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箩筐分享|一文了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软件开发过程

如今的汽车越来越智能化,无人驾驶亦非遥不可及,届时人们只需要坐在车里休闲喝茶即可到达目的地。然而,在智能汽车的内部却是人们察觉不到的密密麻麻的线路以及无处不在的电子器件在工作,这就是汽车的“大脑”——电子控制系统。正是这套越来越复杂的电子控制系统完成辅助甚至替换驾驶员的动作,实现对车辆运行状态的监测与控制,使人们的出行更轻松、简单、安全。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发展过程——由简及繁

回想七十年前的汽车,电子设备仅有起动机、电池、车灯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四十几根导线就可以满足整车的电子部件需求。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IT技术的发展,汽车业掀起一场电子电气化浪潮,各种安全配置随之诞生。搭载软件系统的电子控制器开始在汽车上生根发芽。随着控制器数量逐渐增多,不同控制器之间需要解决通信问题,CAN总线、LIN总线应运而生。2007年奥迪Q7和保时捷卡宴的线束总长度突破6km,不断增加的线束长度以及越来越多的控制器给车企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随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开始向集中化发展。目前特斯拉Model S以及Model 3线束长度大约3km和1.5km。

箩筐分享|一文了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软件开发过程

汽车各大系统的软件功能逐年快速增长

线束长度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由简及繁的巨大变化,软件作为电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更趋于复杂化。

汽车电子软件发展趋势

ECU整合度将提升

早在去年,大众就宣布力争让汽车上只有一个ECU。在一些供应商巨头内部,确实也在这么做。特别是在ADAS和自动驾驶下,整合的ECU架构尤为重要。

ECU将承载更多的传感器

未来汽车将需要更多的传感器来感知环境,以及依靠传感器来保证冗余设计。这对ECU的能力来说也是考验。不过高级算法与机器学习的发展,有望取代一部分传感器,减少传感器数量。

汽车以太网发展

长期以来,汽车ECU都是在一个封闭的网络环境下。不过随着智能汽车技术、物联网的发展,很有可能会催生汽车以太网,实现跨域通信。不过如何保证功能安全,这将又是对汽车软件的一大考验。

数据量的提升、HAD的冗余要求、互联环境下的安全保障,以及跨行业标准协议的需求很有可能催生汽车以太网,并使其成为冗余中央数据总线的关键助推因素。以太网解决方案可以实现跨域通信,并通过添加以太网扩展,例如音-视频桥接(AVB)和时间敏感网络(TSN)等,来满足实时性要求。

本地互联网络、控制器区域网络等传统网络将继续在车辆上运用,但仅用于封闭式的低级网络,如传感器和执行器等。FlexRay和MOST等技术有可能被汽车以太网及其扩展(如AVB、TSN等)取代。

整车企业会严控与功能安全及HAD相关的数据互连,但将为第三方访问数据开放接口

发送与接收安全关键数据的中央互联网关将始终直接且仅连接到整车企业的后台,第三方会被允许进行数据访问(被监管法规排除的场景除外)。然而,在车辆APP化的推动下,资讯娱乐系统的新兴开放接口将允许内容和应用程序供应商加载内容,而整车企业将尽可能严格地保持各自的标准。

目前的车载诊断端口将被互联通讯方案取代。通过接入整车物理端口来读取车辆数据不再必要,登陆车企后台即可。车企将在其后台开放若干数据接口,以满足若干特定场景的需求,如失窃车辆轨迹追踪或个性化保险等

汽车将在云端结合车内及车外信息

虽然非车企以外的企业参与程度仍取决于监管法规,非敏感数据(即非隐私或安全相关数据)仍然有望更多地在云端进行处理。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大数据分析将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数据处理,并将基于数据处理结果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

基于数据的自动驾驶的应用及其他各项数字化创新将依赖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当然现在仍然不清楚不同企业间的数据共享将如何实现、由谁实现,但主要的传统供应商和技术企业已经开始建立有能力处理此种海量数据的集成化平台。

汽车将应用双向通信的可更新部件

通过车载测试系统,汽车可以实现自动检查功能和集成更新,从而推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增强或解锁产品的售后功能。所有ECU都会与传感器和执行器交换数据,并检索数据包来支持创新性用例,如基于车辆参数的路线计算。

OTA更新是HAD的前提条件,它还将有助于开发新功能、确保网络安全,并使车企得以更快部署功能与软件。事实上,正是OTA推动了本文提及的多项整车架构上的重大变革。

为实现类似智能手机那样的升级性,汽车行业须克服限制性的经销合同、监管要求和安全与隐私问题等诸多挑战。整车企业将与该领域的技术供应商密切合作,在OTA平台上实现车队标准化。

车辆将在全寿命周期内获取功能性及安全性升级。监管部门可能强制要求软件维护,来确保车辆设计的安全完整性。更新和维护软件的责任将在车辆维护与运行领域催生新业务模式。

中国将成为汽车软件及电子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中国的整车行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发展。国产汽车行业的进展不仅体现在传统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制造上,也同时体现在了诸如汽车电动化、共享化、互联网化、无人驾驶化等所谓“新四化”上。国产汽车软件及电子的发展,也会借此东风,不断取得新发展。

国内一些车企在上面软件发展趋势中也有所动作:

ECU整合:比亚迪早前宣布在最新的e平台上实现仪表、空调、音响、智能钥匙等控制模块10合1,使整车控制模块线束大幅减少,降低模块故障率以及提升生产装配效率。

汽车以太网:上汽集团早前推出了基于全新电子电气架构的电动车平台——Double E架构,核心亮点之一是采用了支持海量数据极速传输的以太网技术。

整车厂商开放数据接口:比亚迪早前上线了汽车智慧开放平台,并通过该平台将车内信号封装为数百个API。开放的API内容涵盖车身、行驶数据、车速、全景、空调、雷达、充电设备等18类数据。

云端数据处理:阿里巴巴推出的AliOS智联网汽车解决方案,其一大亮点是充分发挥了阿里云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优势,借助阿里巴巴的生态能力,赋能合作伙伴更好探索“数据x智能”驱动的新型业务模式。

OTA:上汽与阿里巴巴合作的斑马智行在2017年底/2018年初完成对近40万台荣威/MG品牌乘用车的OTA升级,受到了业内极大关注,堪称是智能汽车在华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汽车软件和电子系统的新时代已经开启。此前业内奉为圭臬的业务模式、客户需求和竞争格局都将发生剧变。我们对即将产生的产值和利润持乐观态度。但若想从变革中获益,汽车行业的所有参与者均应根据全新的环境,重新思考和谨慎定位(或再定位)自身的价值主张。

转载自一览众车,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本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