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隋唐大运河:杨广执意修建,导致隋朝的落败

引言:

河流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古代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因为古代交通不便,那么运输物品也就有非常多的不便之处,而且陆地用马车运输也非常的受限,不仅运载量少,而且可以运输的物品也有限制,所以河流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翻看各个朝代的发展和经济中心,都可以看出是围绕着河流在发展,有的地方我们甚至可以看出,在古代都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港口。

隋唐大运河:杨广执意修建,导致隋朝的落败

既然河流如此重要,所以在历朝历代,争夺河流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事情。而且争夺成功之后能够很好地利用,也成为了统治者们关心的问题,于是就出现了运河。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形成是在隋唐时期。而说到运河我们就不得不提古代的京杭大运河,因为这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而且它的修建也是历经磨难。追溯京杭大运河,我们首先就得了解一个人,没错,就是历史上被人认为荒淫暴虐的隋炀帝——杨广,毕竟京杭大运河,有一部分是杨广下令修建的。了解隋炀帝修建隋唐大运河,那我们就不得不再来看看整个隋朝,毕竟只有国力强大,国家稳定,经济繁荣才能运作如此大的工程。

隋唐大运河:杨广执意修建,导致隋朝的落败

在隋朝建立之前,中原地区处于一个混乱时期,也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各国混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非常淡漠,也因此出现了层出不穷的残害大戏,政治也极其的混乱,而且这还不是汉人的政权,汉人在这个时期地位也非常的低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坚建立了隋朝,重新把中原地区掌握在了汉人的手里。那么杨坚如何建立起隋的呢?是因为杨坚娶了独孤家的女儿,又在北周混乱的政治情况下,没有跟随任何一个人,这也让深受打压的北周宣帝对他极其的信任,因为杨坚聪明忠心,还不是当时贵族里任何家族争权夺利的拥护者。也是因为宣帝的信任,杨坚自己的命运得到了转折。

隋唐大运河:杨广执意修建,导致隋朝的落败

而且当时北周,宇文家族势力过大,引起了皇帝的不满,于是一步一步计划分散了宇文家族的实力,等到彻底分散之后,宇文家族也就不值一提。在宣帝重病后,想要召回宇文家族的一部分势力,然而朝中大臣害怕被宇文家族秋后算账,毕竟当时打压时一些大臣一直在帮忙,所以为了保全自己,就传了假令,让杨坚辅佐参政。这也给了杨坚接触到权力中心的机会。

这些人让杨坚辅政其实是想控制杨坚,让杨坚充当一个傀儡。但是我们知道杨坚是一个有思想,有能力,有野心之人,怎么可能甘心当他人的傀儡,所以他并没有完全按照这些大臣的安排做事,而是有自己的方法,并且他在宇文护专权的时期,就已经有了打算,蛰伏了如此之久,就是在等待一个权力握在自己手中的机会,于是趁机培养出来了一拨自己的心腹,最终成功称帝。

隋唐大运河:杨广执意修建,导致隋朝的落败

杨坚成功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而且他明白百姓对于政权的重要性,所以他爱民如子,对待百姓亲善和蔼。对于那些不支持他的反对者,他也丝毫不手软,直接处决,为的就是建立起威信。对于人才的选用,不看亲疏,而是看真才实学,为隋朝选拔出来了真正有用之人。还修改了北周过于严厉的刑法,并且还统一了中原地区,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几百年以来的分裂局面。还宣扬汉文化,保证了汉文化的传承。正是因为杨坚的一系列手段,才使得隋朝发展壮大,经济繁荣,为后来杨广修建大运河奠定了基础。

杨广登上帝位

了解隋朝历史都知道,杨广是杨坚的次子,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那么杨广就不是杨坚的第一继承人,那么杨坚是如何登上帝位的呢?杨广在十三岁时就被封为晋王,而且随着杨广长大对于太子之位也有了觊觎之心。在得知自己的哥哥作为太子不受父母的喜欢之时,他便有了计划。首先刻意赢取父母的宠爱,然后蛰伏隐忍,最终成功得到了太子之位。不愧是杨坚的儿子,父子两人的策略都是一样的,果然能成大事者,必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隋唐大运河:杨广执意修建,导致隋朝的落败

除了杨广本人的聪慧,而太子杨勇也有一定的原因。首先,他因为不停杨坚的劝诫,引起了杨坚的猜忌;其次杨勇宠爱侍妾而不爱正妻,还导致正妻英年早逝,这让其母亲非常的讨厌。毕竟独孤氏嫉妒杨坚的后宫是史册上有记载的,所以面对同样不爱正妻爱妾侍的杨勇,独孤氏如何喜欢的起来。这样的两面夹击,杨勇肯定是会被废的。而杨坚呢,则是假装与王妃恩爱,把小妾全都藏起来,所以得到了父亲母亲的好感。于是在公元600年,隋文帝杨坚废除了个性宽厚、不懂得巧言令色的杨勇的太子之位,立杨广为太子。

隋唐大运河:杨广执意修建,导致隋朝的落败

杨广还是有一些小聪明的,在成为太子之后行为更加谨慎,就怕被人抓住把柄。一直到隋文帝杨坚生病之后,才流露出了本来面目。甚至对自己父亲的妃子都有妄想,等到杨坚发现之后,这时已经来不及了,朝中的实权已经完全被杨广掌握,杨坚就这样在愤恨中去世。杨广继位之后,还把杨勇甚至全家,全都处死了,就是一场骨肉自相残杀的大戏。虽然杨坚是汉人,但是毕竟被鲜卑族影响力数年,而且杨广从小也是受鲜卑文化熏陶,鲜卑也不太讲究亲情伦理等,所以对于中原民族来说重要的骨肉亲情,杨广根本不念,残杀了自己的亲兄弟。杨广称帝,也就有了修建大运河的权力。

修建大运河

虽然京杭大运河的修建,一直被认为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这也是除了秦朝以外,灭国最快的一个朝代。但是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对古代中国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隋炀帝即位之时,隋朝的国力十分强盛。但是隋朝建立之前是分裂的,所以就导致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分割了。隋朝时期政治中心虽然还在北方,然而经济中心却往南移了,所以隋朝面临着如何连通南北,把南方的物资调配到北方的问题,因为财富过大,必定会导致地方势力增长,所以连接南北,调配物质,巩固统治成为了隋炀帝杨广的当务之急。

隋唐大运河:杨广执意修建,导致隋朝的落败

不同于现代有着多种的运输方式,比如:飞机、铁路、公路等,而且现代运输量也非常大。古代的运输方式就只有陆运和河流运输,古代陆运是人用马装载货物,这样的装载数量不仅少而且安全系数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人和马在运输过程中的消耗也是非常的大。

而隋炀帝杨广要调配的物资肯定用陆运是行不通的。跟陆运相比,河流运输自然就成为了古人的选择,也成为了隋炀帝的选择。而且隋朝时期造船工艺也有所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河流运输的发展。但是河流运输又有一个问题,就是太小或者是水流的问题,隋炀帝杨广明显也考虑到这样的问题,于是为了解决隋朝物资问题,也为了连接南北的经济,隋炀帝决定在之前已有的运河基础上,再开凿运河,这样完整的京杭大运河就形成了。

隋唐大运河:杨广执意修建,导致隋朝的落败

水利工程的修建一直被看做是重中之重,虽然不论是修建堤坝还是开凿运河,短期内收效甚微,但是后代所得到的益处可就是延绵不绝的,比如李冰修建的都江堰,直到现在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见水利工程的修建需要一个有高瞻远瞩的人,才会想到的,并且修建水利工程会遇到很多困难,只有不惧艰险才能做到。最重要的是,开凿大运河这样一项大的工程,需要极大财力物力,恰好隋朝自杨坚建立起就有这样的基础,再加上隋炀帝独裁的作风,于是隋唐大运河修建了。

隋唐大运河,从北京一直到南方的杭州,途中经过六省,连通了五大水系,不得不说是一项非常有智慧的工程。而通过隋唐大运河,南方的粮食、商品等,也都能运往北方,解决了北方的粮食问题,实现了南北经济的有效交流,也解决了南北缺少水路的问题。除了实际意义,还有则是隋朝看起来是做到了一次大一统,但是仍然存在着权力的明争暗斗,所以想要真正的统一还是非常难。所以为了统一北方少数民族,北方有着大量的军队,但是粮食北方无法满足,所以就需要南方运输过来。选择陆运又少又慢,所以这也成了开凿大运河的条件。

隋唐大运河:杨广执意修建,导致隋朝的落败

修建的益处

我们现在明显的可以看出,修建大运河有很多益处。一则,加强了南北联系,便于隋朝统治者对南方的控制。前面也说到了,隋朝之前是一个混乱分裂的局面,即使隋朝做到了表面上的大统一,但是南北之间的裂痕已经存在了几百年,一时之间是无法消除的,再加上南北之间交通交流不便,这就使得整个国家缺少凝聚力,那么这个国家就没法稳定。所以迁都洛阳修建大运河,是历史的必然,这样既方便管理南北,又能因为连通了南北从而消除南北几百年来的隔阂,完成真正的大一统,不管是表面的还是内里的,都能得到大一统。

二则,达到权力的相互制衡,隋朝时期北方的世家力量过大,要知道世家力量甚至可以影响一个朝代的兴衰,所以这样强大的世家力量已经威胁到隋炀帝杨广。而众所周知治理国家讲究权力的制衡,那么北方力量过大,那就让南方的新兴力量来制约。修建大运河,同时又开科考,这就为隋朝引进南方的新兴力量打下了基础。同时还能加强南北的交流。

隋唐大运河:杨广执意修建,导致隋朝的落败

三则,隋朝之前是混乱的朝代,所以隋朝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大运河可以加强民族文化的交流。不管是中原地区还是北方的少数民族或是南方的少数民族,都能得到文化交流。通过大运河,把彼此的文化带到了彼此的地区,实现了真正的融合发展,也让华夏文明变得更加多元化,让华夏文明更加灿烂,而民族与民族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也能达到共同繁荣。

修建的弊端

但是如此大的工程,即使是当时有实力、有能力修建,依然会有很多不足之处。不然隋炀帝杨广也不会落得一个荒淫无道的骂名。所以当时隋朝修建隋唐大运河,有很多弊端。一则,劳动力耗损过大。整个修建的运河全长大约1700公里左右,所以这项工程是非常大的,即使是放到现代,依然很难修建。然而在当时工程条件奇差、也没有现代如此多的工具的帮助下,大运河竟然十年就完成了修建,那我们就得想想当时有多少劳动力投入其中。

隋唐大运河:杨广执意修建,导致隋朝的落败

从《隋书》的记载中我们可以得知,修建整个运河大约征用了200多万人,其中男性达到了180多万人,而当时男性是家庭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如此多的男性被征用,那么就会有上百万的家庭失去主要劳动力,那么这些家庭的粮食生产怎么办呢?这也就会导致整个隋朝时期生产力低下,从而从根本上埋下了隐患。而且这些人,在修建的过程中又受到了怎样的苦难,有多少人又牺牲在了修建的过程中,如此的劳民伤财,如此的压迫百姓,也让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

二则,当时战争北方战争不断,百姓已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还要修建劳民伤财的大运河,实在是强人所难。战争不断主要是隋炀帝在位时期,多次发动战争,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发动对高句丽的战争。而且连发三次,还没有获得多少益处。并且这些战争中,战斗的力量主要还是来自百姓,这就让百姓更加的苦不堪言。打完仗还要修建如此劳累的大运河,百姓更是积累了一股怨气,也成为了隋朝的隐患。

隋唐大运河:杨广执意修建,导致隋朝的落败

三则,虽然我们现代来看隋唐大运河,有着重要的意义。也许杨广当时也想到了这些方面,但是杨广修建隋唐大运河,更多的是为了贪图享乐,炫耀自己。要知道杨广称帝多年,真正在都城的时间,也才三年。说明他一直贪图享乐,只是想要到处游玩而已。用百姓的血汗为自己铺路,隋朝怎么可能不在杨广手中毁灭。

大运河对后世的历朝历代确实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我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不能否认杨广所犯下的一些错。曾有人说,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听信了小人的谗言,完全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但是,能够从小有谋略的获得太子之位,后来又能跨过他的父亲直接掌握朝中实权,可见他还是有自己的策略的 。而且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颁发新的政令,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因此,修建大运河其实也是杨广为了自己的统治而做的决定。

隋唐大运河:杨广执意修建,导致隋朝的落败

隋炀帝虽然聪明,可惜太过激进,很多事情都是在修建大运河的同时来推进,而不是一步一步的推进,等到人们接受一项之后,再推进下一项,这样虽然过程缓慢,但是能够安抚民心,杨广不至于骑虎难下。所以,修筑大运河,虽然在当时看不出什么意义,但它确实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修建大运河可以用大家熟悉的一句话来说:"罪在当世,利在千秋"。

所以对于隋炀帝我们不能笼统的用好坏来评判,因为历史上的君王大都是有两面性,他们的选择也只是历史的推进罢了。正如唐诗所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参考材料:《水利集》《隋书》《汴河怀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