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郦食其说降齐国立下大功,是什么原因,使得他落得个烹死的下场?

在楚汉战争中的齐国战场上,发生了一场悲剧。刘邦最信任谋士之一的郦食其,被齐王给烹杀了。在不久前,郦食其还是齐王的座上客,将齐王劝说投降成功。可是转眼之间,他却得到了如此的下场。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郦食其说降齐国立下大功,是什么原因,使得他落得个烹死的下场?

一、自告奋勇的郦食其。

在楚汉战争最艰苦的时刻,刘邦手下谋士郦食其来求见他。他向刘邦建议,自己要求劝说齐王投降刘邦。正在被项羽巨大的军事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刘邦,当然对此立刻就答应下来。

郦食其何许人也?他是刘邦最信任的谋士之一,也是辅佐刘邦起家的功臣。在刘邦率领部下西征关中的时候,郦食其看出刘邦的不凡,决定投奔刘邦。他见到刘邦,就义正辞严地责备刘邦对自己的态度。这让刘邦对他刮目相看,格外的尊重。

郦食其说降齐国立下大功,是什么原因,使得他落得个烹死的下场?

正是因为刘邦和郦食其性格相近,意气相投,所以两人的合作十分愉快。在郦食其的谋划下,刘邦轻取陈留,军队一下子扩大了数倍。从此,刘邦的实力大增,成为逐鹿中原的一支主力。而郦食其的弟弟郦商,也率军加入刘邦,成为刘邦手下排名前十的将领。

郦食其果然不负众望,他来到齐国后,为齐王分析天下形势。齐王在郦食其的威逼利诱下,投降了刘邦。齐国撤除了军事戒备,认为大势已定的齐王和郦食其天天饮宴作乐。但是就在此时,传来了让齐王愤怒的消息。

郦食其说降齐国立下大功,是什么原因,使得他落得个烹死的下场?

原来韩信率领的军队杀进了齐国,由于没有防备,齐国被打得大败。齐王将郦食其叫来责问,并且提出如果郦食其让韩信退兵,就饶了郦食其的性命。但是齐王的建议被郦食其一口回绝。于是,愤怒的齐王将郦食其烹杀了。一代出色的谋士说客落得了悲惨的下场。

二、深感侮辱的韩信。

在楚汉战争初期,刘邦不是项羽的对手。在彭城之战中,刘邦率领的五十六万大军惨败在项羽的三万精骑之下。在此后,刘邦采纳韩信的建议,亲自率领主力和项羽相持于成皋,韩信则率领偏师去经略北方战场。

郦食其说降齐国立下大功,是什么原因,使得他落得个烹死的下场?

在刘邦的牵制下,韩信的偏师得以大展身手。韩信攻下魏国、代国,然后在井陉之战中,击败了赵国的主力,占领了战国。他采纳李左车的建议,先声后实,迫降了燕国。此时的韩信的声名如日中天,让齐国感到了严重的威胁。

但是与此同时的正面战场上,刘邦的处境却日渐艰难。他多次被项羽击败,不得已跑到韩信那里求援。刘邦半夜潜入韩信的营帐,夺取了他的军符。当韩信早晨醒来的时候,他的军队已经落入了刘邦之手。刘邦把韩信的精兵带往成皋,却让韩信征发赵国没有服兵役的人去攻打齐国。

郦食其说降齐国立下大功,是什么原因,使得他落得个烹死的下场?

可是当韩信率军来到齐国的边境时,却得知消息,齐国已经被郦食其劝降了。韩信本来想要撤军,被他手下的谋士蒯通阻止了。蒯通说韩信受命刘邦攻打齐国,现在也没有得到回师的命令,而且刘邦派人说降齐国也没有通知韩信,韩信没必要撤军。

而且郦食其只是一个人,他凭借口舌之利,就劝说齐国七十多城投降。韩信则率领数万之众,经过一年的战争才打下了赵国五十多城。这样一比,你数年的战功还比不上郦食其这样一个腐儒吗?韩信听了蒯通的话,心中深感侮辱,于是发动了对齐国的战争。虽然韩信打下了齐国,可也让郦食其送了命。

郦食其说降齐国立下大功,是什么原因,使得他落得个烹死的下场?

三、狐假虎威中的狐狸郦食其,怒不可遏的老虎韩信。

在这个事件中,郦食其的死似乎十分不值。如果他没有参与到征讨齐国的战争中去,他也不会丢掉性命。不过我们如果从他当时的处境来看,就可以判断出他当时的心理,也可以看出他惨死的根源。

郦食其之所以主动请缨去劝降齐国,完全是一种赌徒的心理。这是因为他已经失去了刘邦的器重,急于立下奇功来挽回自己的威信。在不久前,郦食其为刘邦献上一个计策,那就是分封六国的后人为王,共同对抗项羽。

郦食其说降齐国立下大功,是什么原因,使得他落得个烹死的下场?

刘邦并没有看出这个计策的危害性,还兴高采烈地去刻王印,准备实施这个计策。张良得知之后,向刘邦指出了这个计策的弊端。那就是分散自己的力量,去为自己树敌。刘邦听了张良的分析,吓得没有吃完饭就派人销毁王印,并骂献计的郦食其是“竖儒”。

因为此事,郦食其在刘邦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因此,郦食其才会主动请缨去劝降齐国。不过,郦食其去劝说齐国投降,并不是他个人的能力出众,而是他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机会。但是,这个机会却是建立在韩信的行动之上的。

郦食其说降齐国立下大功,是什么原因,使得他落得个烹死的下场?

当时的齐国处于走投无路的地步。齐王本身就是反抗项羽的分封,自立为王的。在项羽的眼中,齐国是自己的敌人。而在齐国的正面,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韩信。齐国自知不是韩信的对手,一旦与韩信交战凶多吉少。因此处于进退两难境地的齐国,在郦食其的威逼利诱下,很可能会投降的。

不过,郦食其劝降齐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韩信大兵压境,对齐国施加沉重的军事压力。其实韩信早在井陉之战后,就开始对燕、齐两国开始了行动。燕国因为实力弱小,向韩信投降。齐国虽然没有投降,但是对韩信的军事压力也感到害怕。

郦食其说降齐国立下大功,是什么原因,使得他落得个烹死的下场?

郦食其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在韩信攻打齐国之际去开展他的劝降活动。果然在韩信的军事压力下,齐国投降了。可是郦食其在志得意满之时,却丝毫没有考虑到韩信的感受。因为即便没有郦食其的劝降,韩信依然可以顺利地打下齐国,郦食其其实是半路夺取了韩信大军的军功。

郦食其劝降齐国,就如同狐假虎威的狐狸一样,借着韩信的威力,来为自己谋求名利。韩信刚开始还想做被蒙蔽的老虎,撤军了事。但是在蒯通的提示下,韩信明白了自己是那头被套路的老虎时,当然怒不可遏了。因此,郦食其便成为了韩信进攻齐国的牺牲品。

郦食其说降齐国立下大功,是什么原因,使得他落得个烹死的下场?

我们看整个事件,刘邦的表现耐人寻味。由于刘邦的不作为,没有协调好韩信与郦食其的行动,造成了两人之间的矛盾。这样,郦食其枉送了性命,韩信则得罪了刘邦、郦商君臣,只有刘邦渔翁得利,得到了齐国。在此之后,韩信控制的地区与项羽接壤,严重威胁到了项羽的侧背。项羽的战略形势越发不利,逐渐走向衰亡。

结语:

郦食其去说降齐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郦食其将成为刘邦手下最大的功臣。但是他的成功是建立在韩信的军事行动对齐国的压力上,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感到自己深受侮辱的韩信发动了伐齐之战,借齐国之手杀死了郦食其。

郦食其说降齐国立下大功,是什么原因,使得他落得个烹死的下场?

郦食其的死有他自身的责任,他想要狐假虎威,夺取韩信大军的军功,自然遭到了韩信全军的报复。但是郦食其的死还有刘邦的不作为原因,正是刘邦的冷眼旁观,造成了两人自相残杀的悲剧。最终,只有刘邦渔翁得利,一举奠定了自己的胜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