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很多,为什么只有一次获得成功?

中国古代每个王朝都有很多农民起义,多数规模较小,没有资格进入史书。史书记载的大型农民起义数量也很多,比如陈胜吴广起义、黄巾军起义、李自成起义等,但绝大多数农民起义最后都失败了,真正成功的农民起义军只有一个,这就是朱元璋的红巾军。

朱元璋把元朝赶回大草原,建立了大明王朝。

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很多,为什么只有一次获得成功?

有人说刘邦和刘秀不也是农民起义军领袖吗,他们也取得了成功。

严格说,他俩都不是农民,是地主。

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在当地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跟当地乡绅都有亲密来往。刘邦小时候和卢绾一起学习《尚书》。刘邦的弟弟刘交还拜荀子的嫡传弟子浮丘伯为师,成了一名儒生。没有点家世背景,刘邦能当上亭长?

萧何、张良、韩信、曹参、樊哙等人就更不是农民了,至少在当地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刘秀是汉室宗亲,标准的皇亲国戚,家里有很多田产,毫无疑问是地主。

算来算去,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数量虽然多如牛毛,但真正获得成功建立王朝的却只有朱元璋的红巾军起义。

为什么绝大多数农民起义都失败了,朱元璋又凭什么取得成功?

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很多,为什么只有一次获得成功?

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1.农民起义的领袖素质太低,领导能力差,不能制定合理的战略,又容易满足,小富即安,缺乏进取心,带领队伍走向成功。

2.农民军的纪律太差,起义军领袖很难严格约束部下,容易走向分裂。

3.无法获得地方豪强的支持。

洪秀全、李自成、樊崇都是犯了这些错误。

洪秀全到了南京就在后宫里不出来了,没有立即全力北伐。洪、杨分裂,给了湘军崛起的机会。江南豪绅、读书人宁愿支持湘军、清军也不支持太平军。

李自成打进北京,没有建立稳固的政权。吴三桂都投降了,家人又被骚扰,结果又叛变。

樊崇的赤眉军也打入了长安,建立了政权,但把长安抢掠一空,最后被刘秀打败。

这三个原因可以归结为一个:没有获得文人士大夫的青睐,吸引大量知识分子加入,用知识分子的智慧领导农民起义队伍,带着知识分子走向胜利。

当然,要吸引儒家知识分子加入,就必须优待儒家知识分子,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农民起义队伍就变质了,变成了地主阶级武装。

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很多,为什么只有一次获得成功?

太平天国运动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站在清朝一边。

李自成起义时,知识分子站在明朝、南明和清朝一边。

樊崇起义时,知识分子、大地主都主动投靠刘秀。

唯一不一样的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的队伍超过一万人后,就有了很多知识分子加入,比如朱升、李善长、刘伯温等。

为什么朱元璋能吸引知识分子加入呢?

表面来看,原因是朱元璋认识到知识分子的重要性,优待知识分子。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朱元璋代表汉人,天生能吸引汉人知识分子加入。元朝是少数民族王朝,不重视儒家知识分子,硬生生把所有知识分子推到了对立面。

洪秀全也是汉人,如果他不打着基督教的幌子排斥儒家的话,那也能获得大批汉人士大夫的支持。可惜,洪秀全的策略错了,而且自始至终没有改变。

总结:农民起义失败是因为没有获得知识分子和地主的支持,农民武装没有变成地主武装。朱元璋获得成功是因为元朝排斥汉人知识分子。

大家也可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