜀汉政权中,诸葛亮是荆州派,李严是东州派,二人有竞争关系。

而孟达,此前也是东州派,因此,他一旦降蜀,将大大增强东州派的势力,削弱诸葛亮的影响力。

诸葛亮策反孟达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带领大军去接应他?

因此,诸葛亮不派兵去救,反而让人故意走漏消息,害死了孟达。

我认为:“阴谋论”是否成立,还说不清楚,但这不是大军不去救援的理由。

“阴谋论”的关键,是郭模“诈降”,泄露了孟达要投降蜀汉的消息。

事实上,郭模“诈降”到底是诸葛亮故意要害死孟达,还是要促孟达造反,谁也说不清楚。

诸葛亮策反孟达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带领大军去接应他?

我个人倾向于认为这是为了促孟达早下决断。因为以当时形势,孟达迅速被击败是小概率事件。成功反水,并守住上庸的概率很大。

但既然这些事情说不清楚,姑且存疑,不说也罢。

但是,即或“阴谋论”存在,诸葛亮如果大军能进入上庸,那上庸是不是孟达的,还不是诸葛亮说了算吗?没有了地盘的孟达,还有什么资本联合李严,削弱诸葛亮?

诸葛亮大军进入并且控制上庸,显然是比害死孟达更有利的选择。

因此,诸葛亮不举大军入援上庸,与“阴谋论”没有什么关系。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两个。

诸葛亮策反孟达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带领大军去接应他?

1、孟达不需要,也不允许诸葛亮带大军来援;

2、孟达犹豫不决,诸葛亮大军救援的风险大。

孟达不需要,也不欢迎诸葛亮大军来援

一、孟达认为自己不需要诸葛亮大军来援

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

孟达的意思是:诸军足办,靠我自己就够了。

事实上,上庸三面阻水,孟达对于守城非常有信心。

当年,他自己还嘲笑刘封、申耽,“据金城千里而失之乎?”

诸葛亮策反孟达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带领大军去接应他?

看来,孟达对自己守住上庸很有把握,压根就不需要诸葛亮大军前来。

持这个想法的,也不仅仅是孟达本人。“诸将言达与而贼交构,宜观望而后动”。司马懿的将领,也认为孟达不容易对付,应缓缓图之。

总之,若非遇到司马懿这种人物,孟达确实靠自己就能守住上庸。

二、孟达不可能允许诸葛亮大军来援

诸葛亮策反孟达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带领大军去接应他?

李严在江州、孟达在上庸,确实有可能强大东州派的实力。

可是,假如诸葛亮大军进入了上庸,那上庸还是孟达的势力范围吗?

失去了根基的孟达,即使归顺了蜀汉,又如何助力李严,挑战诸葛亮呢?

就拿李严来说,他在江州时,诸葛亮只能以“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来迁就李严。而李严也曾拒绝守汉中等安排,不愿离开江州。

诸葛亮策反孟达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带领大军去接应他?

可是,当230年,李严率军支援汉中时,诸葛亮立刻就留下他和他带去的两万兵马了。

随后,诸葛亮与李严发生争端,诸葛亮轻易就把李严贬到梓潼为民了。

与李严类似,离开了根基,孟达什么都不是,他当然不愿意离开上庸。

因此,孟达不可能允许诸葛亮大军进入上庸。

孟达犹豫不决,大军前往风险极大

诸葛亮策反孟达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带领大军去接应他?

汉中到上庸的路途险阻难行。

当初,孟达自秭归北上控制房陵港后,刘备才派刘封沿着沔水东下会合。

而此后,魏蜀之间大打出手,各条路都打了个遍,唯独上庸到汉中一路,从来没有起到过主要作用。

仅有蒋琬曾经图谋过攻略上庸,但很快就在蜀军诸将联合反对下作罢。(另外,魏灭蜀时,多路进攻,曾有一军自上庸来会合)

因此,除非孟达的投诚非常有诚意,否则,大军下上庸非常危险。

孟达的投诚有诚意吗?

诸葛亮策反孟达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带领大军去接应他?

看看司马懿的说法: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促决之。

显然,在司马懿看来,当时的孟达根本就还没下定降蜀的决心。

而实际情况,则更加复杂。

《华阳国志》:

“达于是连吴固蜀,潜图中国......吴蜀各遣其将救达,宣王分诸将以拒之。”

孟达不但在魏蜀之间犹豫不决,和东吴也勾搭上了。

可以说,脚踩三只船的孟达,最后会不会选择诸葛亮,真不好说。

诸葛亮策反孟达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带领大军去接应他?

假如犹豫不决的孟达选择与魏国一起忽悠蜀国,那诸葛亮的处境,比“周鲂诈降赚曹休”要危险得多。

当然,另一方面:诸葛亮一出祁山时的形势非常有利,而断陇右之臂的收益比取上庸大得多,诸葛亮犯不着为上庸冒太大险。

孟达,虽有才干,但其智却不足以独拒司马懿;虽善言辞,却反复无常,无人诚心信任。最终,兵败身死,也算是咎由自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