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穷二白的韩国,凭什么位列七雄,又怎么成为战国初期的劲霸?

在我国战国史中,“七雄”中秦、齐、楚、魏、赵、燕都曾大放异彩,然而似乎只有处于四战之地的韩国,留下的故事少之又少,而与这个国家发生的一些战事,也都以韩国落败为结局。虽然“七雄”是指战国时期七国强大的国家,但并不是只有这七国存在,还有一些如鲁国、宋国等诸侯国尚存一战之力。而且与其余六国相比,一穷二白的韩国凭什么位列七雄之一,又怎么成为战国初期的劲霸呢?

一穷二白的韩国,凭什么位列七雄,又怎么成为战国初期的劲霸?

一、

韩出劲弩,名动天下

在那个兵荒马乱、以战止战的时代,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可以说是家常便饭,秦国孕育出无畏死亡的“虎狼”之军,齐国有鱼盐之利,楚国坐拥大片土地,魏国魏武卒天下第一,燕国、赵国也曾凭一己之力击败过这些大国,但是韩国的兵卒不足齐、楚的强壮,彪悍不如秦军,韩国又有什么能够抵御其余六国呢?答案只有一个:韩弩。

一穷二白的韩国,凭什么位列七雄,又怎么成为战国初期的劲霸?

韩国能让六国之人闻之丧胆的,也是韩人引以为傲的便是自韩国出的劲弩了,所谓

“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

。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这个射程不是开玩笑的,在那个防具落后的,医学条件不足的年代,只要被韩弩射中,基本就离死不远了。而且韩国劲弩不只射程远超其余各国的弩,其威力也不受距离限制,甚至能够做到

“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

,一举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杀器。此外,韩国的剑也不可小觑,韩剑异常锋利,皆

“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

,虽然都有些夸张的成分,但面对韩国的劲弩宝剑,就连不惧战死的秦军,都是两股颤颤,不敢直视。

二、

一国虽小,幸得明君

虽然韩国国土面积在战国七雄中是最小的,但能够在大国夹缝中存活两百余年之久,劲弩宝剑必不可少,但好在弱小的韩国,也有自己的明君。韩国的祖先,是晋国一个叫韩厥的卿大夫,那时的晋国正应了那句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虽然日薄西山之势,但其实实力依然不可小觑。虽然韩氏也曾是晋国位高权重的氏族,但到了韩厥,家族地位已经一落千丈,就连韩厥也是幼年丧父,被交由赵氏赵衰抚养。在韩厥成年后,虽然得到赵衰的欣赏、赵盾的提拔,但也只是晋国的一个稍有实权而封地不多爵位不高的寻常大臣,韩氏权势封地远不如手握兵权的赵氏、重臣魏氏,但发生了一件事,让韩厥与韩氏的地位权势水涨船高。

一穷二白的韩国,凭什么位列七雄,又怎么成为战国初期的劲霸?

下宫之难,晋国国君晋景公轻信赵同等人要造反的诬告,号召诸卿出兵攻打赵氏,赵氏一族遭受灭顶之灾,所有大宗族人被屠杀殆尽,数代以来沉积的雄厚家底毁于一旦。当所有晋国卿族落井下石之际,

只有韩厥念及旧主赵衰养育之情、赵盾提拔之恩,拒绝发兵攻打赵氏

,还顶着所有卿族的压力,据理力争赵氏的功过,晋景公动容,没有将赵氏赶尽杀绝。不仅如此,

韩厥还将“赵氏孤儿”赵武收入韩氏,百般呵护,再后又力保赵氏后裔赵武重新得封

。待到晋悼公即位,赵氏复出,韩厥迎来了人生事业的巅峰,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晋国正卿,直到后来“三家分晋”,韩能占一份,

“厥之遗惠矣”

三、革除弊政,惊现昙花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合力灭了晋国最强的智氏的赵、魏、韩三家,得周威烈王分为诸侯,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韩、赵、魏三家废鲁静公,瓜分了晋国剩下的所有土地,史称“三家分晋”,同时,该事件也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分水岭,历史的车轮,结束了漫长的春秋时期,滚滚向战国驶去。

一穷二白的韩国,凭什么位列七雄,又怎么成为战国初期的劲霸?

“三家分晋”为韩式带来了作为一国的荣誉,但也带来了无穷尽的战争,韩氏立国之后多有征战,尽管吞灭了春秋小霸之一的郑国,但面对日益强大的邻居魏国,韩国与赵国处处挨打,三晋之间矛盾不断。就在这时,一个改变了韩国国势的人出现了,他便是申不害,在其辅佐韩昭侯期间,韩国国势达到顶峰。韩昭侯八年(前355),韩昭侯实行改革,任用以“术”为主要思想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取得很大的成就,史称“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这段时间也可以说是韩国为期两百余年的昙花时刻吧,尽管强盛一时,但还是无法改变终将灭亡的结局。

战国时魏国首倡“变法”,成为战国初期“首霸”,秦、齐、楚、赵、燕、韩相继借鉴,在本国的变法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可惜的是,韩国处于四战之地,不仅被夹在魏国与楚国之中,还是西面秦国东出的门户,身边还有一个不敢动的东周,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虽然在昭侯时的短暂强盛之后,但韩国迅速衰落,屡遭列强欺凌,最终被秦国首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