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巴菲特一生的财富之道|永葆对金钱的恐惧

作者:仙鱼君

如果你家里十岁左右的孩子语出惊人:“我要成为一个百万富翁,如果实现不了我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上跳下去。”

你会不会受到惊吓并立刻教育孩子一顿?

说出这句话的孩子,就是巴菲特,当时他的这番言论吓到了父亲的朋友。可谁能想到:多年后,这个flag成真了呢!

巴菲特的股神之名我们都如雷贯耳,他的成功之路相信很多人都了如指掌:

巴菲特一生的财富之道|永葆对金钱的恐惧

从一个有经商天赋的童工开始做起,他用100美元发家,不到17岁就自食其力买下了一座价值4000美元的农场;并在17岁高中毕业那一年,决定创业,但被父亲阻拦了。否则,我们现在看到的可能是商人巴菲特,而不是投资家巴菲特。

那,除了巴菲特的投资理财能力,他还有哪些观念是适用于我们每个人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本巴菲特的人生哲学。

巴菲特的人生哲学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巴菲特,但我们都可以学习他优秀的财富理念和人生智慧。

《巴菲特一生的财富之道》一书是财经作者张亮所著,他致力于人物传记和经管类图书的创作,多年来大量的采访和深度调研,为他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巴菲特一生的财富之道|永葆对金钱的恐惧

大多数介绍巴菲特的书籍,都会更着眼于巴菲特本人的投资理念和精彩“战绩”;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对巴菲特幼年的家庭和求学经历、生活经历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小小年纪就产生对金钱的执念,不止是由于天赋,还包括幼年因金钱的缺失而带来的匮乏感,让小巴菲特认识到金钱的重要性,埋下了渴望赚钱的种子。

过度急于赚钱,当然未免走了“快路”,比如他曾在高中毕业后准备辍学创业,这个时候,一个有着人生经验和足够权威的父亲,引导他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除了投资理念,教育和巴菲特多年积累下来的人生哲学,更值得每个人学习。

下面我来说两个巴菲特一以贯之的生活准则:

巴菲特一生的财富之道|永葆对金钱的恐惧

学会恐惧金钱

第一条就是,学会恐惧金钱。

巴菲特与金钱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他痴迷金钱,但也对财富的增长充满恐惧;他一生资产不断翻倍,却是个“吝啬鬼”。

这是因为:巴菲特比任何人都了解金钱的力量:它本无善恶之分,全看把握在谁的手中:它可以带领人们改变世界,但也可以反噬人的内心摧毁这个世界。

所以巴菲特一边把追逐金钱视为人生成就感的重要获得渠道,另一方面也会担忧财富的积累会不会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所以这里就来到了他的第二条原则:不把钱当钱。

巴菲特一生的财富之道|永葆对金钱的恐惧

不把钱当钱

当一个人把目标定为赚钱时,往往会求而不得,因为金钱产生的诱惑会影响他的判断。

巴菲特的成功,在于他从不把钱当钱,他只是在用科学的方法去增加一串数字,所以他才能始终保持理性状态。

这从他的“吝啬”也可以窥见。

巴菲特是一个不懂得享受成功的人,他似乎从来不知道用赚来的钱来补充他的物质生活。

每一个见到巴菲特的人,几乎都不敢相信站在自己眼前的人是巴菲特,他不修边幅,头发乱糟糟,衣衫满是褶皱;除非衣服破到无法穿的地步,否则他绝不会添置新衣。

在他眼中,金钱似乎是神圣不可亵渎的,任何消费都是一种罪孽,甚至连节食也是在节约金钱。

有一次他拿出1万美元支票与女儿打赌,如果自己体重增加了就把支票给她;但他实在心疼那1万美元,他开始节食,甚至不进麦当劳吃自己最喜欢的高热量食物。

这一切都是源于他对金钱的恐惧,他排斥纸醉金迷的物质生活,为了避免自己沦落,他一直保持着朴素节俭的生活作风。

坚持一生的他,终于做到了只把金钱的增长看做数字的增长,他只关心如何让财富增长而不是消耗财富。

巴菲特一生的财富之道|永葆对金钱的恐惧

当一个人开始对金钱产生恐惧时,才是真正认识了财富的奥妙。

小结

看每个传奇人物的传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看他的成功如何复制;而是吸取他的人生哲学。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的巴菲特,在儿童时期看到那本《赚到1000美元的1000个方法》时,也未曾预料到自己如今的成就。

人生不设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走得更高,看得更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