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山西广胜寺的明应王殿内,有一个《尚食图》,里面竟有“土冰箱”

作者:历史解密坊

在我国境内,很多寺庙中都有保存完好的壁画,它们不仅清晰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还为我们揭秘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比如,在山西洪洞县有一座广胜寺,其中一幅名为《尚食图》的壁画让专家们很感兴趣,里面还有一个画面被载入了历史……究竟《尚食图》画了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

山西广胜寺的明应王殿内,有一个《尚食图》,里面竟有“土冰箱”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洪洞县隶属山西省临汾市,以著名的“大槐树寻根”而举世闻名,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从全国各地来寻根,因此洪洞县被誉为“华人之根”。除了“大槐树”之外,洪洞县还有上百处古代遗迹和民俗展览馆,无一不在讲述着洪洞县的悠久历史。最值得一提的是,洪洞县还有一座千年古刹——广胜寺。史料记载,广胜寺始建于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不过最初该寺庙叫俱卢舍寺,后来在唐朝代宗皇帝李豫重修之后赐名广胜寺,并一直完好保存至今。

山西广胜寺的明应王殿内,有一个《尚食图》,里面竟有“土冰箱”

广胜寺内建筑众多,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水神庙,主要供奉霍泉神。水神庙由三个部分构成,即山门,仪门和明应王殿,尤其以明应王殿内的壁画最引人注目。考古专家表示,元代时山西一带戏曲盛行,于是人们在明应王殿内绘制了大量的戏曲壁画,比如《龙王降雨图》,《祈雨图》,《玉渊亭图》和《尚食图》等等。虽然已经过去了600多年,但是这些戏曲壁画却都保存得完好,艳丽如初。

在这些壁画中,最精美的是《尚食图》。专家经过考证,确定《尚食图》的作者是元代画师赵国祥和王彦达等人,画面描绘了水神天宫的生活场景,因为内容主要是进膳,所以得名《尚食图》。在画面中,描绘了共计9名侍女,她们全都身着华丽的服饰,看起来体态祥和,其中七个人围在案台前准备食物,另外两人则在一旁烧火熬汤。画中九个人都描绘得栩栩如生,各种进膳器具都一应俱全,如金壶,金碟子和金碗。

山西广胜寺的明应王殿内,有一个《尚食图》,里面竟有“土冰箱”

仔细观察,您或许还能发现奇特之处。比如,在桌子底下放了一件木斗,里面堆放着青色的水果,并且还有一块白色的东西。一开始,很多人看到这个木斗都不理解,尤其对白色的块状物体充满好奇,甚至有人表示它是一块白布,但后来专家们经过研究破解了木斗的奥秘,结果也令人感到惊奇不已。专家表示,木斗中的白色块状物体是冰块,她们将水果和冰块放在一起能起到保鲜的作用,因此这件木斗可以看成冰箱。

其实,古人用冰的历史起源很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铸造了冰酒器,并且在唐宋时期古人就用冰降温保持室内清凉。比如,唐朝杨贵妃爱吃岭南荔枝,而送到都城洛阳有3000里,若不是用冰块保鲜她是吃不到的。到了元代,用冰块保鲜也就变得很常见,并且还多贩卖冰块的商铺,让家家户户都可以用上冰块。

山西广胜寺的明应王殿内,有一个《尚食图》,里面竟有“土冰箱”

除了这件木斗冰箱之外,还有一样东西也让专家们很感兴趣,即两个小侍女烧的火炉。其中一个侍女站在一侧,一只手准备将陶罐提起来,或许是太热的缘故,她另外一只手护着头部,看起来十分有趣;另外一个侍女则蹲在地上,一手拿着生火的蒲扇,一手则伸入炉膛内放什么东西。专家们表示,古代生火基本上都是木材,但画面生火的材料看起来就不像是木材。后来,专家们经过深入研究,确定生火的材料是煤炭。

山西广胜寺的明应王殿内,有一个《尚食图》,里面竟有“土冰箱”

我们都知道,煤炭是近代以来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但古人在何时使用煤炭却一直存在争议。在《汉书·地理志》中记载:“豫章出石,可燃为薪”,这是关于煤炭最早的记载,但是那时候却没有人使用,甚至一直到唐宋时期,煤炭都没有被大规模开采和利用。直到元代,煤炭才开始被广泛使用,比如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就描述了很多用煤的场景。现如今,在元代壁画中也看到了用煤生火的场景,就完全可以得出结论,元朝时期煤炭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因此这幅壁画也被载入了煤炭史册,成为了烧煤的证据。

山西广胜寺的明应王殿内,有一个《尚食图》,里面竟有“土冰箱”

壁画是最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之一,而且它比文字更加形象,直观地还原了古代社会生活的原貌,让我们也能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因此,我们也要保护好这些壁画,让它们能永远地保存下去,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参考资料:

《洪洞县志》作者:洪洞县志编纂委员会,出版社: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