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战课堂 | 盘点二战中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奇葩武器

作者:阿狸百科

二战期间, 不仅英国和美国研制出许多另类兵器, 德国、日本和苏联等国也研制出不少花样翻新的另类兵器。尤其是德国, 更是“乐此不彼”。希特勒本人就是一个狂热、怪异的战争狂人, 对“另类兵器”十分热衷, 自然使德国人也研制出不少像V-1、V-2导弹以及“鼠”式超重型坦克、海军的电动潜水艇等“另类”兵器。

德国的“隐形枪”这里所说的“隐形枪”, 可不是当今热门的“隐形兵器”, 而只是隐蔽枪手 (步兵) 的一种武器而已。

二战课堂 | 盘点二战中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奇葩武器

1941年6月, 苏德战争开始之后, 德军的进攻遭到苏联红军的顽强抵抗, 德军士兵伤亡巨大。为了减少士兵的伤亡, 德国的枪械设计师突发奇思妙想, 设计出一种能使枪手隐蔽在下方进行射击的一套装置。办法是在Kar98K突击步枪的底部装上一个特制的木质底座, 上面装上一具潜望瞄准镜即可。当然, 还要改造一下相应的击发装置。这套装置还装到MG34型机枪上进行试射。试验过程中, 枪手确实可以在隐蔽处实施射击。但是, 由于反射式潜望镜的视界狭小、目标图像暗淡, 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最终未能大量生产。

二战课堂 | 盘点二战中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奇葩武器

奇特的曲射步枪这是德国人设计的又一种可以使枪手隐蔽的“隐形枪”, 而且比起上一种“隐形枪”更前卫、设计更巧妙。设计者是德国著名的军火企业——莱茵金属公司, 1942年至1943年间完成设计并进行了试验。

二战课堂 | 盘点二战中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奇葩武器

其理论基础是基于德国人研究的“枪弹扩散理论”, 亦即使枪弹在内弹道中转弯一个微小角度的理论。具体的做法是, 在St G44型突击步枪的枪管顶端装上一具平缓的、有30度夹角的延长枪管, 再配上一具反射式瞄准镜即可。为了能使弹丸适应弯曲的内弹道, 要将枪弹的强装药改为弱装药才行。实际试射的结果取得了基本的成功。原准备生产20 000套曲射枪身, 实际上只生产了500套, 而且也未能用于实战。

二战课堂 | 盘点二战中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奇葩武器

德军的雪地车为了使德军战斗车辆能适应苏联冰天雪地的作战环境, 德国人改装了好几种特别设计的雪地车。

由V W 8 2型吉普车改装的VW155/2型雪地车就很有名。其做法是, 将吉普车的两个后轮卸下, 换上整套的履带式行走装置即可。注意!其负重轮采用德国人惯用的交替排列式负重轮, 而履带则相当宽, 从而可以降低雪地行驶时的单位压力。类似改造成的雪地车还有很多种型号, 可适用于不同的轮式车辆。其实, 这种雪地车和二战中德军常用的半履带式装甲车十分相像, 只不过其履带更宽些罢了。

二战课堂 | 盘点二战中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奇葩武器

试验型的VW166雪地车, 不用卸下车轮, 而是在4个车轮的外边再另外加上4个宽宽的实心车轮, 车轮宽50厘米, 车轮轮缘上有12根很长的凸齿, 既增加了地面附着力, 又能降低地面单位压力, 在冰雪地的行驶性能不错。但是, 这4个附加车轮换来换去挺麻烦的, 再加上它在雪地上行驶速度较低, 最终未能大量生产。

二战课堂 | 盘点二战中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奇葩武器

由38 (t) 坦克改装的水陆坦克二战中, 德军缴获了许多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35 (t) /38 (t) 轻型坦克。为了物尽其用, 德国人将这两种坦克改装成其他类型的装甲车辆, 改装成“鸭”式水陆坦克, 只是其中的一种尝试。具体做法是, 在车体的前部和后部各加一套特制的浮箱, 以增加浮力;车体后部另加两套螺旋桨式水上推进器。这种做法和日本的特二式内火艇十分相像。只不过由于是临时凑合设计的, 性能赶不上小日本的特二式内火艇, 最终未能大量改装。

二战课堂 | 盘点二战中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奇葩武器

“雷场巨兽”——巨型“劳马”S型扫雷车二战后期, 德国克虏伯公司研制出一种巨型扫雷器——“劳马”S型扫雷车。一看实物照片你就知道, 这家伙足有两个人高, 堪称庞然大物。其战斗全重高达130吨, 车体前部的扫雷辊直径达2.7米, 像巨型压路机一样可以压爆通路上的地雷;还装有犁刀式扫雷器, 可以将地雷犁至车辆两边。由于这种扫雷大家伙太笨重, 只造出了几辆, 未能在战场上实际运用。二战结束后, 美国佬缴获了一辆“劳马”S型扫雷车, 不远万里运回美国, 成为战车博物馆中的馆藏珍品。

二战课堂 | 盘点二战中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奇葩武器

V-2导弹发射指挥车1944年秋天起, 德军开始用V-2导弹攻击英国。为了防止盟军空军的反击, 德军用来攻击英国的V-2导弹的指挥发射和燃料加注装置都是机动的, 即为指挥发射车和燃料加注车。

指挥发射车为8吨重的半履带式装甲车, 主体为四角菱形的指挥塔, 样子很奇特。发射V-2导弹之前, 将发射指挥车开至隐蔽的发射阵地, 发出指令, 指挥V-2导弹发射。

二战课堂 | 盘点二战中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奇葩武器

德国的潜水坦克二战中期德国人研制的潜水坦克, 算得上是“一绝”。因为, 单就潜水深度来说, 二战后70年来研制的各种主战坦克, 没有一种能超过它的。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德军为了能够横渡英吉利海峡、攻击英国本土, 秘密制定了“海狮计划”。实施“海狮计划”的核心装备, 便是Ⅱ型水陆坦克和Ⅲ型潜水坦克。Ⅱ型水陆坦克是浮渡的, 而Ⅲ型潜水坦克则是在水底下潜渡的, 更具有秘密性。

二战课堂 | 盘点二战中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奇葩武器

Ⅲ型潜水坦克是在Ⅲ型坦克的基础上改装的。改装的重点是密封坦克上所有的孔洞;炮塔顶部加装喇叭形接口, 再接上一根长18米、直径200毫米的蛇形橡胶软管作为通气管, 软管的顶端还要加上一个浮子, 以保证软管的顶端始终浮在水面上;还要在发动机的排气管口处加装防倒灌的单向活门。改装的难度挺大。

二战课堂 | 盘点二战中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奇葩武器

为了实施“海狮计划”, 德国佬共改装了168辆Ⅲ型潜水坦克, 数量相当可观;而它能下潜到15米的水深, 更是创纪录的。由于“海狮计划”夭折, 这批潜水坦克也没能派上用场, 成为“昙花一现”式的另类坦克。

烧木炭的坦克二战中后期, 由于盟军飞机的猛烈轰炸和切断海上运输线的影响, 德军和日军都感受到了石油资源枯竭的巨大压力。为此, 两个强盗国家都不约而同地研制能替代内燃机的动力装置, 大张旗鼓地研制烧木炭、烧酒精的坦克和飞机的动力装置。德国人研制的烧木炭的坦克, 便是其中的一种。

二战课堂 | 盘点二战中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奇葩武器

其原理并不复杂, 就是在坦克车体的尾部装上一个烧木炭或木材的大锅炉, 靠产生的燃气推动发动机转动。文中右图为德国装到Ⅱ型坦克上的大锅炉试验装置。很显然, 这种锅炉-内燃机是一种不得已临时凑合的办法, 平路上跑一跑还算可以, 但不能爬坡和高速越野行驶。

二战课堂 | 盘点二战中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奇葩武器

挂装火箭弹打坦克的攻击机今天看来, 用攻击机发射空对地反坦克导弹来打坦克, 已经司空见惯。不过, 在二战期间还是新鲜事。当时, 德军在“容克”181A练习机的机翼下面, 挂装了4枚“战车铁拳”反坦克火箭弹, 进行了实弹射击试验。它可以在30~80米的低空飞行攻击敌方坦克。其威力没有问题, 但是, 由于是火箭弹, 而不是导弹, 命中精度并不高, 仅制成少量用于实战, 未能大量运用。

二战课堂 | 盘点二战中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奇葩武器

震惊英伦三岛的V-1/V-2导弹德国于二战后期研制的V-1/V-2导弹, 堪称是希特勒的秘密武器。当时, 盟军已经在诺曼底登陆, 开辟了第二战场。而此时V-1导弹也已研制成功, 希特勒妄图用这种秘密武器来挽救第三帝国必然灭亡的命运。

二战课堂 | 盘点二战中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奇葩武器

V-1导弹是飞航式导弹, 总质量2 200千克, 战斗部装700千克炸药, 能飞行370千米的距离。1944年6月18日, 德军首先用V-1导弹攻击英国惠灵顿军营, 炸死121名官兵。从1944年6月至8月底, 德军向英国发射了10 500枚V-1导弹, 使伦敦145万人被迫从伦敦疏散, 死伤者达21 000人。

二战课堂 | 盘点二战中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奇葩武器

伊-400——潜艇和航母的“混血儿”潜水航母, 既是潜艇, 又是航母, 堪称是二者的“混血儿”。二战末期, 小日本就想造这样一种奇特的兵器来攻击美国的“命门”——巴拿马运河。伊-400潜水航母就是为实现这一妄想而制造的。

二战课堂 | 盘点二战中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奇葩武器

伊-400潜水航母于1945年初建成, 另有伊-401和伊-402, 共3艘潜水航母, 编成特种潜艇部队。伊-400的基准排水量为3 590吨, 水下排水量为6 560吨, 堪称是潜艇之最。设计艇员为213人, 搭载“晴岚”攻击机3架, 另有140毫米火炮、25毫米机关炮和鱼雷等多种武器。水上最大航速约20节, 水中为7节, 可持续航行120天30 000海里。伊-400潜水航母最绝的是, “晴岚”机为折叠式机翼, 水中航行时要“化蝶为蛹”装到潜艇的机库里;到达攻击地点附近水域时, 将飞机牵引出机库, 展开机翼需4人45秒钟;飞机靠弹射装置发射;回收时, 飞机要落到水面上, 再用母舰上的吊车将飞机收回。

二战课堂 | 盘点二战中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奇葩武器

特种潜艇部队原本用于攻击巴拿马运河, 由于日本战局迅速恶化, 不得已只用来攻击加罗林群岛的美军舰队。结果, 特种潜艇舰队还没等航行到攻击地点, 小日本便投降了, 伊-400潜水航母等也成了美军的战利品, 在美舰的押解下运回日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