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77年对越战争,武元甲听闻许世友少林寺出身,轻蔑地说了句:必胜

赵蒙生颤抖着双手,将一叠厚厚的老钞票摆在桌子上,折皱的纸币让原本就破旧的老屋显得格外的寒碜。他不禁回想起昨天,老母亲把家里仅剩那头的老母猪杀了,才凑出来这一摞碎钱,这些钱,都是同来给他死去的战友梁三喜用来还清债务的。这一场景,是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一个片段,讲述了一段围绕着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故事。谢晋导演的这部电影可以说是80年代最为经典的战争片佳作,歌颂人民解放军在中越战争中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光荣形象。本文中,我们缅怀历史,一起回顾那段距今已有40年的战争往事。

77年对越战争,武元甲听闻许世友少林寺出身,轻蔑地说了句:必胜

一、中越两国的爱恨情仇

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中越两国的历史关系。只有追根溯源,原本求末,才能缕清历史的逻辑,产生正确史观和爱国理念,明白人们前辈们改变困境的不易和对于当下美满生活的感动与珍惜。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越南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中国的行政区或者藩属国,一直受汉文化影响。直到17世纪末,被法国殖民者侵略,被迫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而中国也是同病相怜,1840年,鸦片战争后也开始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此后,更是进行了长达百年的民族自救运动。可以这么说,中越两国都有相似的文化与遭遇。

上世纪40-50年代,中越两国相继通过民族保卫战争驱赶侵略者,实现国家主权独立。并且,马列主义在两国广泛传播。而中国率先解决内战问题,实现革命理想。还积极援助周边国家抗击帝国主义侵略,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新中国热爱和平,敢于担当的形象。

77年对越战争,武元甲听闻许世友少林寺出身,轻蔑地说了句:必胜

1965年,中国更是抗美援越,积极守护着社会主义阵营。1975年在中越两国人民共同努力下赶走了美帝国主义。但是,越南新上任第一书记的黎笋却在苏联的利诱下,破坏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友谊,屡次骚扰我国南海的边境。

越南执政者这一忘恩负义的行为,必然是“众叛亲离,难以济矣”。最终在1979年,中共中央在经过充足的战略部署后,向全国下达了对越自卫反击的通告,向中国人民表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决心、也有能力来捍卫中国领土和主权不受侵犯,更向越南政府宣告我们战必胜、攻必取得坚定信念。

77年对越战争,武元甲听闻许世友少林寺出身,轻蔑地说了句:必胜

二、少林武僧能否“人和”

古代兵法有“天时、地利、人和”这一说法。天时,就是越南经过长达20年的南北内战,国力空虚。地利,就是中国解放军曾帮助越南抗美,对于越南的地形和状况比较了解。

古人还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要选出一个有威望统领军队并且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好将领,便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最后,邓小平把目光锁定在许世友将军身上。还坚定地说道:“

许世友在部队那么多年,我了解他的能力和才识。他做事谨慎,不自负,不妄为,我看好他。

然而,越方却对许世友将军不以为然,尤其是时任总司令的武元甲。在知道许世友的少年经历后,还嘲讽道:“

我原本以为会是粟裕带兵,哪知道是许世友,一个当过少林寺武僧的人还来带兵打仗。真是可笑,这一仗,必胜!

两军交战必有胜负,究竟是敌方骄兵必败,还是我方骥服盐车?战争胜负的所有焦点都聚集到许世友身上。

77年对越战争,武元甲听闻许世友少林寺出身,轻蔑地说了句:必胜

三、大侠是怎样炼成的?

1906年,许世友出生在河南省新县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年幼时的许世友就是农田里的“孩子王”,小小年纪就正义感十足,从小便立志成为一个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的大侠。

在许世友8岁那年,赶巧碰上旱灾,家里连粮税都交不起。实在没有办法,父母只能把许世友送去嵩山少林寺学武艺。毕竟有句古话“冻不死的葱,饿不死的僧。”在少林的八年,许世友身板变得格外结实,站如铁塔,坐如铜钟,武功也是日益精进,可谓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但是,许世友不像普通少林寺弟子一样与世无争、清静无为,反而嫉恶如仇,侠义心肠,认为功夫就是用来匡扶正义的。

77年对越战争,武元甲听闻许世友少林寺出身,轻蔑地说了句:必胜

一次回乡探亲时,偶遇当地的一个恶霸正在欺负老农。许世友先是言语劝告,哪知那恶霸甚是嚣张,还口出不逊。许世友本就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又被这一激。重重的几拳下去,那人便一命呜呼。

许世友也因这事被迫离开少林,四处漂泊。辗转了几年,因为有一身好武功被招入吴佩孚手下当兵。当兵的那几年,许世友看清了军阀的本质,无非就是占山为王,鱼肉百姓的地方“诸侯”。

1924年,许世友重新做出了选择,参加武昌国民革命军。凭借过人的武艺与胆识,许世友很快就当上了连长。作战技巧和战术素养也得到大幅提高,让许世友从“精兵”向“悍将”转变。

77年对越战争,武元甲听闻许世友少林寺出身,轻蔑地说了句:必胜

四、大侠的自我修养

有武艺,有谋略的人可以成为侠客,却不能让一个人成为大侠。想要成为大侠,必须要有崇高的理想,金庸说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为国分忧、为民解难才是一个大侠的本色。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完美诠释了现代侠义的内涵,共产党的理想就是解放中国,拯救百姓。终于,在1926年,许世友正式加入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人。一代大侠传奇的一生就此开始。

为了更好地实现理想,许世友坚定地走向工农红军一线,负责鄂豫皖苏区指挥作战的工作。1930年到1935年,国民党先后对工农红军进行了五次围剿作战。 蒋介石先是10万、20万兵力进行围剿。然而,工农红军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指挥,一次次地化解了危机。许世友也在一场场战役中积累了经验,等待着一个一展拳脚的机会。

77年对越战争,武元甲听闻许世友少林寺出身,轻蔑地说了句:必胜

此后不久,心有不甘的蒋介石在1934年发动“六路围攻”的猛攻,这场历时8个月的大战可谓是空前惨烈,红四军死伤惨重,被迫退守四川万源。如果万源再失手,工农红军将面临了生死困境。

能够在绝境中突破自我的人都是英雄,许世友恰好就是这样的人。

大面山旁,所有的红四军的将领都围在沙盘前,无声的场面足以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必须得守住万源,这是大后方唯一的屏障!

”徐向前严肃的说道。

张国焘走上前面,激愤的说道:“

这是必然,必须得集结火力。去硬碰硬,咱们红四方面军士气不能……

许世友还未等其说完,立马打断,说:“

论兵力必然不敌,还是得巧取

”,“

想要取胜,利用大面山的地形才是关键

”,许世友又一针见血地指出。

徐向前点点了点头,期许地看着许世友问道:“

你可有把握?

只要全军配合我的作战规划,这场一定完成任务!

”许世友坚决地看着徐向前。

好,我给你这个权力。给我保住万源!

77年对越战争,武元甲听闻许世友少林寺出身,轻蔑地说了句:必胜

一个用人不疑,一个胆识不凡。这场万源保卫战又会怎么地展开?

许世友有条不紊地指挥着部下,一连挖战壕,二连做木柱,三连抬石块……许世友还不忘提前让下属去适应地形,注意每一个角落和细节。还亲自前往前线去视察工作与鼓舞士气。

终于,在7月16日,国民党军队大举向大面山发动进攻。自以为占据人数优势,可以以摧枯拉朽之势歼灭工农红军。当国民党大军直入大面山时,眼看空无一人,以为工农红军早已弃山而逃,便放松警惕,高枕无忧。

将士们,给我杀!

”一声震天嘶吼,大面山红旗乍现。顿时大量的木桩,滚石从山上滚落。埋伏在山下工农子弟兵们抱着机枪向敌人冲去……

经过一夜的厮杀,在徐向前和许世友的带领下工农红军重创了国民党部队。守住了大面山,保留了红军有生力量。这场战争,完美地诠释了工农红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逆转精神和以少胜多的不屈意志,而许世友的名望,也经此一役在红军内部得到了极大提升。

77年对越战争,武元甲听闻许世友少林寺出身,轻蔑地说了句:必胜

五、英雄不问出处

然而,这样一位传奇将领,却被越南总司令武元甲因为当过武僧而瞧不起。这种狂妄自大的想法必然是要遭到惩罚的。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单一以一个过往的经历和自我狭隘的认知去评判一个人,只会让整个部队和国家为此行为买单。从1979年的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的重创越南北部的工业区和军事设备,击毙和俘虏越南军队近10万人。彻底抹杀了越南想要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也为以后长达40年的中越边境和平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1989年,中越边境矛盾基本淡化,1991年,中越关系逐步正常化。

文章的最后,笔者不由地想起毛主席那句至理名言:“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只有保持严谨和谦虚的态度,不能畏惧敌人,也不能轻视敌人,才能打得了胜仗,保得了国家。对越自卫反击战必然是中国战争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许世友将军更是中国英雄史上闪耀的“巨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