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混迹于八大胡同的风流浪子,是如何成为护国运动的领袖的

1915年12月,身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登基称帝,引起举国震惊。

封建帝制被废除刚刚过了三年,溥仪宣布退位的诏书墨迹还没完全干却,人民正在为到来的共和制度欢呼雀跃的时候,他们“敬爱”的大总统居然打起了称帝的主意,意图让家天下继续传承下去,这让天下人甚觉心寒。

一个混迹于八大胡同的风流浪子,是如何成为护国运动的领袖的

袁世凯

当时的人们纷纷猜测袁世凯为什么要称帝呢?可能是他的狼子野心,总统一职远远不能满足这位枭雄的心中的高远志向,唯独当年嬴政创立的“皇帝”称谓才能配得上他。可能是内阁大大限制了袁世凯的行政自由,他不甘心受制于人,他真正追逐的是“一言九鼎”。也可能是他不想总统任期结束后将权力拱手送人,要知道自古哪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会割舍江山……

总之袁世凯称帝了,结果自然是引起众多民主人士的不满。

冯国璋、段祺瑞等由袁世凯一手提拔的新军将领口诛笔伐,各大报纸上纷纷刊登了他们痛斥袁世凯的文章,段祺瑞甚至给曾经的老领导致电“恢复国会,退位自全”。对于这些雷声大、雨点小的言论“讨伐”,袁世凯不肖一顾,手中掌握着国内最强悍的北洋军队,岂会被这三言两语吓倒。

所以袁世凯对帝制势在必得,他并不认为会有人能够对自己形成实质的威胁。然而他错了,错就错在自己的骄傲自大。

一个混迹于八大胡同的风流浪子,是如何成为护国运动的领袖的

袁世凯祭天

就在袁世凯身穿龙袍在天坛祭天之后的第三天,也就是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手下的军事力量全部改编为护国军,意为拥护国家共和。这让正做着皇帝美梦的袁世凯大吃一惊,蔡锷不是被自己囚禁在北京吗,什么时候到的云南,而且还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组织起义的?

原来在1913年,袁世凯便把蔡锷召进了北京,给了他一个全国经界局督办的闲差,实际就是为了方便监视。起初,蔡锷对于袁世凯还是心存敬佩的,认为他有经世治国之才,担任大总统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可当《二十一条》签订的时候,蔡锷明白自己错了,袁世凯所拥护的共和不过是伪装,走的依然是封建专制的老路。

一个混迹于八大胡同的风流浪子,是如何成为护国运动的领袖的

蔡锷

为了蒙蔽袁世凯,蔡锷故意显露出自己无心政事,只图安稳享乐的态度,整日拉着部下豪赌,身上的钱输完了就去借,直到别人不愿意再借给他为止。他还经常混迹于北京的八大胡同,在此寻欢作乐。八大胡同,是当时北京城内有名的风月场所,在这里能看到不少文人骚客、流氓地痞的身影。相传清朝的同治皇帝也曾流连于此,甚至染上了梅毒不治身亡。去八大胡同的次数多了,蔡锷便看中了名妓小凤仙,整日形影不离。

这样一个自甘堕落的招数果然有用,袁世凯认定蔡锷就是个顽主,并不能阻碍自己复辟,于是渐渐放松了对他的监视。

一个混迹于八大胡同的风流浪子,是如何成为护国运动的领袖的

北京八大胡同

1915年11月。袁世凯复辟的前夕,蔡锷在同僚的帮助下秘密离开北京,辗转日本、香港多地抵达云南。

云南是蔡锷的军事根基所在,武昌起义时就曾担任新军的革命总司令,建立了云南军政府。而且云南地处边陲,北洋军的势力对此并未沾染,所以军事力量仍然是原有的那一批,正可以用来对抗袁世凯。

云南独立后,蔡锷领导的军政府通电全国,势必讨伐袁世凯,保卫共和制度。

一个混迹于八大胡同的风流浪子,是如何成为护国运动的领袖的

护国军将领

经历了四川、湘西、滇桂三次交战之后,袁世凯势力大减,面对全国反对的声音只好放弃帝制。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身患尿毒症去世,护国运动大获全胜。同年11月8日,蔡锷也因癌症病逝于日本。

蔡锷一生为了国家共和而战,对手袁世凯离世之后竟也撒手人寰,实在可惜。不过他的自由精神激励着一代代进步人士不断奋进,正应了孙中山先生的那句话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继续阅读