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知否》盛家只是个五品小官,为什么能吸引小公爷这样的贵人来读书?

盛家本是商贾出身,盛竑的爷爷白手起家创下不少基业,便想着改变自己商贾的身份,随后以丰厚的聘礼娶了一个落魄的官家小姐。

这位官家小姐生了三个儿子,老二就是盛竑亲爹,曾经轰动一时的探花郎。

到盛竑这一代,上有嫡母勇毅候嫡女的身份帮他打点,下有大伯父家的盛维表哥出钱出力,在加上自己刻苦读书,又万分小心的混官场,才守住了那一点的官职家业和名声。

虽在京为官,但不过也是个小小的五品,在王公贵族挤破头的京城,盛家的存在感太小了。

《知否》盛家只是个五品小官,为什么能吸引小公爷这样的贵人来读书?

可就是这个五品官家的盛家却开了私塾,连齐国公家的独苗小公爷都每日过来读书,侯府的嫡子顾廷烨也要来。

两个身份显赫的贵公子,为什么要到一个五品官的家里读书呢?不怕别人笑话自降身份吗?

1,

贵人们不惜下交也要来盛家读书,首先肯定是老师好。

我们先来说说开私塾的这个庄学究,是盛竑几年前就开始邀请的,为了表示尊重,盛竑还特意辟出府内西侧的一个小园子,连日修整好给他居住。

恳请的书信前前后后地写了一打有余,礼物也送去了好几车,盛竑这么看中他,无非是这位先生的教学质量高。

《知否》盛家只是个五品小官,为什么能吸引小公爷这样的贵人来读书?

而且他的教学内容很有针对性,他知道学生求学的目的,所以讲的都是跟科考有关的内容。

他的学生几乎都参加过科举考试,所以手上有大量的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他会在授课的时候拿出一篇文章做示范,好的就指出好在哪里,落榜的就点出哪里不足。

如今学子读书大多是为了科举考试,所谓达则兼济天下。

想做官,这并无不可对人言的,但中第后呢?

目光短浅,言语乏味,在仕途上焉能长久?上去了也得掉下来!

功课得扎实,腹内诗书满腹,自是水到渠成。

像这样的老师,在现代也会很吃香吧!

盛竑对庄学究能来府里授课,很是欢喜,觉得自己儿子以后的前程更有望了。

言语间叮嘱儿子,好好求教不可懈怠,不许仗着自己有些功名就招摇傲气。

既然这么好的老师来了盛府,小公爷和顾廷烨自然是慕名而来求教的。

而且小公爷以前就上过庄学究的课,那会儿学究还住在破草堂,小公爷天天往那跑,郡主都觉得委屈了孩子。

《知否》盛家只是个五品小官,为什么能吸引小公爷这样的贵人来读书?

现在盛家给学究备下了这么好的房子,硬件准备得也齐全,比那草堂要强多了,如此一来郡主也放心儿子到盛家来念书。

不过就是这个私塾里有盛家的女儿们,为了防止他们起了歪心思勾搭自己的宝贝儿子,郡主娘娘也颇费了一番心思。

在拜会盛家老太太时,两家人在一起聊天,居然神奇地发现,齐国公府和盛家的媳妇王氏娘家还有些七拐八绕的亲戚。

这下孩子们之间就成了姐妹兄弟,自然也没有什么大的避讳了。

郡主娘娘虽然自持高贵不愿下交,但终究也没有说什么。

《知否》盛家只是个五品小官,为什么能吸引小公爷这样的贵人来读书?

2,

盛家虽然是个小门户,但好不容易熬出头的盛竑,对孩子的学业可真是舍得花钱。

盛竑官职小,没有多少俸禄,父亲在世时,宠妾灭妻干了不少荒唐事又折进去一些家产,后来又遇到想吞并他们家产的三房老太爷。

嫡母又要顾着他的学业,又要跟三房打官司,这才保住了一些,眼下也全给了他。

盛竑自己没有多少钱,但有个商贾堂哥盛维。

盛竑在仕途上一路的高歌猛进,少不了盛维给他用金钱铺路,当然,作为回报,盛竑的官声也帮了盛维不少。

亲戚官商倒也相处的融洽。

盛维自己的儿子学习上不行,那肯定要指望盛竑的儿子,能继续当官,而且越大越好。

所以盛竑的嫡长子长柏四岁就开始启蒙,每日早起晚睡的刻苦读书,而盛维能给的最大帮助就是钱。

《知否》盛家只是个五品小官,为什么能吸引小公爷这样的贵人来读书?

请庄学究来授课就送了一车又一车的礼物,只要是长柏需要的书籍或是资料,他也不惜重金地买到。

当初顾廷烨在盛府初遇长柏时,看到了他掉在地上的堪舆图,内容是燕云十六州。

顾廷烨大惊,这幅图他都没有看过,便想着借过来看一下。

顾廷烨是什么身份,侯府的嫡子,而顾候府又是武将出身,要什么样的堪舆图没有,可偏偏这个五品官的盛家就有侯府都没有的东西。

足见盛家对长柏的培养是下了血本的。

就像明兰说过的一句话:“我家就是书多”。

能跟这样人家的孩子一起上课,对将来的科考也是有益处的。

《知否》盛家只是个五品小官,为什么能吸引小公爷这样的贵人来读书?

毕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想来京城有多少官宦世家豪门贵族,但是家里的公子多是不务正业的花花太岁,想要找个能好好陪着齐衡读书的人,还真不好找。

盛家虽然门第低了些,但有好学的孩子,有好老师坐镇,对于一心想要通过科举来证明自己的齐国公府来说,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3,

齐家本身就是家丁单薄,大房娶了个将军的女儿,把持着后院不给男人纳妾,所以只留下一个儿子,还整天病歪歪的,不知道哪天就挂了。

二房就是齐衡家,平宁郡主是皇后身边长大的,自然心气儿也傲,也有样学样的不给男人纳妾,可自己生了齐衡后就再无所出。

《知否》盛家只是个五品小官,为什么能吸引小公爷这样的贵人来读书?

眼看着齐衡就要承担起整个齐家的荣辱,这个责任重大,所以郡主娘娘也护得跟眼珠子似的,生怕别人带坏了自己的儿子。也生怕齐家有个结交不当的人,会被皇帝猜疑,毕竟她的靠山就是宫里那两位。

所以平宁郡主虽然眼睛长在天上,一副傲气样,却也是处事谨慎,做什么事情都要深思熟虑,坚决不趟浑水。

齐衡家就他一个孩子,不至于请个私教来,有名的白鹿洞书院又太远,郡主娘娘哪里放心他一个人去外地读书。

京城多是纨绔的世家子弟,若是不正经上个学,今天被谁约出去喝酒,明天再整个诗会的,再好的孩子也被带坏了。

《知否》盛家只是个五品小官,为什么能吸引小公爷这样的贵人来读书?

在多方面考虑下,去盛家读书是个最好的选择,有了好学生当陪读,又有名师辅导,还有好的学习环境,而且盛家是刚入京的小官人家,官职小自然就没人在乎。

传出去最多会说齐国公礼贤下士,为了儿子的学业宁愿结交不如自己的小官,这样说出去也是美名。

总比去哪个王府上学,被人误会拉帮结派的好。

而且加上齐家和盛家大娘子王氏的娘家有着七拐八绕的亲戚,还会显得齐国公府重情义。

所以,齐衡去盛家读书这件事,细算下来确实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4,

对于齐家来说,选择盛家是因为看中了他的价值,对于盛家而言,能有个小公爷这样有身份的人做同窗,对两个儿子将来的仕途也是受益无穷。

《知否》盛家只是个五品小官,为什么能吸引小公爷这样的贵人来读书?

若盛府啥也没有,小公爷也不会去,若小公爷身份不尊贵,盛家估计也不会收。

总的来说,还是要自己有价值才行,即便是相互利用,也是两方面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利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